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市纪委副书记张光明,自1984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先后查处各类违纪案件130余件,领办和包案涉及县级领导干部案件有40余件,审理20余件,协审20余件,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由于他为人刚直,敢于办案,不徇私情,在当地被人称之为“黑脸包公”。2001年1月,张光明受到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的通报嘉奖。
敢捅“马蜂窝”
这天一大早,张光明刚来到办公室,就碰到了一件棘手事。因为一位颇有“背景”的马某有违纪问题受到了查处,案子就在张光明的手里。这不,张光明人还没到,说情者就在门口堵着呢。
都是熟人,用不着拐弯抹角。在张光明的办公室里,老李开门见山地说:“张书记,马哥的事可大可小,轻重全凭你一句话,手下要留情呵。”老姚说:“马哥是个老‘资格’,上能通天,下能入海,在池州影响很大,最好别捅他这个‘马蜂窝’”。张光明听着听着,一股豪气从心中涌起,他说:“敢不敢捅这个‘马蜂窝’,也是对我党性原则的一次考验。人情不能大于党纪,我没有任何理由和权力去徇情枉法!”他当即把说客者“轰”了出去,立即部署力量对马某违纪一事进行调查,并亲自找马某谈话,让他主动交待问题。谁知马某态度蛮横,大发雷霆,并搬出一个大人物来吓唬张光明。张光明说:“我的眼里只有党纪国法,谁践踏它谁就要受到处理。”他立即指出了马某所犯问题的严重性,劝他只有主动向党组织交待问题才是惟一出路。紧接着,张光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终于使马某慢慢地改变了态度,心悦诚服地表示,愿意接受市纪委给予的任何处理。
斗“狐狸”还需好猎手
已是深夜12点了,张光明还坐在办案点的那间小会议室里“吞云吐雾”。坐在他对面的,是市纪委几个办案的年轻同志。
此时,他们正在办理一个司法部门的中层干部违纪违法案。张光明深知,此人熟悉法律条文,反侦查、抗调查能力强,没有把纪委的这些办案人员放在眼里。要想一举攻下这个“碉堡”,必须制订出周密详细的工作方案,在短兵相接中不露破绽。他把办案的同志喊到这里,就是想集思广益,与大家一起研究明天的对策。他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模拟明天谈话时可能出现的情景。张光明在池州被人们称为“活条文”、“活字典”,他与具体办案人员在会议室里辩来辩去,争得面红耳赤,对明天的方案逐项审定,直到满意后才回房休息。
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第二天下午就传来捷报:那位司法干部没经三招两式就在张光明的面前败下阵来。
每件案子都要办成铁案
这是一个星期三下午,张光明正坐在办公室里批阅卷宗,忽听有人站在走廊里骂娘。他走出房门一看,见是石台县的胡某手里拿着一本杂志,大骂市纪委整人。原来,胡某因为违纪问题正在接受市纪委的处理。这时,省内一家内部刊物对其违纪事实进行了报道,他对文中的一些违纪事例高喊“冤枉”, 同时怀疑是市纪委提供的材料,所以就跑到这里骂街来了。张光明把他喊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先给他泡上一杯热茶,然后向他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对胡某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记了下来。
要把每一个案子都办成铁案!这是张光明严格恪守的一道准则。他当即冒着酷暑前去石台县再次调查取证。整整3天时间,他在事发地重新走访调查了5个单位,找到了7个证人。当他拿到第一手材料对胡某作出相应处理时,胡某再也说不出什么了。
事实证明,经过张光明办理或他分管的案件,没有一起申诉,件件都是铁案。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