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华侨陈嘉庚吃过的“两顿饭”非同寻常:重庆一顿饭花了八百大洋,延安一顿饭仅花了两毛钱。一奢一俭,陈嘉庚不由得感叹:“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1940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这年3月,陈嘉庚带着数万南洋华侨的重托回国慰问抗战将士,并考察国内抗战情况。
对于陈嘉庚回国,蒋介石指示成立了由国民党军政要员和各界名流组成的接待专班,特批了八万元专款作为招待费用,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在重庆的六十多天里,陈嘉庚被迫在各种宴会中疲于奔命,每一顿酒宴估算要花掉八百大洋。陈嘉庚对此十分反感,连续三天在国民党《中央日报》上刊登罢宴声明:“在此抗战中艰难困苦时期,望政府及民众实践节约,切勿消耗物力!”
5月底,陈嘉庚率团访问延安。6月1日,毛泽东在杨家岭设晚宴招待。宴会是露天的,就设在毛泽东办公窑洞外,一张大桌面搭在破旧的小方桌上,桌面坑坑洼洼,铺了几张旧报纸。饭是小米和大米混在一起煮的,菜是自家院里种的几样蔬菜,唯一拿得出手的是一罐鸡汤。毛泽东解释说,这是邻居大娘家唯一的一只鸡,正下着蛋呢,她听说我贵客临门,悄悄杀了送来的。这顿饭算下来,仅花费两毛钱。
重庆一顿饭,陈嘉庚看到了国民党虚浮腐败,国难当头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绝无一项令人稍感满意”;延安一顿饭,陈嘉庚则看到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军民同仇敌忾,处处团结抗战,令人“喜慰莫可言喻,如拨云雾见青天”。
“两顿饭”里见作风,“两顿饭”饭后知兴衰。陈嘉庚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就是“两毛钱”战胜“八百大洋”、“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真谛。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力戒奢靡,才能让家族代代兴盛,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我们党以严的基调纠治“四风”,有效遏制了“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浪费”“会所里的歪风”等突出问题。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机关食堂的“光盘行动”、会议桌上的“无纸办公”、公务接待的“扫码支付”等等,让勤俭节约、力戒奢靡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从南湖小小红船到延安排排窑洞,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进京赶考之路”,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在我们党的历史长河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代代相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