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纵深推进基层正风反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福建省纪委监委持续深化“点题整治”,深入纠治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取得明显成效。重庆市纪委监委明确十大重点民生领域,部署开展专项行动,以“小切口”整治推动监督融入基层治理,持续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福建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持续深化“点题整治”
福建省纪委监委持续探索完善“点题整治”,逐步形成以“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为总体思路的工作机制和流程架构,树立“急难愁盼请点题,纪委监督促整治”和“群众主体、群众参与、群众满意”工作理念,深入纠治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一、坚持理念革新,“靶向式”开展群众选题。一是多方征集,广泛收集民意诉求。线上依托省级主流媒体,向社会发布公告,开展选题集中征集。线下用好巡视巡察、乡镇纪委下沉监督等资源,与信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等无缝对接,深挖地域性、行业性、群体性等突出问题。二是分类梳理,汇总建立项目库。组织人员按照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分类归集梳理选题建议,提炼共性诉求、研提初选项目。多方式征求省直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建议,对可行项目细化明确整治重点,汇总形成“项目库”。三是发布“点题榜”,由群众投票定题。2024年2月,创新“点题榜”方式,对外发布7个新增选题意向,邀请群众投票参与。
二、坚持流程再造,“要素式”压实部门责任。一是突出“四定”原则,细化“答题”方案。定主体,根据整治项目确定牵头部门,并由其研提配合部门,绑定责任“共同体”;定目标,合理设定预期成果、定量定性指标,让整治结果可检验、可评判、可感知;定措施,围绕整治目标细化举措,逐项分解任务,确保责任到岗到人;定进度,分阶段、分重点、分步骤推进。二是坚持开门整治,全程公开“解题”。督促牵头部门公开整治方案,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推动部门围绕“目标任务、进度安排、监督方式”等制作“点题整治·一图读懂”,让群众看得懂、能参与、会监督。三是强化跟踪问效,按月对照“交题”。由牵头部门按月排出阶段性工作目标,将整治工作转化为具体节点、定量指标和定性要求。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逐项汇总、实时掌握、点评通报、动态纠偏。
三、坚持格局重塑,“贯通式”整合各类监督。一是纪委专责监督引领,“督、评、商、察”压责任。分批纳入政治监督,聚焦16个整治项目发现问题194个,既抄送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又反馈市县党委政府。落实“双点评”制度,纪委点评专项、牵头部门点评参与单位履职情况。召开会商会,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推动部门现场认领落实。组织“点穴式”督导,不定期对进度滞后、质效不佳的项目进行明察暗访,查找背后的责任和作风问题。二是部门职能监督跟进,联动联合促同频。加强纪检监察和职能部门联动,在整治中小学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问题中,联合市场监管局开展“你点我督”,超3.8万网友投票后随机抽取1所学校,32.8万人全程“围观”执法检查情况直播。针对直播过程中网友留言和群众评论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发出工作建议函,“室组”联动、跟进监督。三是各类监督有机贯通,攥指成拳强合力。激活媒体监督、群众监督、人大监督等力量,组织参加线下座谈、调研督导检查,研究吸纳意见建议,积力所举,把群众点的题办实、办细、办好。
四、坚持目标引领,“交互式”做实社会评价。一是全过程“实时评”。整治前公布任务目标,整治后晒出“成果清单”,过程中动态发布整治进展,设置群众留言窗口,常态化收集意见建议。二是第三方“专业评”。委托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对项目整治成效开展测评,让群众“阅卷”“打分”。三是全方位“综合评”。对年度项目逐一评价,明确“可结题完成”项目、转入常态化治理,明确“需深化推进”项目、继续纳入整治。四是不定期“回头看”。围绕“问题是否整治到位、制度是否有效管用、机制是否运转顺畅”,对已结题项目“回头看”,监督检查常态化治理效果,形成震慑,实现“结题”不结束、效果不反弹。
重庆市开展“十大领域找切口”专项行动
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重庆市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全会精神,明确十大重点民生领域,部署开展专项行动,以“小切口”整治推动监督融入基层治理,切实守护群众切身利益。
一、紧扣“群众有感”,系统化精心“点题”。一是及早部署“开题”。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和规范稳岗补贴、失业保险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大力推进基层反腐等部署要求,市纪委全会部署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健全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民生领域监督机制,以点带面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二是线下线上“选题”。市纪委监委组建工作专班,开展“以‘小切口’整治推动纪检监察监督融入基层治理”专题调研,摸清问题不足,提出对策建议。运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市政府便民服务热线、“互联网+督查”等平台,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收集群众诉求、意见建议。三是科学规范“定题”。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商议、筛选,对典型性、系统性案件深入剖析,指导基层找准就业创业、养老社保、乡村振兴等10个重点民生领域74类194个突出问题表现,制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二、紧扣“部门有为”,立体化精准“督题”。一是“室组地”联动。构建“民生监督室综合协调+对口联系室专项督导+派驻纪检监察组日常监督+县乡纪委同向发力”的监督工作格局,推动行业治理,倒逼主责部门狠抓落实。二是“纪巡审”联动。将民生领域作为巡视巡察重点,对2377个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延伸巡察,发挥审计、财会监督职能优势,用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重点领域专项审计成果,严肃查处审计指出的截留挪用、骗取套取惠民补贴等有关问题。三是“大数据”联动。依托数字重庆建设,创新“互联网+”智慧监管模式,开发“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指导沙坪坝、江北、奉节、长寿4个区县开发营商环境智慧监督、“四风”监督、惠民惠企补贴资金监督、医保资金监督、清廉重庆暨政治生态评价等特色应用纳入市纪委监委大数据监督应用。
三、紧扣“治理有效”,项目化精细“答题”。一是健全机制面上统。建立市纪委监委面上统筹、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派驻机构条块监督、区县狠抓落实的专班推进机制和“周调度、月小结、季评估”机制,将全年工作细分为3个阶段11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进度时限和工作措施。二是压实责任点上改。督促职能部门按照“抓本级、带系统、促基层”要求,密切协作、齐抓共管,推动自查自纠行业领域问题5548个,督促整改问题4437个。监督推动人社部门开展劳务派遣单位截滞留稳岗返还资金问题专项整治,摸排劳务派遣单位2431家、涉及资金6.61亿元,发现10家劳务派遣单位涉及滞留资金132.46万元,已全部推动限期合规使用。三是完善制度系统治。聚焦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监督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专责和服务职责,系统梳理日常监督、审查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45份,推动职能部门整改城市管理执法监管乱作为、违规租借保障性住房、窗口单位吃拿卡要等方面问题4004个,制定完善各类制度540项,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