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董雷在全省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培训班上明确指出:“警示训诫防线是加强党员干部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发展和保护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兴平市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作为对党员干部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重要载体,使其成为党风、政风、行风、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转变的“助推器”,进而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立足兴平实际,针对‘五大难题’,开出药方,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作为转变“五风”的总抓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达到了预期效果。”
——兴平市委书记张文亮
去年7月,市委书记张文亮上任伊始,就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向56万兴平人民郑重承诺:勤政不当懒官,廉政不当贪官,严政不当软官,优政不当庸官。面对历史原因造成的各项经济指标严重滞后、干部工资发放困难、城市面貌“脏乱差”、教育质量严重滑坡、干部作风不实的五大难题,同时针对兴平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一些干部坐而论道,评头论足,不干实事,作风飘浮,面对困难怨天尤人,面对落后麻木不仁;一些干部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唬弄组织、唬弄老百姓;一些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无视组织纪律;一些干部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一些干部吃喝玩乐、赌博成瘾的现象,在广泛调研、科学分析市情的基础上,市委一班人认为,解决兴平市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的难题,关键是要抓好党风,通过党风的好转,带动政风、行风、社会风气和干部作风的转变,营造出发展经济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抓好党风的关键则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
市委结合干部作风现状,及时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有关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市委充分认识到构建警示训诫防线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也不是一般的反腐败治标措施,而是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之举,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预防腐败的有力“抓手”。为此,市委始终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该市首先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对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警示训诫,收到很好的效果。针对私设“小金库”、超标配车、吃财政空响问题,连打三场硬仗,清理“小金库”1700万元;清查超标超配公务用车27辆;清查财政吃空饷人员1404人。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的流失,节约了财力,实现了市乡两级工资按时、足额、同步发放。今年,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及时补发了1993—1998年度总额达2000万元的干部职工陈欠工资。
张文亮告诉记者:“我们把警示训诫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根据不同问题,规范运用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三项制度,充分发挥了警示训诫的综合效应。”
今年3月,市纪委在调查庄头镇教委有关负责人的违纪问题时,发现教委会计王某某执行财经纪律不严,轻微违纪,市纪委责令市教育局对其实施了责令纠错,并调离原工作岗位。按照市委的要求,市纪委利用该案例,召开了有全市各中学校长、各乡镇教委主任、教育局中层干部100余人参加的警示教育大会,单一反三,警示提醒,要求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在此案的调查过程中同时发现,市物价局在收费方面把关不严,市纪委当即决定对市物价局局长予以责令纠错处理。物价局认真组织落实整改,对教育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审核,有效规范了教育收费行为。
“一年来,全市共对68人进行了警示训诫。在推进警示训诫工作过程中,市纪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使这项工作在各部门、乡镇全面展开。注重把握关键环节,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警示训诫工作更有活力。”
——兴平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陈肖坪
兴平市在开展警示训诫工作中,突出抓了几个关键性的环节。
——立足市情确定警示训诫对象。结合兴平实际,市委把影响党风、政风、行风、社会风气和干部作风的问题与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苗头性问题或轻微性违规行为列为警示训诫的重点线索,把具有以下十种现象的党员干部列为警示训诫对象:执行全市重大决策不力或推诿扯皮的;党政领导干部违反狠刹“五股歪风”(特指兴平市界定的“五风”)禁令的;不能自觉克服“五种病症”(即精神萎靡症、思想观念滞后症、知识恐慌症、能力危机症和执行力弱化症)的;党员领导干部不能贯彻执行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的;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情节轻微的;有群众反映,经初核了解错误行为轻微,或有党纪条规中列举的错误行为,已构成违纪但情节轻微可给予或免予纪律处分的;在改革创新中出现失误或一般性错误的;管辖地区有不正之风的;在执法执纪过程中,不能文明执法、依法行政,有过错行为的;破坏兴平市投资环境,被媒体曝光、影响兴平形象的。在线索的收集上,加强了信访举报、廉洁自律、纠风、执法监察、案件检查、责任制追究等工作,注重首先从内部发现和掌握线索。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兴平市把组织、审计、司法、财政、人劳等单位纳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注重从政法机关办理的各类案件,审计部门的各类经济责任审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组织部门在干部考察、民主测评等环节中多渠道收集警示训诫线索,形成内外结合的信息汇集网络。
——形成上下联动工作体制。对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造成重大影响的人和事,由市委常委会集体诫勉督导,并由市委主要领导对诫勉对象亲自诫勉谈话。市委书记张文亮多次对工作滞后或有过失的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提醒。市纪委、监察局实行领导分片包抓基层工作责任制,市纪委常委会领导及相关业务室,按照分工,包抓各乡镇和部门。该市西城、南市和丰仪等乡镇(办)还把警示训诫工作开展到村级党员干部,从而在全市形成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上下联动、全方位齐抓共管的警示训诫防线长效工作机制。
——严把监督整改关。该市把整改作为警示训诫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对警示提醒对象要求其做出廉政承诺;对诫勉督导和责令纠错对象要求在谈话后一周内作出承诺并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期间,对诫勉督导、责令纠错对象的整改情况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测评等多种形式进行回访,督促整改。如市公安局因两起恶性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市教育系统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南市镇4名干部在机关打麻将,这些事件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市委常委会对这三个领导班子分别进行了警示训诫谈话,限期3个月整改,期满后,还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对这三个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了民意测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创新管人监督运行机制。该市出台了《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认定标准及处理办法》、《科级领导干部谈话诫免暂行办法》等5个文件,对重点工作实行“单月考核双月讲评”,结合考评结果,对排名后三位的乡镇(办)和部门领导班子,由市委主要领导予以警示提醒,下一次考核仍排在末位的予以待岗、调离等处理。市城管局由于单项工作在全市考核中连续滞后,市委在对其主要领导警示提醒收效甚微的情况下,给予主要负责同志以停职处理。
“警示训诫真正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而不是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办法。通过训诫谈话,使我放下包袱,经过班子集体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可,今后还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搞好工作。”
——被警示训诫的某局局长
记者在兴平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跑起来干事,跳起来摸高”。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位机关干部说:“随着机关干部作风的好转,大家现在都自觉地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从‘百千万’活动到农村六项重点工作,从渭惠渠环境整治大会战到万名干部当麦客,到处都有党员干部苦抓、苦帮、苦干的身影。”
市纪委书记陈肖坪介绍说:“开展警示训诫工作时,兴平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综合运用教育、行政、社会舆论、考核评价等多种手段,始终体现‘五个结合’,使这项工作更加富有活力。”
一是把教育挽救与组织处理相结合,增强严肃性。工作中努力把握好党员干部违规违纪的情节、性质及错误原因,坚持分类施治、因人施诫,对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党政纪处理。去年7月11日,市公安局因两起恶性案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市委及时召开常委会,对该局党政领导班子进行集体诫勉谈话,限期3个月整改。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班子成员给予纪律处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队(所)中层领导予以免职处理。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对该局党政负责人进行诫勉督导,并在公安局召开专题警示教育大会。整改期结束时,组织各界代表和基层群众打分测评,群众满意率达到98%。
二是把个别训诫与普遍教育相结合,增强针对性。通过对个别违纪人员的警示提醒,达到了教育绝大多数干部的目的。去年11月,市教育系统某高中发生学生不安全事故,被媒体曝光。市委常委会结合教育质量严重滑坡问题,及时对该局班子集体诫勉督导,分管领导对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并召开教师大会,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进行警示教育,激发了广大教师大打教育翻身仗的热情。短短一年时间,教育质量明显上升,高考二本上线人数由去年在咸阳市排名末位跃居第三名,中考录取率名列咸阳市第一,今年群众对教育局整改测评满意率达到97.5%。
三是把监督整改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增强长效性。市检察院在查处统筹办原副主任受贿案件中,发现该办5名干部在办理某企业职工统筹中收受“好处费”,具有轻微违纪行为,市纪委及时对5名干部进行了责令纠错处理,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统筹办及时完善台账、台卡及内部财经管理运行机制,规范了制度,堵塞了漏洞。
四是把教育挽救干部与营造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相结合,增强实效性。兴平市始终坚持用真情实感引导干部,用真心实意帮助干部,用诚心诚意挽救干部,使当事人深切感受到这是组织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南市镇干部在机关打麻将、某村干部私扣群众救济粮,被市委诫勉谈话后,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吸取深刻教训,变压力为动力,结合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认真整改存在问题,积极投身到各项重点工作中去,在全市10月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道路建设、文明生态村、劳务输出等六项重点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受到市委表彰奖励。
五是把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增强广泛性。结合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兴平市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出台了《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在全市党政机关推行阳光执政实施民心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在市级领导干部中实行宣誓制,在科级干部推行承诺制,接受群众监督。对警示训诫对象的整改验收和党风、政风、行风评议活动都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测评,增强公开透明度,从而实现了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兴平市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关键在党委,责任在纪委,落实在于各级领导干部。”
——记者
兴平市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有效预防了腐败现象的发生,鼓舞了党员干部的干劲,促进了党风、政风、行风、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的明显转变。今年以来,全市信访率同比下降45%,党风、政风、行风“万人评”活动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更为重要的是,使制约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难题得到破解,促进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今年1—10月,全市CDP完成25.03亿元,同比增长17.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5亿元,同比增长75.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155万元,同比增长21.7%。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城镇化建设高潮迭起,总投资1.03亿元的104省道兴平过境段拓宽改造二期工程已经过半。一个政治清明、政风清新、政通人和的良好发展氛围已经形成。
同时,该市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搞好警示训诫工作必须要有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兴平市委针对一些影响面大的问题,主要领导或常委会集体实施警示训诫,不是一谈了之,是对责令纠错的问题是否达到整改要求,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民主测评。为开展警示训诫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启示之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兴平市纪委调动各部门力量,从警示训诫工作线索收集到实施“三项制度”已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从而使这项工作在各部门、各乡镇顺利展开。
启示之三:坚持把警示训诫“效果”放在首位。省委《实施方案》明确了警示训诫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兴平市又扩展了适用范围,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各地因地制宜,不断赋予警示训诫新的内涵,使其更具有针对性,这或许是警示训诫永葆生命力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