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洗衣房”里的民生温度
打印

在一间45平方米的洗衣房里,摆放着全新的全自动洗衣机,还有一个简易晾衣架。看似陈设简单的洗衣房,却给瓦子街镇行动不便的群众带来了福音。

7月15日,烈日当空。陕西省黄龙县瓦子街镇蔡家川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军又一次敲响了留守老人高国占的家门。

“高叔,在家歇着呢?”高军推门进屋,高国占正坐在竹椅上打盹。高军轻手轻脚把叠好的衣物放在桌子上,又熟门熟路地走到炕边,麻利地拆下被套。“这几天热得厉害,被套换下来我带去洗衣房,顺便把您那件蓝布褂子也洗洗。”高国占眯着眼说:“又麻烦你跑一趟,这天儿跟下火似的。”

这样的场景,在瓦子街镇各村每天都会呈现,像高国占这样面临洗衣困难的老年人也并非个例。

此前,瓦子街镇纪委在走访中发现,对很多行动不便、缺乏照料的残疾人和留守老人来说,洗衣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却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道难题。

“部分留守老人家中至今没有洗衣机,有些老人舍不得用水用电,衣服都是拿到河边去洗,还有些老人连弯腰、蹲下身子都很困难,洗衣更是难上加难。”瓦子街镇纪委书记吴凡说。

在瓦子街镇纪委的监督推动下,一个惠及全镇留守老人的“爱心洗衣房”建设计划应运而生。

“从选址的反复斟酌,到房屋改造的精心规划,再到设备采购的严格把关,我们都参与其中。”吴凡说。

在瓦子街镇纪委“嵌入式”监督下,去年10月,“爱心洗衣房”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惠民实事。

随着“爱心洗衣房”的建成,一系列完善的工作制度也随之确立。“统一收集、免费清洗、烘干晾晒、统一发放”等工作流程制度,以及“一人一洗、一类一洗、分类登记、按时消毒”等卫生管理制度,为洗衣房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70岁的留守老人张翠珍是“爱心洗衣房”的常客。她说:“我年纪大,洗衣服时都拎不动衣服了。以前衣服脏了,不是堆放着就是随便用毛巾擦一下,一到冬天洗衣服就更困难了。自从村里有了爱心洗衣服务,真是方便多了。”

为了确保洗衣服务常态化运行,瓦子街镇还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从上门收衣、清洗消毒、晾晒烘干到归还整理,用实际行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以前洗床单得蹲在院里洗半天,现在一个电话,志愿者就上门来取,洗完烘干还送到家。”瓦子街镇于家崖村村民罗虎管摸着刚拿回的被套,布料上还留着烘干机的余温。

“‘爱心洗衣房’资金投入不多,作用却不小,在方便老人生活的同时,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被照顾的温暖。”吴凡感慨道。

翻开服务记录可以看到,“爱心洗衣房”自启用以来,已累计清洗衣物1700余件、床单被套430余套,惠及镇域内低保户70户113人、五保户14人、残疾人128人、脱贫户298人,服务范围覆盖所有留守老人及儿童。

“我们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监督推动全县各级各部门为群众提供更多更精准的服务,用心办好每一件实事,把群众的民生愿景一点点变为幸福实景。”黄龙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条:田埂上的“民生答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