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电脑屏幕右下角显示的时间23时,刘军宁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关掉电脑,缓缓起身……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陕西省旬邑县纪委监委审理室主任刘军宁早已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加班到这个时间了。他每天的状态,就如同钟表上的指针,不知疲倦地转动。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但日子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聊起儿时的过往,刘军宁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
1978年,刘军宁出生在陕西省淳化县农村,从小和父亲、母亲、妹妹一起过着平淡、安稳的日子。
“我父亲是个木匠,干活很精细,家里所有的家具都是他做的。”刘军宁回忆道,家里大到柜子、桌子、椅子,小到自己儿时的玩具,都出自父亲的双手。小时候,他经常蹲在父亲身边,看父亲做木工活。
有一次,父亲要给刘军宁做一把木头枪,刘军宁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手里的木头,不停地追问木头枪什么时候能做好。不知过了多久,刘军宁看着父亲手里逐渐成形的木头枪,迫不及待地想拿去给小伙伴炫耀,一旁的父亲却不急不慢地说:“干啥就要有干啥的样子,弄啥就要把它弄好,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你看,这木头枪的扳机还没做好,着急也没用。”
不知又过了多久,父亲终于把做好的木头枪递到刘军宁手里,刘军宁心里乐开了花。他至今记得,父亲给他做的每一件玩具都很精致,就连木头剑的手柄上都刻着精美的花纹,常常引得小伙伴们投来羡慕的目光。
刘军宁记忆深刻的还有一件事。“小时候,家里的柜子上摆着一只老式钟表,在当时算是值钱的物件。父亲为了保护它,专门做了一个精巧的木盒子,把钟表嵌了进去。我平日没事就盯着钟表看,只要发现它不走了,就赶紧给它拧发条。”刘军宁说,“我从没有让钟表停摆过。”
后来,刘军宁去县里读高中。“每次回家,我都会抬头看一看家门口砖头上刻的四个大字——勤俭持家。”刘军宁说,那时农村没有牌匾,乡亲们就在砖头上刻字,彰显自己的家风。他把“勤俭持家”这四个字记在了心里,一直默默践行着。
每次去学校前,家里都会给刘军宁带上很多馒头。馒头放久了会发霉,刘军宁就把发霉的馒头皮撕下来,剩下的用开水泡一泡继续吃。每个学期结束,刘军宁总能省下一些生活费,到县城的书店里买些书看。
“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也没给我讲过什么大道理。他们平时总是叮嘱我,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要勤俭,踏踏实实做自己。”刘军宁说,这句话就像给钟表拧发条一样,督促着他继续前行。
“我从小很懂事,很少让家里操心。”刘军宁说,2001年9月大学毕业后,他就参加了工作,先后在旬邑县委办秘书科、信息科等部门负责文字工作。这些经历,给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0年9月,刘军宁成为旬邑县的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纪检监察工作繁重,刘军宁常常加班到深夜。“现在钟表仿佛已经刻在了脑子里,根本不需要看时间,就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工作。”
2016年,刘军宁因为长期加班,感觉到身体不适,但一直没时间去医院检查。有一天,他感觉身体特别不舒服,就去找领导请了假。谁知,临时有一项紧急工作需要刘军宁处理,他二话没说便朝办公室走去,不料在途中晕倒了。
“我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一屋子人围着我,领导、同事不停问候我,心里特别感动。”不善言辞的刘军宁,当时没有表达太多感激之情,却在后面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了。
如今,在旬邑县纪委监委审理室主任的岗位上,刘军宁依旧保持着低调、谦逊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起案件。
“审理室需要处理来自不同领域的案子,案情复杂、涉及的法律法规很多,想要给案子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就不能有半点马虎,必须不断学习各类纪法知识。”在刘军宁看来,审理室工作必须严谨、细致,只有不停地学习和拓展业务知识,才能把好案件质量的最后一关。
同事们都说,跟着刘主任办案子,三天要饿九顿……看似一句调侃,却真实反映出刘军宁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敬业。在日常工作中,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也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字眼。高标准、严要求的他,经常参与市上一些重点案件查办工作。
一次,刘军宁和同事约谈话对象了解情况。谈话结束后,谈话对象偷偷把一条烟留在了办公室。得知此事后,刘军宁立即找领导汇报,并让同事把烟退了回去。
刘军宁总说,自己工作特殊,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更不能给单位惹麻烦、拖后腿。寒来暑往、昼夜交替,他像钟表上的指针,一圈一圈地转动着,不知疲惫、不曾停歇,从没有迷失过方向……
刘军宁对工作的热情,大家有目共睹,甚至还有人说他是“拼命三郎”。他能如此努力工作,和妻子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婚后,刘军宁很少操心家里的事。身为教师的妻子总说:“你该忙啥忙啥去,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无论是家务事,还是教育子女,妻子一个人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很少让刘军宁费心。
“我平时工作忙,很少管家里的事情,对两个孩子的陪伴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这几年,越发觉得在家的时间无比珍贵。”刘军宁说,出于愧疚,他总是挤时间陪孩子学习、玩耍。
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的女儿,喜欢在家看综艺、追电视剧。刘军宁想让女儿拓宽知识面,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就利用周末时间,带妻子、孩子一起去马栏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他经常买些有趣的历史书,在饭后给孩子们讲故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今年6月底的一天,刘军宁在接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放学时,看见很多小朋友手里都拿着棒棒糖,便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儿子说:“老师给考试成绩好的学生都奖励了棒棒糖,我也有。只不过我把棒棒糖送给同桌了,她这次考试没考好,需要安慰。”看着儿子关爱同学、懂得奉献,刘军宁心里很是骄傲。
有时候,刘军宁会陪孩子在家里做手工。他把和孩子们一起组装的电子钟表挂在客厅的墙面上,每当孩子们要看电视、玩手机时,他就会指着墙上的钟表,强调不能超过10分钟,孩子们都乖乖听他的话。
“教育孩子不能空喊口号,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刘军宁说,他经常带两个孩子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亲,让他们知道要孝敬长辈。同时,也让他们体验一下农村生活,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面对陕西“最美清廉家庭”的荣誉,刘军宁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只是一直踏实工作、认真生活,就像钟表上的指针,有方向、有目标地前行,没有一丝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