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税”月 ——记陕西“最美清廉家庭”王晓云家庭
打印

王晓云家庭合影。秦川儿 摄

“世界赠予我拥有,也赠予我回敬,赠我小小一扇窗,也赠予我屋顶,赠我一个名,又渐渐长大的年龄……”今年央视春晚,王菲用灵动的声音将生命和岁月的馈赠娓娓道来,唱出了世界所赠予的美好和感动。

在陕西省甘泉县,年过花甲的王晓云在电视机前被这首歌深深打动。曾经,作为国家税务总局甘泉县税务局的一名干部,王晓云在岗位上勤恳工作了36年。如今,退休在家的她时常感叹时光飞逝,“点滴过往,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岁月如梭,在时光的长河中,她追忆往昔,也展望未来……

追忆

山沟沟、土窑洞、绣花鞋、煤油灯……王晓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朴素的。

1964年,她出生在甘泉县一个农村家庭。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母靠种地、喂猪的收益养活一大家子。王晓云兄弟姊妹7个,她排第五,大哥和最小的妹妹年龄相差近20岁。家里虽然孩子多,但大家相处得很融洽。

“我们家的好家风在村里挺有名,一家人日子虽苦,但相亲相爱。”王晓云说,自己1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坚强、不服输的性格对她影响很大。

当时,王晓云的大哥已经成家,养家糊口的重担就落在了王晓云母亲和大哥、大嫂肩上。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大嫂不仅和母亲相处得好,对我们姊妹几个也关爱有加。”王晓云说,大嫂十分贤惠,经常纳鞋底,给大家做布鞋。为了穿着好看,还专门买来塑料底,给姊妹几个配鞋帮。有一次,大嫂点着煤油灯做鞋子,累得睡着了,后来猛地一低头从梦中惊醒,又继续打着哈欠干活,而坐在一旁等着穿新鞋的王晓云早已睡着。第二天醒来时,一双条绒布鞋已经放在了王晓云的枕边。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家门檐上挂的红牌子,上面‘五好家庭’四个大字格外醒目。”王晓云一脸自豪地说,邻里乡亲有个什么事,都会找她的母亲帮忙。

从王晓云有记忆起,母亲就常把“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吃着舒心,用着踏实”这句话挂在嘴边。小时候,王晓云不懂这句话的含义,直到后来参加工作才明白其中的真谛。

1982年,王晓云考上陕西省财经学校。那时候,每学期的学费是100块钱。对于家里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母亲坚持让王晓云上学。

“我至今都忘不了,求学路上大嫂塞给我一叠零钱凑成的学费,那是她和母亲一点点节省出来的。”王晓云感慨道。

清贫、拮据、艰苦,是王晓云童年成长的代名词,但也有很多温馨时刻。时光流逝,曾经的日子虽已远去,记忆也变得模糊,但王晓云从未忘记……

无悔

“我最骄傲的事,是在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奉献……”聊起工作,王晓云眼里闪着光。

1984年,20岁的王晓云从陕西省财经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在甘泉县税务局参加工作。起初,科班出身的她,还写了一首小诗《工作着是美丽的》,抒发自己刚参加工作的喜悦心情。谁知,一项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给了王晓云当头一棒。面对企业“不按套路出牌”的核算理念、纳税人对税收认识的偏差,王晓云意识到只有苦练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行家。

此后,王晓云专心在业务一线锤炼本领。无论是稽查局,还是征管科、综合业务科,变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王晓云的工作热情。她和同事们一起查遗补漏,在税务稽查、财税检查和税收管理中,为国家挽回了近千万元的资金,用满腔热忱践行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信念。

2005年,王晓云被提拔为甘泉县国税局副局长,母亲得知此事后很是开心,忍不住提醒她:“咱凭良心做人做事,咱们家的人把名声看得比命还重,你可要好好干呢。”王晓云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

有一次,市上开展税收专项检查,王晓云作为组长带领检查组去外县检查。两天后的晚上,某单位财务科科长到王晓云房间,硬要塞给她一个信封,王晓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不想因人情影响自己的专业判断、偏离检查方向,更不想触碰纪法红线。

还有一次,县上开展纳税评估,某企业因列支了上级部门的管理费用,造成了财务亏损。当天晚上,该企业便安排工作人员拿着5000元现金去王晓云家里寻求帮助,同样遭到了王晓云的拒绝。

“我常常想,为什么我一个女同志,组织上派我参加了11次甘泉县财税物价大检查,走乡串户一扎进去就是十天半个月,把重点户难点户的任务交给我?”王晓云说,后来才明白,这是组织对她的信任和肯定,因为她既坚持原则,又不怕得罪人,更经得住诱惑。

无论是在税收一线还是走上领导岗位,王晓云始终严于律己、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回想几十年来,我还真没有为哪位亲戚朋友开过绿灯,办过人情税、关系税。”王晓云说,身边有人说她“死心眼”“不通人情”,但她问心无愧。

王晓云与税务结缘,和纳税人打了一辈子交道,从未忘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使命。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税收政策,让企业心悦诚服地缴纳税款和罚款,她的执着与坚守,获得了组织的认可,赢得了纳税人的称赞。

珍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退休后的王晓云在家教刚上幼儿园的外孙女背古诗。

如今,她的生活重心逐渐回归了家庭。

“我不是称职的母亲,过去经常丢下年幼的女儿深入厂矿企业,一去就是半个月。”

王晓云哽咽道,她对女儿、对家庭是有亏欠的。现在,她把精力放在了外孙女身上。

让王晓云一直愧疚的是,女儿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到了初中,成绩下滑严重。那个时候,王晓云因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管女儿的学习。

2013年,女儿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王晓云和丈夫想让女儿做一个正直、清廉的人,便给女儿讲起了曾经的经历。一次,王晓云检查一家企业,因为县城小熟人多,大家都彼此熟悉。当纳税人上门送礼时,王晓云的丈夫不顾情面把东西扔了出去,还将人赶出了家门……王晓云的女儿听后,把父母当作榜样,立志要向他们学习。

2019年春,临近退休的王晓云给女儿写了一封家书,她用真诚的语言,告诫女儿要慎独,任何时候都不要有侥幸心理,做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无愧于国家和人民。

王晓云深知作为一名职业女性的艰辛,她对女儿的前程没有过高要求,只希望她本分做人、踏实做事、一生幸福。

现在,王晓云的女儿已经成家,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幼儿园。王晓云每天接送小外孙女,照顾她的衣食起居。有时候,小外孙女不好好吃饭,王晓云就会给她讲道理,比如,吃饭要专心,不能说话,不能浪费粮食……每次小外孙女都会照做,王晓云心里成就感满满。为了让孩子少看电视、少玩手机,她经常在闲暇时间给孩子讲中华优秀传统故事、念古诗。

时光的脚步从未停歇,它带走了青春的容颜,却留下了智慧与从容。对王晓云而言,流金岁月,不仅是对过往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在过去的时光里,她学会了珍惜,懂得了感恩,也明白了生命的真谛。

岁月如流金,虽不可挽留,却永远璀璨。这就是在“德润三秦·清廉家风”主题实践活动中,被推选为陕西“最美清廉家庭”的王晓云家庭。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