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阳县纪委监委干部操作考评系统。马磊 摄
“特别是流程性工作,忙起来一天就过去了,本职工作往往不能全身心投入。”作为陕西省山阳县十里铺街道纪工委书记,卢军之前总是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够用。
面对基层“小马拉大车”的现实难题,山阳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实事上,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紧盯问题监督
减负直通一线
为基层减负,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瓶颈是关键。
最令基层干部困扰的问题有哪些?山阳县委主要领导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紧盯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社会热点难点等重点领域,多次深入基层调研,破解群众难题、推动工作落实。
调研中发现,基层干部反映最多的是迎检压力大、填报材料多、督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梳理后,山阳县委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县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的通知》,由县委办公室牵头负责,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政府)督查办、县委考核办等多个单位同向发力、靶向纠治。
山阳县通过优化督查考核体系,从原来的“同一把尺子”测量改变为差异化的“量体裁衣”,围绕不同部门的核心职能开展评价,一改过去层层“开会考核”的积弊,减少督查考核的频次环节,考核组对照上一年初制定的任务清单和考核清单深入点位看成效,走访群众听感受,通过考核“指挥棒”树立起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推动作风向好向实。
基层减负,要避免层层“甩锅”,明确权责至关重要。
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山阳县搭建专班,逐一分解任务,细化举措和工作流程,并通过“黄、橙、红”三色跟踪督导预警机制,构建起“部署—督办—预警—整改—销号—问责”的工作闭环,及时纠偏泛化属地责任概念,加强职能部门和镇(街道)工作协同。
“算力”解放“人力”
干部“轻装上阵”
“车”轻了,“马”的步子才会更加稳健有力。
山阳县纪委监委依托“数字云”技术建设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业务指挥考评系统(以下简称“考评系统”),以“数字治理”赋能纪检监察工作。
“以前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现在有了考评系统,让全县纪检监察工作数据、线索贯通融合,发现群众身边‘微腐败’更加精准了。”山阳县纪委常委王晓红说。
考评系统整合多个功能模块,实现了对全县纪检监察工作数字化监管,通过区分共性任务和个性任务,全县的纪检监察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
清晰的分类和归集模式,让镇(街道)纪(工)委干部再也不用登录不同的信息系统,频繁向不同室部报送相同的内容了。
不仅于此,考评系统聚焦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实际,持续探索更多线上直办工作,减少基层干部的工作量。“通过考评系统,我们能第一时间收到任务,完成后在线上直接上传电子化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山阳县十里铺街道纪工委书记卢军说。
数字化背景下,考评系统不断迭代升级,最新版本的系统更注重数据的协同,通过后台自动分析生成,可以轻松掌握工作进度,抓住每个流程节点。数据的协同共享也助力考核更加“轻量化”,原来需要烦琐的台账来佐证的事项,如今只需要在系统输入关键词即可查阅,“算力”加持下的工作模式,解放出“人力”,为基层减负、提质、增效。
减负不减担当
更加聚焦主责主业
减负不是减担当,而是要让干部腾出手脚,更好地履职尽责。
近期,结合县委巡察,山阳县纪委监委考评系统提示十里铺街道花古墓村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漏洞。卢军在系统上看到后,随即点击“接收”,并成立核查组直奔该村开展核查。
通过实地走访、核对账目、谈话问询等方式,核查组查实花古墓村支书私自截留克扣村集体资金。随后,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被截留克扣的村集体资金也被一并追回。同时,十里铺街道纪工委上传相应资料至考评系统,做到了闭环处理。
针对此案暴露出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十里铺街道党工委和纪工委及时下沉辖区内各村(社区)开展警示教育,以案示警。
“看似是在做‘减法’,但更多的是在提升监督治理效能中做‘加法’。”山阳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樊擎天说,“通过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聚焦主责主业,大大提高了工作质效。”
眼下,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山阳县正逐步深化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党群连心卡”机制,让全县244个村 (社区) 反映问题的渠道更加畅通。卢军每天都会打开考评系统,上传资料、接收文件,及时关注系统发出的工作提醒。“流程性的工作少了,负担轻了不少。”卢军说,“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就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解难题、办实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