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改变工作作风的一项制度,更是从思想到行动、从“关键少数”到广大党员干部的自我革命。作为大学生党员,学习好、领会好、实践好、传承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必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笔者就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厉行勤俭节约这三条规定谈些粗浅的体会。
深耕实践调研
于知行交融间探寻真理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亦是青年学子洞察国情、回馈社会的必备技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中央八项规定将改进调查研究作为第一条,倡导党员干部扎根基层、贴近群众,这一理念、要求与我们青年学子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时的要求高度贴合。
从社会实践调研的角度来看,调查研究的深度与后续工作推进息息相关。以我们参加的乡村社会实践为例,若调查研究深度不够,难免会有很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例如,到三原县柏社村和礼泉县袁家村调研时,我们就遇到了深度不够的问题,主要原因可总结为以下五点:第一是抹不开面子,和村民们交谈时,存在一些顾虑,难以直接询问敏感问题;第二是深入不下去,和村民讨论时,经常难以把话题深入下去,问题往往浮于表面;第三是调研时间太短,总共调研时间为一天,而实际有效沟通时间更短,获取的信息十分有限;第四是方法不够灵活,过于依赖提前准备好的访谈提纲,未能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第五是访谈对象相对单一,采访的主要是村委会成员和村民,应该采访不同群体,让信息获取更加全面。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启示我们,面对这些问题,唯有深入县域乡村,多与村民面对面对话,对村民敞开心扉,把话题不断深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访谈方式,同时扩大受访对象,才能在实践调研中把真实情况、鲜活案例捞上来,把解决问题、总结提炼深下去。
精简会议活动
在提质增效中锤炼能力
精简会议活动,是提升工作效率、杜绝形式主义的有力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这一要求放在大学生活里,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学生干部,笔者经常组织会议活动,也参加了很多社团。以前,举办的会议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是冗长,既耗费了大家宝贵的时间,又极大地消磨了同学们参与的热情;第二是讨论环节效率低,大家讨论半天也难以得出结论;第三是部分会议偏形式主义,没有重要内容,大都是表面功夫。
对标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我们尝试对一些会议、活动组织方式进行优化改进。会前充分准备,明确会议议题和时长,尽量去除不必要的内容,确保重点突出,简短高效;精简会议次数,确保每次会议都能发挥作用。在会议讨论环节,引入精简发言的高效模式,确保每一个讨论环节都能紧紧围绕核心议题展开,避免漫无边际闲聊。这样,不仅显著提高了会议效率,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厉行勤俭节约
从点滴细微处涵养品格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虽然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物质条件不断丰富,但我们青年学子更应将“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古训铭记于心,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校园生活中,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浪费行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是食物浪费,很多学校食堂浪费现象颇为严重,有的学生还没啃两口就将白花花的馒头扔进垃圾桶,着实令人痛心;第二是出行浪费,很多大学生在距离很近的情况下仍然选择打车出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和资源浪费;第三是用电浪费,一些大学生节约用电意识不强,人走灯未关、无人时依然开空调等现象时有发生。
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我们组织发起了“光盘行动”,通过开展网络宣传、在食堂各个角落设置节约粮食标语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引导大家按需取餐,避免不必要的食物浪费;在校园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理念,鼓励大家绿色出行,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在打印资料时多采用双面打印等环保做法,尽可能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动,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勤俭节约的观念深入人心。
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举措。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不仅要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更要把其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要把改进调查研究的“实”、精简会议活动的“简”、厉行勤俭节约的“俭”作为干事准则,从点点滴滴做起、小事小节改起,努力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如此,方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个人涵养,以优良作风凝聚起砥砺前行的力量,在新征程上挺膺担当、奋发作为。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