郝伟立马铜像
在陕西省神木市的郝家大院里,珍藏着一尊清代铸造的铜将军像。铜像上的将军身穿厚厚的盔甲,威风凛凛地骑在战马上,一手拉着缰绳,神态坚毅,目视前方。那匹战马两耳直竖,鬃毛飘逸,尽显风姿,马的尾巴上还吊着一个饭罐。
这尊铜像的原型,就是清康熙年间,以忠勇勤廉颇受皇帝赏识的云南鹤丽镇总兵郝伟。
苦命少年赤脚从戎
清顺治十年(1653年),郝伟出生于边塞重镇神木。他从小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只与一个姐姐相依为命。姐姐出嫁后,年龄尚小但体格壮实的郝伟便独自靠做苦力维持生计。最开始的时候,郝伟也会去姐姐家里暂住,姐姐总是为他做好吃的,但抠门刻薄的姐夫对他脸色往往不好,以后他就很少去姐姐家了。
神木是杨家将的故里。那时,在神木的大街小巷,经常有人讲杨家将保家卫国的故事,这对少年郝伟影响很大,忠义担当、于家为国的思想,渐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清康熙八年(1669年),年仅16岁的郝伟下决心参军报国。一天,他告诉姐姐自己要去山西当兵,姐姐眼看无法阻拦,便说:“你出门需要盘缠衣服,等你姐夫回来,给你打点。”郝伟听后说:“我现在的这双鞋烂得穿不成了,只想要一双鞋,其余什么也不要。”姐姐只好找出一双鞋给他。郝伟换上鞋后径直出发了,姐姐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伤心地哭泣起来。这时郝伟的姐夫突然回家,看见哭泣的姐姐便询问发生了什么。姐姐便将郝伟去当兵的事说了一遍,姐夫听后,拿了钱和几件衣物就急急忙忙追出城。追不多远,就望见郝伟身影,他大声呼喊叫郝伟站住。可郝伟回头见是姐夫赶来,误以为姐夫是追来要鞋了。于是,他愤怒地将鞋脱下摔在路边,赤着脚跑了起来,任凭姐夫怎样呼喊,也不回头。郝伟便这样赤着双脚赶到山西五寨县投军从戎。直到今天,一些神木人依然会在闲聊时说起有关他的一句俗语:“有奈无奈,赤脚跑到五寨。”
屡立战功勤廉为民
初到军队,长官看郝伟虽身体壮实,但没啥武艺,便将他编入火头军,做些担水烧火的活计。后来,他随军进入川康地区。一次,他所在兵营的士兵们正在吃饭,突然被敌人包围,士兵们急忙放下饭碗,上马冲锋。此时郝伟还没来得及吃饭,见情势危急,便把盛着热粥的铜罐吊在马尾处,手提一把大刀,上马随军冲锋。此时,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他们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哪料,郝伟所骑的马一跑开,那罐热粥全都浇在马身上,马着热受惊,撒开四蹄狂奔冲进敌阵。郝伟只得挥舞大刀,用尽全力左右砍杀,结果竟杀开一条血路,全部人马趁势随郝伟冲出敌阵,脱离了险境。这一战,使郝伟声名大振,上至军官下至士卒,无不敬佩他的神勇。此后,他苦练武艺、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官职因此步步高升,从出任居庸路都司、遵化营游击,到真定府副将,一直到云南鹤丽镇总兵。
刑起于兵,师出以律。对于军队来说,立纪律是立公平,守规矩是守军心。入滇后,郝伟爱兵如子、以身作则,且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带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雄武之师。郝伟讨厌繁文缛节,处理军务政事简明扼要,深受士卒爱戴,亦为少数民族所信服。清道光二十一年编《神木县志》载:“为总兵时,简军政、明纪律。士卒爱戴,蛮夷詟服。”
对于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郝伟也十分关心。鹤丽镇驻扎所在地为滇西北高原,这里地势落差大且水路曲折,导致流经于此的漾弓江水流湍急,泥沙淤积,每逢暴雨便洪水横流,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为治水患,郝伟捐出俸禄,命人搜岩探窟,找寻更多出水口泄洪以护百姓安居。《重开水峒记》载:“公甚善,乃各捐俸,募人寻当年故道,为之搜剔坊壤,剪焚树石,得石穴七十余所……泄淫潦,伏流百二十里入金沙,东注于海,而耕者、居者得免于沼。”
能将自己的俸禄捐出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郝伟,自然不贪不占、修身自律。他在云南任职多年,生活简朴,诚实正直,拒腐守廉,颇有清名。
受宠不矜卒于任上
作为武职外官,郝伟长期镇守边疆。一般来说,武职外官即便整军有方、战功显著,也难有面圣机会,但深受康熙皇帝赏识的郝伟却并非如此。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冬日,康熙狩猎回朝,召见郝伟,并赐宴,御赏郝伟诗扇一柄,诗曰:“罢猎归鞍早,乐施命大官。分餐不畏冷,祇恐夜间寒。”嘘寒问暖,尽显关心,康熙对这位边疆大将的偏爱溢于言表。
仅过两年,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日,康熙六十寿辰,郝伟作为全国24位奉旨来京的大臣之一再次觐见。二十二日,康熙赐宴于畅春园内苑,赐郝伟翎子、寿桃玉食、海龙皮帽、团龙袍、挂靴袜,并亲自询问郝伟弓箭之术。观万寿盛典,见“天厨珍物、楼阁山水”,品皇子执盏之酒,众臣无不上疏谢恩,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郝伟自然也不例外。然而面对多次圣恩眷顾,他的《谢恩疏》却简洁朴实,称“惟有恪遵圣训,勤练兵马,正己率属”。此时,郝伟年已花甲。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郝伟深知自己年岁已高,难以肩负总兵职责,便以老病乞骸上疏。康熙颇感惋惜与不舍,还曾降旨挽留:“郝伟,好汉仗,甚效力,曾随朕亲征,俟有提督缺出,尚欲补授。”
隔年,郝伟病逝于任上。康熙闻之,御撰祭文,遣官赐祭,赠右都督,御赐葬银四百两,祭品银二十两。祭文曰:“鞠躬尽瘁,臣子之精忠;谕恤报勤,国家之盛典。尔郝伟性行持廉,才能称职,方冀遐龄,遽闻长逝,朕用悼焉!兹颁祭葬,以慰幽魂。呜呼!宠锡重垆,庶沐匪躬之报,名垂信史,永昭不朽之荣。尔克有知,尚其歆享!”
从未及弱冠的火头兵到戍守一方的总兵,郝伟的一生正如李白所言“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在滇期间,他将上任时康熙的敕谕铭于心、立于言、践于行,“尔受兹委任,须持廉秉公,殚力奋勇,歼寇固圉,斯称厥职”。于己,他公正廉明,克己奉公;于民,他为官一任,秉政劳民;于国,他南征北战,赤胆忠心。
公元757年,李白在浔阳狱听闻张孟熊立志从军报国便作诗送之:“当令千古后,麟阁著奇勋。”许多年后,在郝伟的故乡神木,朝廷在他少时赶庙会的九龙山下立了牌坊,名“麟阁著勋坊”。
雄关漫道,枯草斜阳,65年的人生路随着悠悠羌笛从西北边塞的凯歌楼始,至西南边疆的茶马古道终。当尘封的史册一页页翻开,郝伟的故事隔着时空从漾弓江传到窟野河,随着一代代父老乡亲的传说,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