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纪检例会”解“三困”
打印

王益纪委强化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的治本作用,去年以来,创新实施了纪检系统例会制度,充分发挥纪检例会“分析研判、培训交流、规范程序、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困惑、执纪困难、监督困境的“三困”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例会,解决了思想“困惑”

长期以来,群众对信访举报对象、内容、程序与个人诉求之间概念模糊,认识不清,心存困惑,信访不信法、信访不信纪观念蒂固,越级访、非正常访、盲目访现象突出,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民众怨声载道,政府苦不堪言。为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群众困惑困难,2015年,王益纪委制定了纪检工作例会制度,专题分析研判,确定重点,找准切入点,先后开展了“基层问症”“查蝇贪、惩微腐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活动”,通过走村入户宣讲,增设民情举报箱,领导日常接访,纪检干部定期下访等形式,以及在每个自然村、居民点、公共场所公布纪检信访件受理范围、内容、流程、举报电话和信箱等途径,开展多方位“听症”,多形式“询症”,召开群英会集中“析症”,明确专支队伍及时“解症”,及时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消除了民惑,解决了民怨,理顺了举报渠道。该制度实施以来,全区大信访量信访批次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7%,纪检信访举报量较去年件同期上升28.5%。共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48件,不正之风案件12件,处理61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3.07万元。群众对区纪委的满意度2015年达到93.6%,名列全区66个部门第一。

例会,解决了执纪“困难”

基层纪检干部流动快、新进人员多,执纪监督能力不足,不会办案,不想办案,不敢办案现象普遍。针对这一矛盾和困难,王益纪委利用全区纪检例会强化对纪检干部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自设擂台”、微课堂等措施和途径,采取人人讲、大家谈、领导评,“以案代训,指导领训,模拟练训”,加大办案技巧培训和能力训练,不断提升纪检干部素质。先后邀请省、市纪委领导对全区纪检干部集中培训7次,纪检例会以会代训40余次,在人员流转、换届轮岗,新进人员多的情况下,全区纪律审查工作依然高效推进,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王益区纪律审查工作名列全市第一。同时,在纪检例会分析研讨中,大家还发现受到党政纪处分人员后期疏于监管这一薄弱环节,我们结合实际,于今年4月份制定出台了《王益区受党纪政纪处分人员帮教工作办法(试行)》,实施党组织和纪检组织共同帮教受处分人员的“二对一”帮教机制,通过思想上扶志、工作上引路、生活上解困,使他们卸下了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工作,截至目前共帮教受党政纪处分人员22名,填补了这一制度漏洞。

例会,解决了监督“困境”

党章赋予了纪检监察机关对同级党委班子成员的监督职责。如何走出“同级监督太软”这一怪圈,有力有效开展好监督工作成为各级纪委监督的难点和困境。2015年,王益纪委通过例会,反复分析研讨,针对监督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实际,率先在全市将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成员 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化、具体化、责任化,创新印发了王益区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领导干部个人履行党风廉政情况三种《纪实手册》,亮职明责,“菜单式”管理。同时,区纪委与区级四大家班子成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提醒书》,与其他党组织签订监督责任书,实行季度报告、年度考核,促使每个党组织、领导干部明责、知责、亮责、履责。同时,对履职不到位、有偏差、效果不明显的,创新建立约谈通知书、约谈记录书、约谈整改通知书、约谈督办事项台账、约谈日程安排表等“三书一账一表”函询约谈机制,使纪检监察机关依规监管、依纪监督,有力地促进了两个责任的落实。眼下,该区通过这一方式共约谈科级干部98名,警示谈话76人次,书面函询6人次,开展任前廉政谈话62人次,组织处理86人次,筑起了从“违纪”走向“违法”的“防火墙”。


上一条:【纪检人手记】以细微处见精神
下一条:铜川纪委强化协调沟通形成纪律审查合力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