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红色家风,是炮火硝烟中的家国情怀,是一粥一饭中的勤俭节约,是面对诱惑时的律己修身,是中国共产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是党员、干部可感可学可做的榜样。
为了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优良家风,本刊特开设“红色家风”栏目,通过追寻红色足迹、对话知情人士、查阅家书家谱等方式,挖掘整理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家风资源,讲好红色家风故事。同时,对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挖掘利用红色家风的做法、经验和成效进行报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养成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良好风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是人们走进延安红色家风馆时,看到的第一句话。
一个家族的家风,是照亮一代代后人前行之路的灯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培育形成的红色家风,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抵御风险和应对挑战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作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陕西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家风文化,丰富红色家风的展陈传播方式,用遍布三秦大地的红色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
“吾兄想来工作甚好,惟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80多年前,当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得知毛泽东在延安做了“大官”而请求介绍工作时,毛泽东以一封家书婉拒。
“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是毛泽东坚持了一生的原则,也是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严于律己、修身齐家本色的集中表达。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人在昏暗窑洞中、在粗茶淡饭里、在枪林弹雨间培育出的红色家风,是有力量、可传承、永不褪色的。
这家风,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家国情怀。为了中国革命事业,刘志丹曾被抄家,妻子同桂荣曾被逼跳崖,幸亏灌木丛挡住,才得以侥幸活命。还有一次,为了躲避追捕,同桂荣带着4岁的女儿,躲在深山山洞中八天八夜。而当有人劝刘志丹不要再干革命,以免受苦受罪、还连累家人时,他坚定地回答:“我一个人当员外有啥用?我要让全中国的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
这家风,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殷殷嘱托。1946 年 1 月,在苏联生活学习了近10年的毛岸英回到延安,毛泽东要求他拜工农为师,上“劳动大学”,向实践求真知。同年4月至9月,毛岸英来到了延安县柳林区二乡吴家枣园生活、劳动、学习。毛泽东和儿子约法三章:一要放下架子,二不要谈恋爱,三不搞特殊化。
这家风,也是革命伉俪生死相依、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坚定信念。1939年,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和边区医院医生朱仲丽结为夫妻,二人相识以来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在朱仲丽眼里,王稼祥在长征中受过伤,是病人,她对丈夫十分爱护。在她心里,王稼祥属于党,照顾丈夫也是完成党的任务。王稼祥性格很好,很有修养,从来不在小事上计较,对妻子也很体贴、尊重。
新中国成立后,焦裕禄把“不能搞特殊化”作为正身立家的准则;谷文昌的5个子女在工作、生活上没有得到过他任何“特殊照顾”,甚至政策允许的事,他也不为子女“争取”;杨善洲要求女儿婚礼一切从简,不请客收礼;张富清在国家困难时期,带头将妻子精简下岗,动员大儿子放弃国企招工机会去林场当知青,鼓励子女们自强不息、自己奋斗,带领一家人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同书写了淡泊名利、廉洁齐家、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家风故事。
时光荏苒,红色家风依然在三秦大地劲吹,指引着一代代党员干部胸怀家国、担当作为。
“火药雕刻师”徐立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航天家庭。“再危险的工作也得有人去干,再艰难的道路总要有人走。”母亲的这句话成了他的座右铭。在远离城市喧嚣的车间里,徐立平一次次行走于危险边缘。30多年来,徐立平先后承担了多种战略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项目的整形任务,一直保持着合格率百分之百和安全事故为零的纪录。
徐立平被评为“三秦楷模”,他的精神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传承给了青年一代。
小暑时节,圣地延安绿树浓荫,延安红色家风馆迎来参观热潮。
这座家风馆通过家国情怀、革命爱情、红色家庭、敬重长辈、教育后代、集体温暖、廉洁奉公7个单元,来展现延安时期102位革命先辈的家风故事。
一座展馆只有流动起来、不断更新,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感染力。
在鲁艺教员向隅、唐荣枚夫妇的展板旁,有一块用亚克力板装裱的信札。这封泛黄的信札,将参观者的思绪带回80多年前。
1939年7月1日,向隅、唐荣枚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孩子的舅舅柯蓝代姐姐和姐夫致信毛泽东主席,希望他能给孩子取名。
“取名‘延生’如何?……此复向、唐二同志并庆祝你们的小孩。”两周后,毛泽东在这封信的空白处作了回复。
2021年6月底,延安红色家风馆开馆,耄耋之年的向延生来馆参观时,深情回忆起那段经历,并将这封信的复印件赠送给了家风馆。
“这封信见证了延安革命队伍这个大家庭的温情和暖意,十分珍贵。我们第一时间将其上墙展出,并更新了讲解词。”延安红色家风馆资料组负责人康子豪说。
前不久,延安红色家风馆经过一个月的闭馆调整,又新增了“纸短情长”展厅,通过一封封家书,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对亲人的牵挂和对革命的忠诚。
展馆面积是有限的,而红色家风的教化力量是无穷的。延安红色家风馆以展馆为载体,不仅联合专家学者开发了革命家庭的遗风、毛泽东父子的家国情怀、延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家风等数十堂特色研学课程,还将展览内容拍摄成系列短视频,让红色家风传播得更远更广。
2023 年,延安红色家风馆被命名为延安市廉政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参观者已突破10万人次。
延安红色家风馆是陕西加强红色家风阵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陕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积极推动下,以家风为主题的展馆、长廊、广场、公园等在三秦大地遍地开花,成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良好家风的精神家园。
在眉县,依托南城公园建起了家教家风主题公园,让好家风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在泾阳县,上甘岭战役“特等功臣”蔡兴海的出生地王浩村建起了蔡兴海事迹展览室,用身边老英雄的家风故事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守初心,清正廉洁树家风;在汉中市南郑区,家风馆常态化开展家风故事分享、党员廉洁文化教育、“向家风馆报到”等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从严治家的“引领者”。
让红色家风活起来传下去
一个个经典的红色家风故事、一条条朴实的红色家训、一封封饱蘸家国情怀的红色家书,折射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家风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使命,也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的有效路径。
陕西省纪委监委与省妇联等单位联合开展陕西省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德润三秦·清廉家风”主题实践等活动,编辑出版《红色家书》、开展了“三秦好家风”系列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在全省掀起了赓续红色家风、厚植廉洁思想根基的热潮。
立足当地红色家风资源,全省各地以接地气、有特色的方式让红色家风活起来、传下去。
今年4月25日,汉阴县英烈故事宣讲团来到了汉阴县凤台小学,全校2000余名师生聆听了宣讲。
“听了张叔叔的故事,我觉得他就是我心中的大英雄,在战场上他不怕苦、不怕危险,我以后在学习中也要这样,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小学生周文棋口中的张叔叔,就是宣讲团成员张卫军。
张卫军是一名退役军人,他讲述了自己在中越边境排除地雷以及抗洪抢险的事迹,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种子。
汉阴县是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和红七十四师的重要活动区域之一,诞生了何振亚、沈启贤、杨弃3位开国将军,走出了11位大校,拥有126位革命烈士,红色资源厚重而丰富。2023年初,汉阴县组建了一支英烈故事宣讲团,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将汉阴红色文化和优秀退役军人的先进事迹广泛传播。
延安市宝塔区成立了“初心的光辉”党史暨延安精神、红色家风宣讲团,宣讲团积极向全区征集原创家风故事,创作了《我家的共产党员》《红色家书,烽火母爱》《播火者的爱与信仰》《一片热土 一生守护》《英雄母亲邓玉芬》等作品,以深情讲述赋予红色家风强大感召力。
在洋县,张富清的连襟兄弟冯治轩总是热情地给前来张富清故居参观的党员干部讲起他和张富清相处的点点滴滴,在一件件平凡小事的讲述中,张富清不贪图个人名利、不贪图物质享受,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形象愈加可亲可敬。
红色家风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力量之源。“陕西将在挖掘、传承、宣传红色家风上下更大功夫,以革命先辈严格治家的经验智慧教育引导激励新时代党员干部自觉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陕西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