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渭滨区纪委深化“三转”要求,转变思想观念,在反腐败工作中坚持“抓早抓小”,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高“发现率”和查处率,将腐败遏制在未发、初起状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纪检监察工作的最前沿,着力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
一、坚持日常性纪律教育,在廉政教育上抓早抓小。区纪委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将“三严三实”及有关纪律要求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正面典型教育、反面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化、长效化开展党纪教育,让每名党员干部知道“高压线”是什么、“警戒线”在哪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对新任职的干部通过开展廉政集体谈话、个别约谈、廉政知识测试、观看警示教育片、任前财产申报公示、签订廉政承诺书、 赠送廉政资料等环节,为新任职的干部“提神醒脑”,增强反腐倡廉意识和法纪观念,筑牢防腐堤坝;针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敏感性问题,及时告诫提醒,及早规范,对35名在财务管理、招投标工作以及工程审批、规划、设计等重要岗位的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和警示谈话;加强党员干部职业道德教育,在各个节假日重要时间节点发送廉政短信1000余条,及时提醒党员干部把好“廉关”、守住“节点”,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二是推进监督检查的常态化,在监督检查上抓早抓小。针对“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紧盯领导干部在落实八项规定要求、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情况中的小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在工作纪律、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纪律不严、效能不高、作风不优等问题,设立作风建设“直通车”和“曝光台”,并在各镇街开展专项巡查,强化监督。对监督检查出的问题挂账督办,限期整改,变被动调查为主动监督。深入分析监督检查对象行为,对发现的问题按情节性质分类处理。对于普遍性、情节轻微的问题坚持“抓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个性化、区域或行业性问题,坚持“抓小”,采取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对于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问题,快查快办快结,推进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和全程监督转变。为根治庸懒散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制订出台了《渭滨区行政效能监察规定》,向懒政行为“亮剑”。截止目前,全区共开展明察暗访次数26次,发现问题16个,处理6人,批评教育36人;通过书记、区长信箱、政府网站“政民互动”留言板块、“百姓问政”栏目、信访“三级联动”平台、信访举报电话等发现领导干部违反八项规定、“四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案件线索,并认真排查每个违纪线索,处理28人。
三是促进纪律审查工作,在案件查办上抓早抓小。坚持快查快处快结工作机制,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官不大”、“事不大”、“钱不多”的小案,防止小案养成大案。区纪委对近三年的信访件重新进行了梳理,查找案源线索;建立了《渭滨区纪检监察机构办信办案工作报告制度》;加强与公安、检察、审计协作沟通;定期对已查办的案件进行分析,从留下的疑点中捕捉新线索;利用民情直通车去农村社区基层一线,主动出击,查找案源线索。认真排查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贪污贿赂、徇私枉法、腐化堕落、失职渎职问题线索。今年上半年区纪委分别对违反工作纪律上班期间打麻将、违规公款吃喝和违规接受宴请3起涉及人员6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了查处通报,体现办案坚决性,起到了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