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警示教育 维护群众利益
打印

 

千阳县纪委、监察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纪委四、五次全会精神,在廉政警示教育上想办法、下功夫,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早谋划,未雨绸缪

县纪委一班人牢固树立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理念,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委局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年初,县纪委常委会对维护群众利益工作提早谋划、专题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特别对全县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有可能在哪些方面对群众利益造成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到超前谋划,末雨绸缪。2008年初,针对海螺水泥、宝汉高速等重大项目涉及征地.拆迁面积大,补偿资金高达亿元的实际,县纪委及时将征地补偿资金严管列为委局工作重点,并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由监察局局长挂帅,确定分管领导和2名工作人员,严格进行监管,确保了征地补偿资金未出现任何违纪问题。

二、重实际,因地制宜

紧密结合全县工作实际,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好廉政警示教育,以实际工作效果取信于民。一是分层次抓好党风廉政宣讲教育。分别对全县科级领导干部、纪检监察系统领导干部以及村级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全县一般党员举办了党风廉政培训会10场次,受训人数达到6000多人。二是针对性开展警示教育。就宝汉高速、海螺水泥征地补偿款管理,县纪委、监察局及时召开涉及项目乡镇、村组干部警示教育大会2次,参会人员达360人以上,提前预警,加强源头治腐。县纪委、县检察院主要领导亲自到会,对征地补偿资金管理提出了严明的纪律要求,特别强调,在县上统一征地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以前,不管是什么事、什么原因,征地补偿资金一律不得动用,如有动用,坚决按违纪进行处理。县纪委会同县农业局、土地局、财政局等单位,经过深入调研,及时出台《千阳县征地补偿款管理使用办法》,严防不廉洁问题发生,全县一亿多元征地补偿资金管理透明,未出现一例上访事件,群众普遍感到满意。三是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范试点。2009年,在县林业局,财政局、交通局等5个县级部门开展了廉政风险防范制度试点。主要针对林业项目,退耕还林政策落实,民生项目资金管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等群众较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廉政风险防范分析,查找风险点371个,针对这些风险点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杜绝违纪问题发生,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侵害。四是将警示训诫向基层延伸。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将警示训诫工作向基层进行延伸,在村组干部中开展了警示训诫,共训诫村组干部91人,其中村支部书记29人,村组干部62人。

三、抓热点,突出服务

一是高度重视农民负担问题。2008年,对全县农民负担监督检查4次,监督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减轻农民负担4262万元,人均减负388.95元。二是开办行风热线。为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我们在县电视台开办了行风热线“局长访谈”节目,将县政府纠风办电话向社会公布,24小时值班,将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疑虑和困难,通过电话反映给县政府纠风办,县政府纠风办根据群众反映,进行详细记载,梳理归纳,对普遍性问题,反馈给有关部门,由部门“一把手”在县电视台进行讲解答复,县政府纠风办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2008年6月份以来,分别就群众比较关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林权制度改革、教育收费管理等政策进行了宣传讲解,有力地配合了县上的中心工作,打开了政府了解群众诉求的窗口,架设了政府和群众联系的桥梁,受到群众欢迎。三是开通千阳纪检监察网。建起了县纪检监察网站,设立纪委书记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对于加强全县干部群众与纪检监察机关的交流起到积极作用。四是重视和加强农村信访和维稳工作。在全县各乡镇推行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共制作挂牌12面,受理群众信访42件,现已核查解决38件,在村级建立村民询问质询台账,落实具体负责人,做到“小事不出村,难事不上乡,大事不进县。”逐步化解疑难信访问题,重点解决重复访、越级访,维护了全县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五是充分发挥案件查办的震慑作用。2008年以来,全县案件初核47件,立案27件,结案28件,处分28人,其中自办案件3件,乡镇纪委办案23件,县级部门办案2件。科级领导3件,农村基层干部10件,一般党员案件13件,查处了草碧镇草碧村党支部书记贪污案件,张家塬镇寺坡村村主任受贿案件,较好地警示教育了村组干部。

通过狠抓廉政警示教育,为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全县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发放准确及时,未发生一起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

(作者系千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上一条:立足实际 勇于创新 扎实做好县直纪检监察机构“统管”工作
下一条:充分发挥信访监督优势努力提高点名接访结案率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