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市上确定的‘四个第一’、 ‘五大突破’都包括哪些内容吗?”
被问者不知所指,支支吾吾,头冒虚汗……
这是宝鸡市委书记唐俊昌不大招呼暗访基层乡镇时,三问乡镇干部的情景。唐俊昌一问农民增收,二问灾后重建,三问干部作风。看到几人一问三不知,唐俊昌生气地说:“你们作为乡镇领导,底子不清,思路不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何谈干好工作?这种现象真让人震惊!”
查找“中梗阻”
在去年的市委全委会上,宝鸡市提出了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的思路和目标,宝鸡市委、市政府认为,只有建立一支思想作风端正、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才能将既定思路、目标变为现实。
一些干部精神萎靡、不思进取、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尽其责;一些干部不重学习、底子不清、方向不明、甚至对全市发展的思路目标一无所知……。干部作风问题成为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的的“中梗阻”,成为提高执行力的绊脚石。
针对以上问题,2008年11月初,该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项目建设年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查找影响加快发展的各种因素,查找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作风问题。今年春节刚上班,又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务实、创新、实干”的纪律作风教育整顿,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认识。从3月份开始,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反展观活动,提倡立践立行,转变作风,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体现加强作风建设的成果。
下茬整“四风”
曾几何时,会多、文件多、材料多、事难办成为机关作风难以解决的痼疾,也是作风问题的外在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各种决策、政策的执行。宝鸡市的作风建设首先向不良文风、会风、作风和行风“开刀”。
去年年底,该市出台了关于改进会风、文风、作风和行风的通知,提出了具体要求,建立了相关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倡导清新文风和会风。从2008年11月下旬至2009年元月,在长达40天里,没有召开全市性大会。春节前的诸如各界人士座谈会、团拜会等许多非开不可的会议都实行多会合一,为各级领导腾出时间抓落实。机关文风也变得精简明快。市委办、市政府办对机关内部刊物进行了清理,停办70种,保留71种;在去年大事不断、难事较多的情况下,市委办发文只有300余件,比上年少发46件。
市纪委牵头成立了机关作风明查暗访组,不定期检查机关作风6次,对23个单位的43人上班迟到向所在单位通报,并在宝鸡日报曝光,在干部队伍中引起震动。
市纠风办把与群众密切接触的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纳入评议范围,强化民主监督。在全市各级行政管理、执法单位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政风行风评议制度、群众投诉查究制度、文明窗口星级管理制度。建立公共服务大厅,纳管具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单位28家,公开办事程序、审批条件,实行限时办结制,设立了投诉中心,目前正在积极筹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三招”抓会风
少开会,不等于不开会,要带头开短会、开实会、讲实话。开会是接受任务的战前动员,是抓落实出实绩的重要环节,会风代表作风!这是宝鸡市委书记唐俊昌对会议的理解。
先治打瞌睡。去年10月16日下午,在党政“一把手”向上级纪委全会述廉大会上,有两人开会时打瞌睡。唐俊昌讲话时气愤地说:“今天的会议一开始就有两个人在睡觉。会后,所在单位要对这一问题做出处理,本人要做出检查。下次发现,让本人现场起立做自我介绍,然后离场。领导干部连开会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还怎么当表率、带队伍!”
再抓混会者。在宝鸡市召开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上,有一些重要部门的负责人无故不到会。“请电视台的记者,将镜头对准会场上的空牌位,给无故不到会的领导曝曝光”,唐俊昌接着说:“我们开会是为了抓落实,无故不参加会也是失职,会议精神就不能传达下去,牌子不是摆设,它意味者责任和使命。”从此后,再也没有人溜会了。
给迟到者专设“迟到席”,是唐俊昌抓会风的第三招。去年国庆节前,宝鸡市召开“加快农民增收工作会议”,有四名同志姗姗来迟,被请到迟到席上。唐俊昌说:“今后召开大会,都要设立迟到席,凡开会迟到者,请到迟到席入座,如不原意我就请其入座。我们提倡少开会、开短会,但非开不可的会,就必须认认真真地开好,这也是一种政务效率,更是一种工作态度。”
会风就是作风,体现一种政务效率,更是一种工作态度。市委书记逢会抓作风,宝鸡市各种会议气象一新。
督查保长效
抓作风靠的是制度。宝鸡市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巩固作风建设成果。近期。出台了《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及市级领导检查、职能部门检查、社会舆论监督以及通报和跟踪问效等四项作风督查配套制度,形成了作风建设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市级领导,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等职能部门,新闻媒体每月都要都市级机关、县乡机关以及下属单位的作风建设情况明察暗访一至两次,检查情况及时反馈或报送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办室进行汇总,每月通报一次。通报要具体到人、具体到事。对发现的问题列入督查督办事项,责成有关方面查处改进,并实施责任追究,按照性质、程度分别给予本人内部通报、写检查、取消评先资格、直至纪律处分。为了督促单位加强管理,还规定了给予被发现问题单位领导向上级党委作书面检查、取消单位目标责任考核评先资格等追究方式。
好的作风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上半年,宝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4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位列全省第一;财税总收入44.6亿元,增长15.2%;地方财政收入14.6亿元,增长19.9%。 社区建设、农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顺利通过验收,继续保持全国卫生城市称号,宝鸡的美誉度、知名度,市民的自豪感进一步提高。
文章来源:宝鸡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