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充电这“桩”事
打印

2024年12月初,记者来到西安市莲湖区青年一巷8号院,一排排电动自行车整齐地停放在车棚内,这是莲湖区从源头上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停放难”问题的生动缩影。

“以前电动自行车只能从家里拉根线下来充电,距离远隐患大,现在配建了专门的充电设施,既安全又方便。”提起在家门口配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事,一名在8号院居住了多年的市民高兴地说。

此前,莲湖区纪委监委干部在社区开展监督检查过程中,接到多名群众反映电动自行车的充电设施太少,停车也比较困难,而且“飞线”充电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容易堵塞交通道路,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经过深入了解,莲湖区纪委监委发现许多老旧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和停车场所配建不足,部分无物业管理的小区群众仍采用“飞线”等不安全充电方式,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社区安全事关千家万户。莲湖区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经过综合研判,将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停放难”问题纳入为民办实事的重点监督事项,压紧压实各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向相关街道下发督办函,督促开展专项整治,并将配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和停车场所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

收到督办函后,莲湖区各街道把配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和停车场所作为重要整改内容,与施工单位、居民代表多次就此问题开展集中讨论。大家群策群力,决定先在充电需求强烈、场地空间有限的小区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配建集远程监控、过载保护、自动灭火于一体的智能充电设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莲湖区纪委监委督促各街道、职能部门、公安部门等充分利用“行业部门+社区党组织+物业+业委会+民警”等多方联动协商议事机制,汇聚辖区资源,坚持科技引领,加快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和停车场所的建设进度。同时,莲湖区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制定了《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管理“五项机制”》,从“安全管理责任、隐患排查治理、事故应急处置、技术推广应用、宣传教育引导”五个方面着手,构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新格局。

配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和停车场所是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在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责任、监管等因素,紧盯整治重点和关键环节,监督推进防范安全隐患和满足群众需求一体推进。”莲湖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此外,莲湖区携手充电设施运营企业,组建了一支10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兼职巡查信息员队伍,在定期对充电设施进行维护的同时,对发现的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私拉乱接电线、占用楼道充电等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区9个街道共安装智能充电设施3921组,57个小区528台电梯加装电动自行车禁入电梯智能管控系统,推动青年一巷8号院、民航小区、西控花园等多个小区安装充电设施,切实解决了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停放难”问题,为辖区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上一条:拧紧燃气安全阀
下一条:回迁群众安居梦圆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