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鸣湖畔,湖水波光粼粼,健康步道上人群熙攘,生态之美融入生活日常……凤鸣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已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诗意栖居地”。
然而,在当地群众的记忆中,因部分河流污染、河道淤积等原因,曾经的凤鸣湖也难以独善其身。而现在,这些生态“痛点”正在被一一化解,凤凰山下的岐山县呈现出一派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新面貌。
岐山县内,水系脉络纵横交错,凤鸣湖、横水河、小韦河彼此交织,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和人们。
近年来,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小韦河及其支流横水河水质却每况愈下,与之紧密相连的凤鸣湖也受到影响。
2024年,面对严峻的水质恶化问题,岐山县委、县政府成立小韦河出境断面水质恶化问题整改工作专班,由县委书记、县长带队,深入沿线镇、涉水企业、养殖场、水库等地,多轮次开展督导、现场调度。同时与沿线5个镇及宝鸡市生态环境局岐山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4个部门签订整改责任书,常态化推进小韦河流域治理工作。
岐山县纪委监委把小韦河流域存在的问题作为生态环保领域整治重点,先后召开分析研判会4次、开展督导检查48次,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全面梳理、跟踪督办。
为凝聚治污合力,岐山县纪委监委加强与宝鸡市生态环境局岐山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等单位的沟通对接,建立月监督工作台账,在线索处置、监督检查等方面实现信息互通,有力推动各职能部门积极履行职责。
2024年9月,针对小韦河沿线一家大型食品有限公司存在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岐山县纪委监委向宝鸡市生态环境局岐山分局下发监察建议书,要求其迅速整改。
收到监察建议书后,宝鸡市生态环境局岐山分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很快该公司生活污水经过预处理后排放至食品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岐山县污水处理厂,有效解决了相关排污问题。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岐山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4年1月到2025年1月,县纪委监委紧盯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共发现问题线索34件,立案114件,党纪政务处分114人,组织处理2人,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2份。

2024年7月4日,宝鸡市生态环境局岐山分局工作人员沿小韦河流域开展徒步排查工作。张静 摄
对内,清淤疏浚、修建生态浮岛,唤醒河道自愈力;对外,截污纳管、严控排放,斩断污染源头……在岐山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当地河水的水质越来越好,生态红利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在河道治理时,我积极参与了河道垃圾、淤泥的清理,现在已经能清晰地看到小鱼小虾了。”在岐山县凤鸣镇水泊村生活了大半辈子,也和横水河相依相伴了大半辈子的村民刘少平深知,只有家门口的这条河清澈起来,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刘少平的地就在河边,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前些年灌溉用的都是地下水,用电量大,还要定期维护水井。如今,水质好起来后用河水灌溉,每亩地可以节省70元至80元。”
治理好,更要管护好、利用好。岐山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面清理整治小韦河、横水河沿线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县农业农村局和宝鸡市生态环境局岐山分局分别向沿河各养殖场、污水处理厂派驻监督员。
在凤鸣污水处理厂内,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驻厂监督员肖琳按照标准对污水处理各环节进行检查,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运行、台账记录真实完整。“凤鸣湖水环境的改善,得益于污水处理厂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引入凤鸣湖,经人工湿地净化后为横水河生态补水,实现完整的污水治理闭环。”肖琳说。
此外,岐山县在小韦河及其支流附近安装了26个视频监控,对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智能监测,同时建设了7个水质自动监测微站,并坚持每天在全流域选取20个以上关键点位开展手工监测,实时关注水质变化,为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宝鸡市生态环境局岐山分局副局长净林哲说:“自动监测数据每4小时自动生成报告上传至监测平台,各镇负责人第一时间就能掌握水质情况,极大地提高了水域巡查的效率。”
通过系统整治,小韦河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截至2024年底,小韦河整体水质已经稳定达到Ⅲ类以上标准,为流域内的生态平衡和居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水源保障。
岐山的生态治理行动不只于河流,在秦岭北麓,有着更严格的治理。
2025年1月21日,网格员徐少敏如往常一样,穿梭于村落之间,不时提醒村民:“现在提倡环保过年,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别乱丢垃圾。”
在当地,像徐少敏这样的网格员共有28名,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人防屏障。
“生态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岐山县发展和改革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干部梁欣表示,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为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岐山县对破坏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坚持“零容忍”,按照“查事先查人,查人深查事”的原则,打早打小,坚决整治秦岭“五乱”问题,并形成了分类施策、重点督办、源头治理的联动机制。
在加强日常巡查管护方面,岐山县还建立健全“有奖举报+专项巡查+日常检查”闭环监管体系,制定岐山县破坏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控系统,科学利用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不断加强网格长、网格员业务培训,使“天、地、人”一体化监管体系不断健全。
生态环境的改善,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蔡家坡镇落星堡村党支部书记李海蛟说:“我们在土壤有机化改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扩大柴胡、连翘等中药材种植面积,目前全村柴胡种植面积1000亩,人均增收2500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4年底,位于秦岭北麓的岐山县胡新村,10余只被誉为“东方宝石”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成群结队在田间觅食嬉戏。据悉,这是当地首次监测到大规模的朱鹮聚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