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走马上任为镇长的洪某至今还记得一年前自己被警示训诫的情景。他说:“当时我是镇党委副书记,在负责自垦地治理工作中,对小河口村违规收费问题制止不力。县纪委调查核实后,找我进行责令纠错谈话。纪委同志语重心长的劝导打动了我,我回去后立即进行整改,认真查漏补缺;而组织上也没有因此‘嫌弃’我,不久前我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为镇长了……”
这是2003年以来,陕西省开展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的一个剪影。目前,该省已对8573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警示训诫,其中受到省纪委、监察厅警示训诫的就有30多名厅(局)级领导干部,使苗头性问题得到及时纠正,有效发挥了教育、保护和挽救党员干部的作用。从回访情况看,被警示训诫对象普遍认为,这是组织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是一次难得的改正错误的机会。他们感慨地说:“幸亏组织发现问题早,帮助我们及时改正了错误,否则很可能酿成大错。”
“实践证明,警示训诫防线融教育、制度、监督于一体,体现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要求,是我省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个成功探索。”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如是说。今年1月15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陕西省委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实施方案》,至此,这项工作全面展开,成为三秦大地反腐倡廉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警示训诫防线
———苗头性问题和轻微违规违纪行为的“警戒线”
“当初是怎么想到要提出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呢?”对于记者的提问,陕西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董雷表情凝重地说:“党员干部在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的所谓腐败问题,属于不正之风和不廉洁行为的多,真正演化为严重腐败案件的少;轻微违规违纪的人多,蜕化堕落为腐败分子的少;改革创新中出现偏差者多,顶风违纪、以身试法者少。对于这些普遍性问题,仅依靠思想道德的‘软约束’效果有限,但凭借党纪国法的事后惩处,损失又太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难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立足于加强监督,及早发现问题,尽力教育挽救干部,提出了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思路,在思想道德约束和党纪国法防线之间建立一道警戒‘堤坝’,使党员干部在各种不正之风和诱惑面前不‘决堤’、不‘垮坝’。”
警示训诫防线,就是各级党政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运用“教育+强制”的办法,对越过思想道德防线、有腐败苗头和轻微违规违纪行为的党员干部,实行超前防范和动态监督,通过有针对性地批评教育,及时提醒一部分人不犯错误,有效控制一部分人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着力督导犯了错误的人切实改正错误,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犯有一般性错误的党员干部。
在采访中,一位长期从事办案工作的同志讲,在查办案件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场面:一些腐败分子在承认自己罪有应得的同时,也谈到如果组织上能及早给他敲敲警钟,哪怕是谈话或批评教育,他也许不会滑向犯罪的深渊。如今不同了,这位同志高兴地说:“有了警示训诫防线,组织上就能及时打‘预防针’,使一些犯有错误的党员干部及时纠错,‘迷途知返’,不至于走上严重违纪违法之路。”
对此,商洛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辛继先颇有同感。他说:“过去,大量有轻微违纪违规行为和苗头性问题的党员干部,因不够党政纪处分就不予处理,因有的问题不好核实,往往不了了之。现在有了警示训诫防线,解决这些问题就有据可依了。”
完善“三项制度”
———筑起防微杜渐预警纠错的“监督网”
两年多来,陕西省纪委边研究、边试点、边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三项制度为支柱的警示训诫防线基本架构,成为具有陕西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警示提醒制度,就是对群众有反映,可能出现腐败问题,需要事前防范的党员干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告知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问题,形成廉政预警机制;
诫勉督导制度,就是针对大量的苗头性问题和正在演化的轻微违规违纪行为,以及在自主创新、干事创业和执行政策中存在偏差的党员干部,进行及时纠偏,督查引导,形成动态监督机制;
责令纠错制度,就是对已经造成错误事实,构成轻微违规违纪,可不予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批评训示,强制纠错,形成保护挽救机制。同时还就加强督促整改、跟踪回访、组织处理等后续监管措施作了明确规定。
在实施过程中,他们注意甄别不同情况,区分不同对象和问题性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业务工作流程,采取书面通知、纪检(监察)建议、谈话告诫、电子监察等多种方式方法,综合运用警示、训诫、督查、纠正等监督措施,辅之以停职、调离、免职等组织处理办法,规范运作,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记者了解到,该省各级党委都成立了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领导小组,建立由纪检、组织、监察、人事、信访、财政、审计、政法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沟通交流情况,提供警示训诫线索。目前,该省各级各部门已将开展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政组织及其领导在开展各项工作和日常管理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的廉情动态,积极实施警示训诫。
陕西省还开发了警示训诫防线网络系统,省市县联网运行后将通过网上登记、监控、督查、考核,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办法,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采访中记者发现,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公务人员的廉情动态,主动发现警示训诫线索,陕西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通过受理公民信访投诉,开通网上举报,加强与新闻媒体和政府其他部门的沟通,紧密结合巡视、案件检查、执法监察、源头治理、纠风等工作,发现和掌握警示训诫线索,形成反应敏捷的信息汇集网络。
扎实工作显成果
———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增“亮点”
经过几天的深入采访,记者强烈感受到,陕西省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赢得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拥护,有力地促进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保护了党员干部自主创新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于在改革创新和干事创业过程中因敢闯、敢试而出现工作失误和偏差的党员干部,通过诫勉督导的方式,正确把握执纪监督的政策导向和尺度,既肯定其工作成绩,鼓励其继续大胆工作,又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改进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记者查阅了柞水县、山阳县等县主要领导因工作问题被警示训诫的谈话记录、检查认识和整改承诺。商洛市某县县委副书记,在争取项目和资金过程中请客送礼,开支混乱,市纪委对其进行了诫勉谈话。该同志虚心接受组织的批评,汲取教训,继续努力招商引资,由于政绩突出,近期被提拔使用。
提高了纪检监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有利于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能,丰富教育、监督、保护的内容和手段,规范执纪监督行为,促进各项业务工作深入开展。对群众反映的够不上纪律处分的信访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给公众一个明确交待。同时,有利于拓展案源线索,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2003年以来,该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59489件次,基本做到了“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立案1177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2072人,其中厅局级干部25人,县处级干部296人,移送司法机关350人,办案挽回经济损失10亿多元。
增强了纪检监察机关的亲和力。一些干部说,过去,纪检监察机关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查办案件处理人,面孔比较生、冷、硬,人们怕到纪委来,怕见纪检干部。如今,通过真心实意帮、热忱鼓励改,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工作,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纪检监察干部在人们心目中变得可亲、可信、可敬了。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支持和参与反腐败,群众也进一步增强了反腐败的信心。群众认为现在纪委不光是查案、处分人,对干部身上的小毛病也认真来管了。群众的呼声得到及时回应,干群关系得到改善,纪委的监督作用发挥得更好了。
壮大了反腐败工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了各级党政领导的责任,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预防腐败的积极性,增强了预防腐败的工作合力。这道防线从战略和策略上注重把一般性腐败问题与严重腐败行为区别开来,把大多数轻微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与极少数腐败分子区别开来,及时教育和挽救大多数犯有一般性错误的人,从而有力地孤立和打击了极少数腐败分子,扩大了反腐败斗争的社会基础,提高了反腐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综合效果。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