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活动在渭南市举行,现场唱响《渭南家风歌》。(陕西省妇联供图)
近日,“‘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 — —家规家训亮家风全国示范活动走进陕西”在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帷幕。
“该活动是2025年全省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活动的一部分。”陕西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活动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相结合,与帮助家庭解决急难愁盼、服务家庭美好生活相结合,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基层党建和城乡社区文化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推动资源和服务落到基层、惠及家庭。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近年来,陕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家风建设作为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系统思维,突出示范引领,深挖文化内涵,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管好自己和家人,着力为构建清廉社会生态营造良好风尚。
追根溯源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家风和红色家风资源
千百年来,只要人们言及廉,就会提到杨震。杨震一生刚正不阿、勤勉清廉,其“清白吏子孙”的家规,也成为杨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
杨震廉政教育基地位于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该基地不仅记载着“暮夜却金”“四知拒金”的千古佳话,更通过创新展陈等措施,成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据统计,该廉政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省内外党政单位、高校、企业5000余家,党员干部群众60万余人次,并承接廉洁教育培训任务50余批次2000余人次。
以优良家风家教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依托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潼关县纪委监委充分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家风品牌。在充分利用好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的同时,拍摄的专题片《陕西潼关杨震——清白家风传千古》、电视纪录片《弘农杨氏——清风沐雄关》等,也成为开展家庭廉洁教育的生动教材。
红色基因,血脉传承。陕西省汉阴县纪委监委根据沈启贤、杨弃、何振亚3位将军及其他汉阴本土红色人物的光荣事迹及家风故事,编撰《汉阴县红色人物谱》、创作微视频《红色印记·军功章》和歌曲《扬起家训的风帆》、编排家风纪实音乐剧《杨弃将军》等,用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讲述革命先驱严格治家中蕴含的高尚品格,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
陕西省纪委监委深入挖掘利用优秀传统家风和红色家风资源,组织拍摄《汉阴沈氏:勤俭承家风 清廉为镜鉴》等多部家风视频,推出“红色文物中的纪律故事”系列微视频,编辑出版《三秦家规》《经典家训品读》《红色家书》等精品图书,联合省妇联、省委文明办等举办“聆听英雄故事 感悟红色家风”活动,让清廉家风在潜移默化中温润心灵。
共筑防线
推动清廉理念在家庭落地生根

榆林河滨公园。(榆林市纪委监委供图)
家风家教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陕西,通过评选“三秦最美家庭”、开展“德润三秦·清廉家风”主题实践活动等,让清廉家风真正入脑入心、直抵灵魂。
在陕西省城固县龙头镇,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身穿白大褂、背着行医箱、走路略带佝偻的身影,他就是身体残疾却坚持走村串户为乡亲们看病送药的乡村医生陈禹朋。他与妻子相敬如宾,悉心照料家中长辈,耐心培育子女成长,乐于伸出援手助人,共同营造了积极、健康、文明、廉洁的良好家风。2024年,陈禹朋家庭被评选为“陕西省五好家庭标兵”。
城固县纪委监委通过积极挖掘群众身边的优秀家风故事,培育清廉家庭品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推动清廉理念在家庭落地生根。
“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样,‘五好家庭’应该是家人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是一种爱的延伸与延续。我们夫妻二人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会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与温暖,继续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陈禹朋说。
家风败坏往往是党员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在各地查处的腐败案件中,“一人腐、全家腐”的家族式、裙带式腐败频频出现,其背后都暗藏着家风不正的深层根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家属共同参与家风建设、共筑廉洁防线尤为重要。
“我知道你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你比我更懂得廉洁的意义,我能做的就是相信你、支持你……”近日,陕西省商南县600余名党员干部每人都收到了一封特别的家书。商南县纪委监委紧扣“家庭、家教、家风”三位一体建设目标,通过家书等形式为全县干部职工及其家属送上“廉洁套餐”,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及家属共同筑牢家庭廉洁防线。
榆林市榆阳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妇联举办“强纪律意识 树清廉家风”家庭助廉活动,组织15名新提拔领导干部及家属参加,通过讲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观看《家风不正家难安》警示教育片、交流发言、书写廉洁寄语、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参观家风馆等措施,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加强家风建设,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治家,共守廉政之约,共建清廉之家。
建好阵地
引导党员干部接受清廉家风洗礼
延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严守规矩,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从毛泽东用白菜、豆角招待陈嘉庚的宴请,到周恩来与邓颖超浪漫而崇高的家书,从朱德“借款赡母”的感人事迹,再到林伯渠与女儿“柴米油盐问答”中的人民情怀,这些红色家风故事,就是教育党员干部的活教材。
泛黄的照片、警醒的家训、珍贵的文献……在延安红色家风馆,500余件藏品承载着延安时期102位革命前辈的人生片段,无声诉说着革命者家国为先、廉洁修身、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作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安市廉政教育基地和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延安红色家风馆自2021年开放以来,已吸引逾15万人次参观,举办主题活动320余场。
阵地建设是开展廉洁教育和传播廉洁文化的重要基础。陕西各地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家规家训教育馆、家教家风示范点,持续推动家风教育阵地建设提档升级。
铜川市纪委监委将培育良好家风纳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内容,联合相关部门,打造铜川市家风馆、家风一条街、家风广场等,依托文化长廊、革命旧址,全面展示革命前辈红色家风、名士廉吏家规家训等,让党员干部群众随时接受廉洁家风的熏陶。
安康市纪委监委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市妇联建成安康市家风馆,集中展示历史名人家风家教、安康本土优秀家规家训、新民风建设先进典型事迹及家风不正反面案例等,特别是展出的一批革命前辈红色家风,让参观者感受共产党人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和忘我无私的思想品格,着力培育优良家风,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家国情怀。
杨凌示范区纪检监察工委以建设廉政教育基地为抓手,依托杨陵区毕公村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打造马氏家风家训馆。该馆将马氏文化和马氏家风家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古代先贤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廉为美、以廉为荣。
优良家风家教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三秦大地上,家风建设机制正加速转化为更多生动实践。各地正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家”力量。
短评 最是清风传家远
叱骁峰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前辈红色家风,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古人特别重视立家规,以此来约束家人的言行。《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经典,有着诸多清正廉洁方面的训诫。涵养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好家风,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守底线思维,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严起,秉公用权、廉洁奉公,做人不逾矩、用权不违规。
回望党史,老一辈革命家和许多优秀共产党员以身作则,培育了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涵养新时代领导干部好家风,要从中汲取精神滋养,激励子女树立远大志向,自觉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家风不正,就容易滋生腐败;家风败坏,就会导致权力滥用。
涵养新时代领导干部好家风,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日常监督,对领导干部家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谈话,防微杜渐。在案件查办中,对纵容、默许亲属利用本人影响力谋取私利的严肃处理。用好家风不正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剖析原因及特点,督促领导干部以案为鉴,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等关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新时代,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将家风建设更好融入廉洁文化、制度规范、乡规民约等实践平台,增强传播力感染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学、共建良好家风的局面,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