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 聚焦三项重点打造“铁案工程”
为纵深推进“三化”建设年行动,西安市灞桥区纪委监委聚焦整塑流程、典案赋能、量化考评三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铁案工程”。该区纪委监委在案前发放要件清单,引导办案人员树立精品意识,从源头规避瑕疵;案中组建专项评查组,对重大疑难案件提供“点对点”咨询,减少返工成本;案后公布自查清单,各承办部门对照清单复盘整改,确保案件查办各环节无缝衔接。同时,设立模拟实训课堂,典型案件承办室主任每周上台授课,用“全流程推演”方式还原办案场景,台下干部对照“模拟案卷”沉浸式体验线索处置环节,学习操作规范。此外,将案件质量评查结果纳入街道纪工委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形成“以质量论优劣、凭实绩用干部”正面导向。今年以来,共评查案件203件,发现并整改问题430个。 (郝小宁)
千阳 监督保障残疾人补贴资金发放到位
千阳县纪委监委督促县民政局、财政局、残联等相关部门,通过陕西省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系统发放管理平台,按时、足额将各类补贴资金拨付至残疾人惠民补贴“一卡通”账户。在惠残对象确定上,及时做好残疾人信息数据动态调整,通过入户排查、数据比对等方式,全面梳理残疾人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从源头上防止“误发”。同时,督促县残联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完备资金拨付审批程序,确保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或擅自调整残疾人补贴资金等问题。截至10月初,已为全县574名一级重度残疾人及17名镇、社区专职委员发放慰问金5.91万元,为56户残疾人家庭发放助残项目资金28万元,为26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发放临时救助资金8万元。 (郭晋)
礼泉 以“全员办案”助推办案质效和干部能力双提升
礼泉县纪委监委聚焦“三化”建设年行动要求,深入探索“全员办案”新模式,助推办案质效与干部能力双提升。该县纪委监委在优化“室组地”联动、健全协作片区基础上,将6个综合室部人员编入6个协作区,推动全体干部在一线锻炼成长。在运行机制上,委领导班子总揽全局、各协作片区具体统筹,压实责任链条,打造全员参与、合力办案新格局。纪检监察室全流程主导案件查办,统筹分工、全程带教;各派驻纪检监察组、镇(街道)纪(工)委发挥一线优势,协同攻坚;综合室部人员提供组织协调、文字综合等专业支撑。此外开展案件复盘、案件质量评查和“纪法小课堂”等活动,并建立定期会商机制,集中研判疑难问题。截至10月底,共处置问题线索477条,立案252件。 (陈瑜)
铜川 健全廉政档案 加强动态管理
铜川市纪委监委把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干部廉政档案作为掌握干部廉政情况、加强监督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一人一档”原则,明确将个人基本情况、年度考核结果等信息纳入干部廉政档案,实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双重载体管理,目前已为纪检监察干部全部建立廉政档案。同时,采取“日常补充+定期更新”模式,干部职务变动、奖惩情况等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更新,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年度考核结果按年完成更新。此外,汇集各方监督情况,对干部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廉政画像”,坚持把廉政档案作为干部提拔、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坚决杜绝“带病提拔”。结合谈心谈话、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定期抽查廉政档案,动态分析干部廉情动向,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 (杨柳 赵晓龙)
黄陵 联动监督维护群众利益
为切实保障民用“三表”(水表、电表、燃气表)计量精准、收费合理,黄陵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推动县市场监管局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该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市场监管局印发专项检查通知,明确整治范围、重点内容、工作措施及线索摸排要求,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同时,由派驻纪检监察组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及相关镇(街道)成立检查组,深入供水、供电、供气企业,通过明察暗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企业民用“三表”计量不精准、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截至9月底,累计排查供电企业1家、供气企业4家、供水企业3家,检查在用电表292块、燃气表304块、水表201块,开展联合检查3次,发现问题6个,已完成整改5个。 (景焕焕)
榆阳 协同监督规范乡村振兴资金管理
榆林市榆阳区纪委监委聚焦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整治,紧盯惠民补贴、项目申报、资金拨付、工程建设等关键环节,全面排查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贪污侵占、监管不力等腐败和作风问题,构建“纪检监察+职能部门”协同监督格局,联合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成立专项督查组,每季度开展1次“拉网式”专项排查,对惠民惠农补贴发放、项目实施进度、资金管理使用、后续管护等情况进行全方位“体检”。针对监督检查、案件查办中暴露的共性问题,深入开展类案剖析,推动区农业农村局出台《关于做好当前财政衔接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备案机制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规范乡村振兴资金管理。 (樊小东 刘柯妤)
神木 以案为鉴做实警示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神木市纪委监委切实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认真梳理近年来查处的本地区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例,编印忏悔录,拍摄《“蚕食”疫苗的“蛀虫”》《蜕变的初心》等警示教育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同时,组织党员干部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直面法庭庄严宣判,感受纪法威严不可触犯。依托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中心,打造沉浸式、场景化的教育体验,通过图文展示、实物陈列、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让警示内容可触可感,使清廉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此外,还将警示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内容,融入组织生活会、干部培训等活动,推动警示教育由“集中式”向“常态化”转变。 (马雪琴 高尚)
留坝 多维发力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近年来,留坝县纪委监委以打造“清廉留坝”品牌为抓手,多维度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该县纪委监委深度挖掘本土廉洁文化“源头活水”,通过系统梳理讲述本土历史名人、清官廉吏的家风家训与廉政故事,让更多廉洁人物走进大众视野,打造梁家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汉中留坝红色文化体验基地等,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廉洁教育生动教材。分层分类培育清廉单元,目前已建成36个清廉单元示范点,形成“机关带好头、乡村作表率、行业树标杆”的联动效应。不断创新载体形式,打造出一批新时代廉洁文化精品,举办“紫柏清风翰墨倡廉”主题书画剪纸作品展,编排舞蹈《莲花碗》、情景剧《放纵的代价》等清廉主题文艺节目,制作《“十一”清风行》等廉政短剧,在潜移默化中树牢红线意识与底线思维。 (李晓茜 田媛)
平利 扎实开展对村(社区)巡察
平利县委巡察机构在实现对村(社区)巡察全覆盖的基础上,将提升巡察质效作为重中之重,依据各村(社区)经济发展、矛盾程度、基层治理、人口规模、党组织建设5个指标划分不同类型,采取“直接巡”“镇村(社区)一体巡”“部门带村(社区)巡”“提级巡”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精准投放力量。选优配强巡察队伍,从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并配备熟悉村(社区)工作的干部,巡察期间通过“六必访”、院落会等形式收集民意,从群众“家常话”“牢骚话”中捕捉问题。探索“大数据+巡察”方式,运用“监督一点通”平台和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手段,从惠农补贴发放等数据中查找干部履职的薄弱点和问题多发的风险点。针对镇村(社区)层面难以解决的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巡察建议书,促进行业监管和源头治理。 (何丽)
柞水 精准监督破解不动产“登记难”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柞水县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组建“室组地”联动监督专班,针对排查出的审批手续不全、税费欠缴等4类突出问题,推出“一小区、一方案、一专班”攻坚模式,制定个性化问题解决路线图,压实自然资源、住建、税务等部门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挂账销号”的整治格局。同时,监督推动县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出台《柞水县不动产登记十条便民措施》,将不动产登记和税费征缴“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机制落到实处。此外,针对月泉山庄等小区的历史遗留问题,牵头召开多部门协商会,协调解决产权确认、数据登记等关键问题,成功推动473套房屋完成不动产首次登记,为268户群众办理了转移登记,让多年“无证房”终于拿到“合法身份”。 (党斯琪 陈定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