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用上“放心电”
打印

春节前夕,宝鸡市渭滨区张家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来到张家沟工业园,给金岭机械厂等58家企业、商户退还了多收取的“转供电”电费,合计58.59万元。这是宝鸡市渭滨区纪委监委在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中,为民办实事的一项工作成果。

2024年9月,渭滨区纪委监委收到信访举报,反映张家沟工业园因不给企业供电导致企业停产15天,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反映的问题是否属实?相关部门是否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为了查明真相,渭滨区纪委监委立即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核查组开展核查。

通过查阅票据、走访企业,渭滨区纪委监委发现张家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转供电”环节违规加价,增加了企业、商户的用电成本,破坏了营商环境。

“转供电”是指电网企业无法直接供电到终端用户,需由其他主体转供的行为。张家沟工业园受历史建造条件等因素限制,园区内部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不满足单独用电立户条件。因此,张家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管理服务主体,便对企业、商户提供了“转供电”服务,并向其代收电费。

“陕西省发改委明确规定,‘转供电’加价合计不应超过基准电价的8%。但是,张家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长期按照每千瓦时1.5元的高价收取‘转供电’费用,大约高出基准电价50%,严重损害了企业、商户的利益。”核查组工作人员说。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渭滨区纪委监委对张家沟村村干部不正确履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进行立案,督促区市场监管局对张家沟工业园“转供电”违规加价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并通过调查、整改、退费并举推动系统治理,切实维护园区企业合法权益。

“转供电”违规加价行为并非个案,其他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物业公司、写字楼等“转供电”主体可能也存在此类情况。为了做实以案促治,渭滨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转供电”环节违规加价专项整治,对40多家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物业公司开展专项检查,深挖细查违规加价背后可能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深入整治行业乱象及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在渭滨区纪委监委的督促下,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政策信息不透明、供电主体和用户存在信息差等问题,在全区召开了“转供电”涉嫌违法线索排查告诫会,邀请电力系统专家从电价政策、公示制度、法定义务和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对30家“转供电”主体进行了提醒告诫,并在政府网站发布了价格收费提醒告诫书,向企业、商户宣传解读电价政策,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促进行业监管与群众监督深度融合。

“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重点解决什么。”渭滨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转供电”环节违规加价专项整治,统筹推进“转供电”主体向企业、商户退还多收的电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群众对整治的成果可感可及。

截至2025年1月底,渭滨区纪委监委在“转供电”环节专项整治中共发现问题27件,立案审查调查8件8人,政务警告4人,推动区市场监管部门对价格违法行为立案5件、结案3件,罚款8.5万元。同时,督促5家“转供电”主体向150多家企业、商户退费101万余元。


上一条:让农村饮上干净水
下一条:拧紧燃气安全阀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