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践行职责 用执着书写奉献
汪勇,男,土家族,湖南省沅陵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71年10月出生,1990年3月入伍,2006年10月从部队转业至市局特警支队,2007年8月至今任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社区民警,三级警长职务,二级警督警衔。
从警7年来,汪勇积极扎根基层一线,扎根社区群众中间,以社区为家,视社区群众为亲人,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对每一件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认真对待,把“保姆式”的贴心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上,赢得了群众最广泛的尊敬和拥戴。
一、转变角色,扎根社区,始终把辖区的平安装在心里
2007年8月,汪勇接管了咸东社区。咸东社区,面积0.52平方公里,地处西安新城区城乡结合部和新城、灞桥、雁塔三区交汇处,住有居民2418户7230人,实有人口达到16000余人,是一个以省红旗电机厂、省安装四处等12家改制中处于停产、半停产的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为主的综合社区,显著特点是“四多一大”:发案多、不稳定因素多、下岗人员多、流动人口多,掌控和治理难度大。
从部队转业、无任何公安工作经验的汪勇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个面貌。他给自己“量身定做”了个“万千百计划”,即走万里路、进千家户、解百家难,让自己完全融入社区。为了熟悉社区人口,他挨家挨户地到居民院落上门走访,就是累得腰酸腿疼、口干舌燥,仍然带着微笑上门。为了规范社区管理,他深入到12个驻地单位和12个居民大院,走到哪记到哪,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走街入户,建立了详细规范的小区院落登记、辖区单位统计、出租户登记、治安力量和门卫登记、消防责任书签订,以及重点人口、精神病人和残疾人、低保户登记统计等14类台账,掌握了社区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哪个小区外来人口多,哪个单元楼层住的谁,哪个院落无技防设施,哪个单位仅有夜间值班、白天无人看护,哪里的天然气管道小偷易攀爬,汪勇渐渐有了数。而群众也通过接触,记住了这个负责的“小个子汪警官”。
社区民警的主要职责就是抓治安、搞防范。情况熟悉了,汪勇就从组建队伍、密织防控网入手,积极利用社区党建联席会的平台,吸纳驻地单位领导、保卫干部和家委会主任,成立了有26人参加的治安防范联席会,每月召开会议通报分析社区治安形势,研究布置防范工作。在他的积极协调下,社区设立了29个治安值班室,组建了有173名离退休人员和党员参加的治安巡逻队,65名小区物业保安参加的专职安防队伍,150余人的治安信息反馈队伍,及时了解排查热点、难点和不稳定的因素。为了有效预防重点时段各类案件的发生,汪勇组织安保力量加强夜间巡逻,经常主动担负后半夜的巡逻工作,还自掏腰包800余元,购买了360个门窗报警器,免费发放给楼层较低、位置偏僻的住户,动员全社区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先后协调在4个小区安装了监控设备,加高了3个小区的围墙,拉设了300多米防盗铁丝网;先后组织安全宣传进校园、进社区活动67次,“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10次,抢答竞猜和学习问答活动21次,为75个商业门点和企业送法上门170余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60余人次,大大增强了群众的安全防范和知法守法意识。
在汪勇的努力下,咸东社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连续5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治安案件,可防性案件发案数从2009年的76起,下降到2012年的9起,发案下降率达到了88%,至今已有邮政小区、安装公司北院、安装四处家属院等5个小区实现了“零发案”,成为韩森寨地区发案率最低的社区之一。
二、真情帮困,倾心服务,全心全意为百姓撑起一片天
工作在社区,汪勇认为每位社区群众都是亲人,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六必到”:居民入住迁移必到、有疑难户政业务必到、产生矛盾纠纷必到、生活困难必到、发案必到、重点人员见面必到。对社区25名年老独居、长期有病的孤寡、空巢老人,他坚持每月看望一次,同时还在节日里为老人送粽子、包饺子、贴春联、煮元宵。对社区几位重度残疾、生活困难的居民,也始终力所能及的尽心帮助。
53岁的省建八公司残疾人黄金顶,多年一直未婚也没有孩子,因为患有严重的半身不遂,行动极为不便。汪勇就经常上门给他送饭、倒垃圾,陪他聊天。看到黄金顶家的煤气灶损坏时,汪勇二话没说就买了一台美的牌煤气灶,送到他家并帮着安装好。黄金顶感动地说:“这事我给我妹子说了半个月都没管,你却一天就给办了,真不知叫我说啥好。”2008年,汪勇看到黄金顶家没有电视机,就主动将自家的旧电视送到了黄家。2012年,汪勇又花了600多元给他买了一台新电视。把新电视送到黄金顶家的当天,正好是汪勇母亲生日,汪勇说,我哪怕陪不了母亲过生日,也要让黄金顶看上没有“雪花”的电视!黄金顶知情后,激动地流下热泪,见到街坊就说:“我无儿无女无爱人,是汪警官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我,我真心感谢汪警官!”如今,这台电视机已成为黄金顶离不开的“伙伴”。
为了不给社会埋下“定时炸弹”,汪勇坚持对两劳释放人员推行“思想上拉一把、生活上帮一把、工作上扶一把”的方法,建立了由24名党员组成的帮教队伍,经过努力,社区12名两劳释放和吸毒人员都有了明显转变。
辖区红旗电机厂小区杜氏两兄弟曾因罪被判刑,2009年弟弟刑满释放后,其妻不愿同他生活,加之他们的婚姻是事实婚姻,没有领取结婚证,其子一直没有报户口,这让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汪勇了解情况后,带着他一连三次到其妻娘家做工作,最终把他的妻子接回家中,并协调给孩子报上了户口,又向社区给其申报了低保。汪勇看到他会开车,就出面担保在一家卖轮胎的店铺给他找了份拉轮胎的工作,后来又推荐他到驾校当了教练。现在他转变很快,日子也过得充实,还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其兄释放回家后生活无靠,汪勇多处努力,帮助他开办了一个老年活动室,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要是没有汪警官,我们弟兄俩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漂着呢,没准又回监狱了。”提到汪勇,杜家两兄弟充满感激。
省安装四处37岁的男青年韩某曾长期吸毒,被汪勇依法送进了戒毒所。汪勇对他说,你要彻底戒毒,等你回来时要第一个到我这里报到。戒毒期间,汪勇主动了解其改造情况。知道韩某的父亲已去世,家中只剩其母一人,汪勇就经常打电话反馈他的改造表现,每周还上门走访一次。韩母不好意思地说,“汪警官,你放心,儿子回来我一定让他听你的话!”韩某出了戒毒所,的确在第一时间来找汪勇,汪勇一边劝他要痛改前非,再不能违法,一边给了他100元钱生活费。韩某感激地说:“汪警官,别人都看不起我,你却对我从来没有歧视过,我要再不好好做人,就对不起你这个哥。”现在韩某在汪勇的帮教下,在一家电信维护公司开车,每月收入1800多元,早已自食其力。
“有事就叫我,随叫随到。”这是汪勇对群众的承诺。群众熟悉汪勇,也乐意“使唤”汪勇,无论谁家煤气泄漏、发现可疑人、还是钥匙忘在家进不了门,只要一个电话,就一定能叫来他。社区工作7年,汪勇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社区居民无论谁家有了困难,只要汪勇知道后,都会主动上门帮助解决。近年来,汪勇先后走访和看望居民群众800余户、2000余人,上门慰问特困学生、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和失足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特殊群体150余人,排查不稳定因素282件,化解矛盾纠纷67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300余件,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赞誉。在每年社区民主测评中,汪勇都是以满分受到群众的好评,群众见到他就象见到亲人一样,拉着手说长道短总不愿离开。汪勇说,社区警务工作的件件小事都牵着千家万户,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心里时刻都装着社区、装着群众,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
三、乐守清贫,坦荡无私,甘做忘我奉献的“草根英雄”
汪勇正当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很重。家中姊妹四个,他排行第二,且只有他一人在城里工作,其余都是农民,有时还需要他救济。汪勇从小家境贫寒,日子过得极其艰难,6岁起就帮助家里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稍大一些就开始砍柴、烧炭,干各种农杂活。“我小时候,家里住的是茅草屋,一下雨就多处漏雨,一下雪就害怕屋子被压塌。冬天四处漏风,我们就在河边捡回鹅暖石,用火烧热抱在怀里取暖。”汪勇说,贫困的生活环境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由此而对弱势群体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哪怕自己经济紧张。
汪勇父亲已年逾70,不幸患有尿毒症。2009年,汪勇把父亲接到西安治疗,当时国庆60周年安保任务很重,父亲住院半个多月,他只去看望过两次。当老人得知医疗费贵得吓人时,坚决要求出院并要回湖南老家。医护人员劝他,你儿子是警察,还怕没钱给你治病?老人激动地说:“他狗屁都不是,他就是个小民警,让我住院给他拉下那么多债,就是逼他犯罪!”汪勇得知后哭着劝都劝不住,只好让老人自己回了老家。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汪勇一直没有能力买房。从1999年开始,为了照顾孙子,汪勇的母亲便和他们一起生活。他们租住在辖区21街坊的房子,只有35平方米,大衣柜、架子床、饭桌、写字台等家俱都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就连冰箱都是转业前部队一位领导送的。为了节省空间,汪勇在屋内支起架子床,儿子住上铺,母亲住下铺,他和妻子则住在仅用塑钢简单隔开的外间。由于妻子要照顾家,一直没有工作,儿子又在上中学,为了减轻经济负担,汪勇的母亲多年来一直在当清洁工。今年有一次,母亲扫完地迷路了,怎么也回不了家,汪勇把她接回后,硬是让她辞了那份工作。最近,妻子才找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知道他的家庭困难,领导和同事都很关心,尽管有许多难处,汪勇却从来不说。2012年,所支部硬是把他的特殊情况上报分局,为他争取了1万元的家庭生活困难补助。
清贫的背后是清廉。从警以来,汪勇始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朴素本色,保持着农家子弟的朴实本色,从未收过群众的任何好处。他为社区群众办过的急事、难事、好事多得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但群众想请他吃顿饭,都会被他婉言谢绝。省安装公司家属院83岁的老人马清江,因患有脑梗和双膝骨关节病,两腿不能站立,他79岁的老伴也患有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马清江两个年过半百的儿子都吸毒,2013年3月被汪勇关进了戒毒所。看到马家无人照料,汪勇便多次陪同老人看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为了实现打击与教育的双重效果,汪勇经请示打了申请报告,前后4次前往戒毒所和省戒毒劳教所做工作,并写出保证,费尽周折把马清江的大儿子“捞”了出来。送到家里时,马清江感动地老泪纵横,非要给汪勇2000元钱,“你这么三番两次地跑,实在是费心了,我不能让你欠人情!”看到汪勇一口回绝,马清江又说,那你就收下这两条烟,我再请你吃个饭。汪勇听了笑着谢绝道:“你要拿烟就不给你办;吃饭可以,改天有空再来你家吃。”
汪勇全身心的忘我工作,换来了咸东社区平安稳定的和谐环境,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咸东社区先后被国家和省、市授予“全国基层优秀党组织”、“文明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社区”等多项荣誉。汪勇也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分局“十佳社区民警”,先后被评为全省模范社区民警、全市优秀社区民警和“感动新城的十佳社区民警”,多次受到嘉奖。他所在的社区警务室,多年被评为分局示范警务室、全市优秀警务室和全省一级警务室。
忠诚源于信念,敬业乃因本色。汪勇,一个极为普通的社区民警,心里装着群众,天天帮着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和真情传递着正能量,散发着光和热,照亮了社区百姓的心。他甘于平凡、坚于执着、乐于奉献,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对公安事业的热爱,用良知坚守了人民警察应有的职业道德,用信念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体现了一名优秀人民警察牢记宗旨、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坦荡无私的职业品质和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