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娜 作
王主任的“三只眼”在农业农村局出了名。
不是说王主任真长了“三只眼”,而是每当同事还在盯着眼前的活儿打转时,王主任已经透过事情背后,把各个环节都想得清清楚楚。
“王主任这是长了天眼吧?”小张跟老李嘀咕。王主任一笑,端起搪瓷缸抿了口茶:“心无杂念,才能看得清路。”
话听着玄乎,几天后大家才琢磨出此话的深意。
周二刚上班,纪委的工作人员就走进局里畜牧科的办公室。没一会儿工夫,科长小美就被带走了。科里有人说,前阵子客户求小美办事,小美不仅答应了,还收了对方的红包。消息一传开,局里像炸了雷,有说小美运气差的,有说客户太狡猾的,唯独王主任坐在工位上,翻看着文件。
“都别当故事听!”王主任把文件往桌上一拍,“不把小美这事想透,下次坐在纪委面前的,可能就是你我。”
小张挠挠头:“想透啥?不就是她自己没能抵得住诱惑吗?”
“你只看到今天的果,没有看到昨天的因。”王主任指着文件夹,“去年就有人反映畜牧科的人接受客户接待,当时没有追究,这才酿成今天的大祸。你得把昨天的因、今天的果和明天的方向串起来想,才能把事情整明白!”
小张突然想起春节前的一件事。局里要评先进科室,为了凑业绩,小美硬是让下属“指导”几家企业补假材料。王主任当时就劝她:“你这是急功近利,早晚要出事的。”小美当时没听,现在想起来,王主任似乎早就预见了今天的结局。
几天后,局里组织干部考察乡村振兴项目,路过一个村庄时,村口一条“百年风雨践初心,一生奋斗映征程——纪念宋大有诞辰100周年”的横幅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有谁知道这位宋大有?”王主任问大家。没人答得上来。这时村里一位老人凑过来说:“当年宋大有带领村民兴修水利、开垦荒坡、创办磨面厂,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这恩情,我们全村人都记着!”
返程的路上,王主任突然问:“你们说,等我们退休了,甚至不在人世了,有谁会记得?能记多少年?”
有人说会被家人记得,还有人说顶多会被同事念叨两句。王主任指着车窗外的麦田说:“你们看那位宋大有,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还被村里人记得。要把职责扛起来,把实事干好,就算没人给我们挂横幅,老百姓心里也自有一杆秤。”
王主任的话像一粒石子,在每个人的心里激起了涟漪。
不久,局里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王主任带着大伙儿又专程前往那个村庄。站在宋大有当年带领村民修的灌溉渠前,王主任说:“咱们手里的权力是用来帮老百姓办事的,不能给自己捞好处。你把渠修歪了,水就会淹了自家田;你把渠修好了,后人才能接着用。”
有人问:“王主任,那名和利就真的不用想吗?”
“要想,但得想明白。”王主任蹲下身,捡起一粒石子,“岗位是平台,事业是根基,名和利就是根基上结出的果子。你得先把根基扎稳了,果子才能长得好。要是只想着摘果子,把根刨了,最后只能落个空。”
“王主任不仅看得远,还看得深、看得正啊!”大家纷纷议论。小张更是经常问自己:教训记住没?活儿干实没?路走正没?
一天,王主任路过档案室,听见小张跟新来的同事说:“王主任哪有什么‘三只眼’,他不过是心里装着该干的事,装着该防的错,装着老百姓的盼头罢了。”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王主任案头印着“为人民服务”大红字的搪瓷缸上,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