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徐徐,一辆辆主题鲜明的 606 路公交车在陕西省铜川市区穿行。车厢内,随处可见的清廉故事、廉洁标语、廉政漫画,润物细无声地将廉洁文化融入乘客日常生活。
606路是铜川市重点打造的“清廉公交专线”,也是清廉铜川建设流动宣传的一个窗口。近年来,铜川市坚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清廉建设的检验标准,通过打造清廉单元、清廉窗口,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让廉洁清风劲吹铜川、浸润百姓心田。

“感谢认可与信任,心意我们领了,但是钱不能收,您就安心住院,争取早日康复!”前不久,铜川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医生马强强将患者硬塞的“红包”冲抵为患者住院押金,并把收据交到了患者手里。
医者清,则患者乐。铜川市人民医院作为全省第一批清廉单元示范先行单位,始终以群众健康需求为目标,通过提升医疗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清廉单元建设是清廉建设的重要抓手,覆盖面大。在清廉铜川建设中,铜川市聚焦清廉单元建设,将清廉建设与行业治理、基层治理相结合,在全市选树了32个清廉单元示范点,实现以点带面推动清廉铜川建设向全域拓展。
“我们积极发挥清廉建设工作专班职能作用和派驻机构‘贴身监督’优势,督促各牵头部门从实际出发,结合‘三个年’活动,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工作,把清廉思想、清廉作风、清廉制度、清廉文化融入各项工作中,以清单化管理的方式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铜川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张建军说。
为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清廉建设就在身边,铜川市在清廉单元建设的基础上,将监督触角向基层服务窗口延伸,督促各责任单位将清廉建设与部门治理行业治理深度融合,按照“一领域一品牌”,在全市打造了若干清廉窗口,进一步拉近了清廉建设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在铜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大厅,市民马毓斌仅用了10多分钟,就完成了体检、拍照、驾驶证更换,他对这里的便民服务连声称赞。
“我们坚持服务至上,聚力打造‘清廉车管’窗口,严格实行18类车驾管业务‘一证通办’和‘四个减免’等举措,在市、县(区)两级车管所引进智能体检拍照一体机,推行驾驶证期满换证‘一站式’服务,实现3分钟补证换证、15分钟查验机动车辆,切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铜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所长高强说。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清廉窗口在铜川市共有12个。这些清廉窗口,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推动下,结合行业实际,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行业清廉品牌,持续推动清廉铜川建设向全域发展。
如铜川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倾力打造“清风登记”窗口示范点,通过抓组织、制度、品牌引领,突出典型示范、服务环境优化和氛围营造,实现了服务能力提升、业务联动提升、企业和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提升。铜川市王益区政务服务中心围绕“清廉大厅”窗口建设,依托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全市率先建成政务服务四级帮办代办体系,开展走访入户代办服务,实现了服务“零距离”。
铜川市常年干旱少雨,水资源稀缺,饮水安全一直是个难题。为此,该市纪委监委坚持“小切口、大整治”,聚焦农村饮水安全责任落实、工程管护等关键环节,将全市城乡供水问题作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集中力量化解民生难题。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我们通过专题会商、提出工作建议,督促市水务局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敲门入户大排查专项行动,对全市各区县359个行政村、644处供水工程全面排查。”铜川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杨建军介绍,通过在全域推行“公司+基层供水站+水管员”三级统管模式,由专业化公司负责县域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基层供水站负责各片区工程运行管护,水管员负责供水工程设施日常维修,实现了县域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幸福水。
“现在不管谁家的水管有问题,只要给水管员打一个电话,维修师傅2个小时内就能上门检修。”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罗寨村村民傅万民笑着说,现在供水站的水质好了,水管员的服务也更加专业了。
在铜川市纪委监委的指导下,王益区纪委监委联合区水务局对全区26个行政村供水工程运行及生活用水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推动更换物联网水表1500余块、服务群众4868人,保障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一根根自来水管通往千家万户,涓涓清流润了百姓、暖了人心……这是铜川市开展集中整治为民解忧的生动实践。
2024年以来,铜川市纪委监委将为民办实事作为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室组地”联动机制,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集中整治开展以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分医疗检查检验项目结果就诊当天不能出具、一日内不能完成诊疗、隔日复诊需重新挂号缴费等问题,铜川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卫生健康委将“一次挂号管三天”列入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台账,推动全市1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解决复诊号源排队、智能转诊、复诊信息共享系统改造升级等问题,累计免除挂号费13.4万元,惠及群众1.32万人次。铜川市人民医院还在“一次挂号管三天”的基础上,创新推出“1228”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推行“一号双看”等便民服务措施,为患者减轻看病负担。
针对群众反映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部分道路排水渠堵塞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印台区纪委监委紧盯项目资金拨付、工程实施、监管责任落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把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不达标问题纳入为民办实事的“履职清单”,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守护群众的利益。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宜君县永兴小区项目存在“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宜君县纪委监委灵活运用“室组”“组组”协同联动监督模式,推动自然资源、住建、发改等职能部门按照“证缴分离”的方式,帮助2个建设项目完成首次登记,让359户群众拿到了“大红本”。
从解决群众“看病难”到推动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题,2024年,铜川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推进清廉建设与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紧密结合,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10个。
2025年元旦前夕,耀州区天宝路街道天宝滩社区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社区的“天宝清风园”内,正在举办“喜迎新春庆元旦 梦想启航向未来”文艺汇演。随着一阵欢快的锣鼓声响起,演出正式拉开帷幕,居民袁英民身穿红色演出服,用诙谐、有趣的语言,表演了一段关于移风易俗的快板,引得台下观众叫好声不断。
传播廉洁文化,增强廉洁意识,增进邻里交流……这是耀州区纪委监委开展廉洁文化进社区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铜川市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丰富内容,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廉洁文化活动,持续丰富形式载体,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蔚然成风、深入人心。
“我们联合市妇联打造了铜川市家文化广场、耀州区‘家风一条街’、小丘镇‘家风馆’等一批廉洁文化阵地,并将其作为宣传红色家风、家庭文明的主阵地,坚持免费开放、义务讲解、公益服务,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铜川市纪委监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铜川市把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挖掘本地传统廉洁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当代勤廉文化资源。铜川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宣传部等部门拍摄了《柳公权|墨痕笔舞树廉风》等多部廉洁文化宣传微视频作品,制作了廉政动漫教育片《郭秀明的故事》。发挥家庭在廉洁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在全市举办一笔一画绘“清风”亲子活动、清风“家”话故事分享会,组织全市1800名党员干部观看“廉洁文化三秦行”巡演话剧《家风》,在“铜川纪委”微信公众号展播党员干部的家风故事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廉洁文化多元传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崇廉拒腐、尚俭戒奢,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廉洁文化建设是润心化人的工作。一直以来,铜川市纪委监委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纪委监委官网公开通报曝光的典型案例为原型,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剖析+动画动漫+条款推送”的形式,策划推出了18期《小彤说纪》系列微视频作品,引导干部群众从典型案件中吸取教训、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律底线。
同时,为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铜川市纪委监委依托市纪委监委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铜川新闻网等平台展播《小彤说纪》系列微视频作品。自上线以来,《小彤说纪》成为全市党员干部随时随地查阅学习的“纪律课堂”,播放量达54000余次。
“清廉铜川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铜川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健全工作机制、打响特色品牌、加强贯通融合等方面持续用力,促进清廉铜川建设取得实效、形成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