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晓红和家人的合影。秦川儿 摄
人生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是主角,可以自己主笔,书写过往经历。无论跌宕起伏,还是悲欢离合,这本书,它无关字数多少、封面绚烂与否,只要内容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就是一本好书。在陕西省富平县,有一个家庭,他们从祖国边疆回到家乡,一步一个脚印,用足迹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激励后辈不断努力前行。
作序
“我生在边疆,长在关中,是地地道道的富平人……”聊起过去,惠晓红打开了话匣子。
1968年,惠晓红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的某部队大院。当时,惠晓红的父亲在部队工作,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凭,但凭借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品质,获嘉奖多次、三等功一次。
“我父亲为人正直,他讲纪律、有原则、守底线,是个堂堂正正的人。”惠晓红骄傲地说,母亲是经媒人介绍,从富平县长途跋涉到喀什,与父亲结为夫妻的。
那时候,惠晓红的父亲在部队负责操作一台发电机,上面写满了俄文。他看不懂其中的字意,就用符号做标记,潜心钻研。渐渐地,父亲攻克了这一难题,不仅保证了发电机的正常运转,也为接收北京发来的电报提供了线路保障。
在惠晓红童年的记忆里,喀什没有壮丽的风景,也没有辽阔的土地,只有走不完的火车隧道、钻不完的黑洞子。
1971年5月,惠晓红的父亲接到了部队的返乡通知。面对不足一个月就要生产的妻子,他没有丝毫犹豫,就和妻子带着4岁的惠晓红和她的姐姐踏上了归途。惠晓红说,母亲埋怨了父亲半辈子,说父亲一心只服从命令听指挥,不管不顾妻儿的安危。但是,在惠晓红父亲的眼里,纪律高于一切。
“回到家乡后,我的父母都被安置在富平县拖拉机大修厂工作。我们家住在不到2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里,碗筷、锅灶、尿盆都塞在床下。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贫,但很快乐。”惠晓红说。那个时候,她们姐妹三人最期待的就是过年,因为只有过年,她们才能穿上母亲做的新衣裳。
邻里街坊都说,惠晓红的母亲贤惠、能干,还特别孝顺。她和丈夫不仅把3个女儿教育得很好,还把家中老人也照顾得很周到。每个月初,惠晓红的母亲都会拿出一部分工资交给双方的父母;月底的时候,家里资金周转不开,她就找同事借,并承诺工资发下来第一时间归还。惠晓红的母亲从未食言,日子久了,周围人都知道,她是个讲信用的实在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惠晓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对她今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产生了很大影响,也为她的人生做好了铺垫。
执笔
如果说,人生是书,那么,每一个过往就是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一边经历,一边记录点点滴滴。
1988年,惠晓红顺利参加工作,在富平县南社乡财政所工作。3年后,她与在部队服役的男友结婚。后来,她的丈夫复员到了富平县财政局。
“我爱人是县财政局的司机,他恪守本分,干工作特别认真、严谨。”惠晓红说,“父亲也时常叮嘱我们,干工作就要扑下身子,不惜力气,不能怕苦怕累,更不能有贪念。”
惠晓红和丈夫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1992年,怀有身孕的惠晓红在休产假前期,把手头的自筹资金会计工作临时交给了财政所所长负责。几个月后,惠晓红返回岗位,所长清点完账务,便让她继续从事之前的工作。谁知,有一天,上级通知惠晓红担任征解会计,要求她在最短的时间内交接工作。
“当时,我盘库的时候,突然发现多了4000多块钱的现金。”惠晓红说。她当时整个人是蒙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敢声张,害怕自己搞错了。下班后,她把所有账册都背回了家,一心想核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父亲的帮助下,惠晓红逐笔核对计算。在确认惠晓红记录的账目没有问题,的确是现金库里多了4000多块钱后,父亲才松了一口气。他再三叮嘱,让惠晓红天一亮就去单位汇报情况。
第二天一大早,惠晓红就到单位给所长一五一十地汇报了核对账目的情况。谁知,所长竟舒心大笑:“哎呀,这个钱原来在你这儿呀!前不久,我发现自己分管的资金库少了4000多块钱,就一直在单位暗查。我当时还心想,你的账是我亲手敲算盘核的,不可能出错,看来,还是我大意了。”
后来,单位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有人调侃她说如果不吭声,也不会有人知道这笔钱去哪了。但惠晓红并不这么认为,她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图一个心安。
2010年10月,惠晓红在东华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工作,接手管理了10个村的账务。那时候还是手写记账,每一笔收支往来业务都必须登记清楚,惠晓红面对工作业务量大、账务琐碎的状况,更是不敢有半点马虎。
看着每天忙碌的惠晓红,丈夫忍不住提醒她:“你每天经手的资金量这么大,一定要小心,绝不能在人家村子里报销任何票据,更不能接受任何人的贿赂。”
每次提到丈夫,惠晓红都有些伤感,因为那个曾经提醒她、陪伴她的丈夫,却因病在今年初离开了她。
人生百态,世事无常,好在,没有迈不过去的门槛,也没有翻不过去的页码,惠晓红的人生还在继续……
传承
“父母现在上了年纪,总是想起过去在新疆的日子。”惠晓红说。2013年9月,她和女儿女婿、小妹一起,推了两辆轮椅,坐着飞机,把父母带回了新疆,陪他们重温青春岁月。一路上,80多岁的父亲讲起了过去的艰苦岁月,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我的女儿、女婿都在西宝高铁杨凌南站上班,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形影不离。”惠晓红说,两个孩子一直把外公当作榜样,在工作中也是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的人。
有一年,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原西安铁路局)举办技术比武,惠晓红的女儿凭借真才实学,用70分钟画出了全国铁路图,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
让惠晓红十分自豪的是,女儿不仅工作干得出色,小家也经营得特别好。在日常生活中,惠晓红的女儿把公婆当作亲生父母一样对待。每逢过年过节,惠晓红的女儿都会尽自己所能,买一些吃的穿的用的孝敬长辈。今年6月,惠晓红的女儿也当了母亲,她看着襁褓中的孩子,懂得了母爱的伟大,也感受到了家庭的责任。
今年夏天,是惠晓红父亲88岁的生日,他们家四代人欢聚一堂。“翻看父亲年轻时写的读书笔记、诗句、随笔,我们感慨时光流逝。我和小妹整理出了父亲写的手记,还特意把这些东西刊印成了《草根集》,想让孩子们没事的时候翻一翻,当作一种纪念、一种精神鼓舞,这更是一种家风的传承。”惠晓红说。
如今,惠晓红虽然已经退休6年多了,但依旧没有闲下来。她不仅照顾着年迈的父母和刚出生的小外孙,还时常帮助左邻右舍化解家庭矛盾,为生活困难的朋友提供帮助。有时候,她会在闲暇之余,拿出心爱的书籍,读读写写,思绪飘到哪,笔触就落到哪,一点一点追忆过去……
“人这一辈子,要经历的事太多太多,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自己既是主人公,也是执笔人,可以一边经历、一边体验生活。子孙是我人生故事的读者,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感悟,寄托思念。”惠晓红笑着说。
这就是在“德润三秦·清廉家风”主题实践活动中,被推选为陕西“最美清廉家庭”的惠晓红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