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海燕一样展翅飞翔——记陕西“最美清廉家庭”石海燕家庭
打印

石海燕家庭合影。秦川儿 摄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勇敢、乐观、富有战斗精神。在陕西省兴平市,也有一个叫“海燕”的姑娘,她同海燕一样,在人生的风雨路上不畏艰难、奋发前行。

展翅

“其实,一开始我不叫海燕,父亲看我从小体弱多病,母亲三天两头抱着我去医院看病,才给我起了这个名字。”石海燕笑着说。

1984年11月,石海燕出生在兴平市桑镇一个干部家庭。她的父亲是乡镇干部,母亲是乡聘小学老师,家庭条件说不上多么富裕,但也不愁吃穿。父母倾尽所能,让石海燕接受良好的教育,把她培养成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姑娘。

石海燕的父母在当地也很受人尊敬。一次,桑镇的一条村子道路泥泞影响了村民出行,石海燕的父亲便带领村民集资修路。大多数村民都是出钱出力,可有几户困难村民实在拿不出修路款。石海燕的父亲见状,二话没说就帮这几户村民交了修路款。从那以后,村里人都夸她的父亲是服务群众的好干部。而她的父亲只是笑着说:“为民办实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满足,只要能给大家帮上忙,我就很幸福。”

还有一次,石海燕的父亲协助派出所抓了一个窃贼,其家属提着东西哭哭啼啼上门求情,遭到了石海燕父亲的拒绝。石海燕当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如此严厉、不讲人情。直到后来当事人和家属提着东西再次登门,石海燕才知道,在这个人服刑的几年间,父亲一直在默默接济这户人家。当事人出狱后,非要当面向石海燕的父亲表示感谢。石海燕只记得父亲说了一句话:“东西你拿回去,以后重新做人就行。”那一刻,年幼的石海燕对父亲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

大公无私、乐于助人、默默奉献,是石海燕对父亲的评价。“我父亲踏踏实实工作,当了一辈子基层干部,虽然没有被提拔,但从未影响他对工作的热爱。”石海燕说,乡亲们给父亲送来的“一心为民”牌匾,父亲至今爱不释手,经常把牌匾擦得干干净净。

“父亲忙于工作,经常早出晚归,我和弟弟妹妹是母亲带大的。”石海燕说。最初,他们一家五口挤在村里一间老房子里,石海燕和弟弟妹妹睡一张床,空间特别狭小。有一次,镇上的同事私下给石海燕的父亲说,街道办还有房子,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几间屋子,上面的房间住人,下面的门面房出租,可以改善一下家里的居住条件。石海燕的父亲却拒绝了,他说:“公家的便宜我不占,房子我也不住。”

对此,石海燕的母亲没有半句埋怨,她在家相夫教子、在外认真教书,贤惠、温柔的她同样以身示范,以一言一行教石海燕做人做事。幼年时期的石海燕也一直把父母当榜样,每天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追梦

“人民公仆,一身正气。”“尽心尽力,为民解忧。”……在兴平市法律援助中心,一面面鲜红的锦旗挂满了墙壁,石海燕一脸自豪地说,这是群众发自内心的称赞,也是对自己和同事们工作的认可。

聊起过往,石海燕感慨万千,她笑着说自己也算是经历过风雨的人。

1999年,石海燕从桑镇的中学毕业后,去乾县师范学校读了中专。那时,父亲认为教师是个不错的职业,希望石海燕可以教书育人。

2002年毕业那年,有个远房亲戚曾告诉石海燕的父亲,他有关系,只要花点钱就可以让石海燕留在县城教书。可石海燕的父亲说:“偏远村子的学校更缺教师,她得回去。”就这样,石海燕以乡村教师的身份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父亲一辈子没有送过礼,也从未求过人,在他的认知里,工作在哪干都是干,踏踏实实干好就行。”石海燕说,在父亲的影响下,她把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经常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上音乐和美术课,教孩子们唱歌跳舞、读英语单词。8年时间,石海燕从一名乡村小学的教师成长为副校长。那年,她26岁。

2012年,兴平市司法局信息科需要一个会写材料的干部,石海燕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被推荐到了市司法局。她从信息员干起,每天都有写不完的材料。一天,有个群众来办公室咨询法律方面的问题,非科班出身的她,对法律专业知识一窍不通,不知道该如何答复。“我当时只会傻笑,那个滑稽的样子至今忘不了。”石海燕说,正是那次经历,让她知道司法局有一个叫法律援助中心的基层单位,在那里可以和群众打交道,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维护正义。

于是,石海燕白天写材料,晚上自学法律专业知识。2016年,她顺利通过单位内部组织的考试,拿到了基层法律工作证,可以小范围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022年,石海燕通过司法考试,正式成为一名为群众办实事的法律工作者。

“我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2年,为群众解决了数不清的问题,也收到了很多感谢信和锦旗。每次看到群众的笑脸,心里总是暖暖的,我好像不知不觉也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人。”石海燕说。

一次,一位60多岁的大娘被一通诈骗电话骗走近20万元养老金,警方表示,只有抓住不法分子,才能将钱追回。走投无路的大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石海燕,主动申请法律援助。石海燕见状,当日便与律师一起分析、研判,很快追踪到了资金的去向。经过3个月的交涉,石海燕帮助大娘追回了近一半的养老金。

为表示感谢,大娘特意给石海燕包了红包,但石海燕说:“我不能要。替您维权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职责。这是您一辈子的心血,这钱您得留着自己用,其余的钱我尽力追回来。”大娘听完很是感动。几天后,大娘把一大包野菜放在了石海燕的办公室,只见野菜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泥土。那一刻,石海燕明白了父亲的感受——帮助他人会让自己幸福。

如今,石海燕经常到社区、学校和企业开展法治宣传工作,讲法治教育课、科普法律知识,让大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她一直为事业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直面困难、挑战自己,收获了幸福和快乐。

前行

石海燕的婚姻,是父亲一手操办的。

当年,还在学校教书的石海燕到了适婚年龄,不少人上门说亲,介绍的都是干部子弟。石海燕的父亲却不奢望女儿大富大贵,一心希望她找个踏实、勤奋的人托付终身。

有一天,石海燕的父亲带着单位的年轻人下乡工作,因为回来的时候天都黑了,父亲便邀请他们一同去家里吃饭。这群人中一个名叫田波的青年闯入了石海燕的视野,他有些清瘦,一直在厨房帮石海燕的母亲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石海燕觉得他勤快、善良。

二人在石海燕父亲的介绍下相识,在日常接触中互生好感,于2008年结婚。

“我能在工作中迎难而上、敢于突破自我,离不开他的支持。”石海燕说,丈夫平日里话不多,但十分支持她的选择,特别是在备考过程中,他下班回家后不仅会把家里安顿得井井有条,还会陪石海燕看书到深夜。他的陪伴是无声的,也是最温暖、最有力量的。

现在,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14岁读初三,女儿8岁上小学二年级,孩子们分别继承了父母的优点,儿子活泼、外向,女儿稳重、内敛。石海燕和丈夫十分重视两个孩子的学习,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带孩子们去西安、北京的大学校园感受高等学府的学习氛围,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有时候,石海燕因为工作忙,不能按时下班,她就把儿子接到单位。儿子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写作业,时不时抬头看看石海燕忙前忙后帮群众解决问题。他觉得妈妈很神气,就经常在学校学着妈妈的模样,给同学们宣传法律小知识。他说自己以后也要学法律,像妈妈一样帮助更多的人。

“我女儿也很上进,她是小班长,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石海燕笑着说,“不管我工作到多晚回家,女儿总是等着我回去检查作业。”有一次女儿背课文背到深夜,石海燕想让她早点休息,女儿却坚持要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说这样自己才能去学校检查其他同学的背诵。“班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女儿的回答让石海燕十分欣慰。

现在,由于丈夫担任街道纪工委书记,经常忙得回不了家,石海燕在工作之余尽心尽力照顾着两个孩子的饮食起居。

“这么多年我们一家四口,没有一张全家福,几乎也没有一起吃过年夜饭……”石海燕说,丈夫是一名基层干部,每逢节假日都要值班,孩子们经常在电话里给爸爸送去祝福。

他们一家人虽然普通,但从不缺乏斗志,坚持追逐着心中的梦想。这就是在“德润三秦·清廉家风”主题实践活动中,被推选为陕西“最美清廉家庭”的石海燕家庭。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