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东风唤不回省委巡视组开展警示训诫工作扫描
打印


  构建警示训诫防线是我省反腐倡廉工作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省委巡视组从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内监督,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根本目的出发,结合各阶段的任务特点,积极利用警示训诫的利器,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好地发挥了防范监督作用,提高了巡视工作水平。

  一、认清一脉相承的共同点,自觉在思想上形成共识

  开展巡视工作和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从本质上讲都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物,一脉相承,同根相连,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理论上找到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行动上便会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巡视工作的健康开展。

  一是解决问题的性质一样。巡视工作监督的对象主要是各市(区)厅(局)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而警示训诫工作的对象是所有党员干部,从工作的对象范围和数量讲,前者少于后者,量上虽然有区别,但本质上讲不论党龄长短、职务高低、权力大小,要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容易找到共同点,实践中自然会形成合力。

  二是工作思路基本一样。巡视工作和警示训诫工作在文字表述上尽管有差异,但二者工作思路基本一致,都体现了对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要早,解决要及时,方法要灵活,体现出人性化的管理与监督的新理念,出发点都是为了教育、帮助、保护、挽救干部,使绝大多数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党员干部跟上时代步伐,与自身的错误彻底决裂,做合格的人民公仆。

  三是工作的根本目的一样。开展巡视工作和警示训诫防线工作都是着眼于解决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监督、教育、帮助、保护、挽救干部上下功夫,真正孤立和打击的是极少数腐败分子。但从深层次看,巡视工作和警示训诫工作是从解决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人手,通过端正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由此看出,巡视工作和警示训诫工作都是为根本目的服务的手段和途径,区别是相对的,一致是绝对的,只要处理得好,就会相得益彰,优势互补,促进根本目的的实现。

  二、找准落实制度的着力点,抓好实践中的操作应用

  开展巡视工作,能够较全面地了解被巡视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基本情况。巡视组每到一个地方巡视,工作时间相对较长,谈话范围广,接待上访的干部群众多。一般在市上谈话干部数量为400人左右,在厅局谈话干部数量200人以上,同时,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明察暗访、参加有关会议、群众来信来访等方式了解掌握大量的信息和线索,为开展警示训诫防线工作提高科学性,避免盲目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实践中,为了把巡视中掌握、了解的大量信息和线索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分门别类地归纳疏理,对领导干部和一般党员干部个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按照不同性质经过深入了解、核实,向省委汇报后经同意进行情况反馈,同时,列出谈话对象,实施警示训诫。属于巡视组直接警示训诫的由巡视组代表省委实施;属于各部门负责警示训诫的转有关部门实施;属于被巡视单位负责警示训诫的由被巡视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实施。为了更好地把警示训诫应用到巡视工作中,找准着力点,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操作,根据掌握了解的情况和群众反映问题的性质,在警示训诫中我们注意分三个层次有序进行。

  一是对群众有反映,如在单位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项目、大额度资金使用、重要人事任免,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及家庭遇有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出国考察等事宜中,可能出现腐败问题,按照警示提醒制度的限定,立足于事前防范,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进行提醒和告诫。二是对于违反廉洁从政规定,在思想道德、工作作风方面出现的大量苗头性问题;对超标用车、多占住房等不正之风和不廉洁问题;对在执行党的政策,以及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决策失误和工作偏差等问题,按照诫勉督导制度的限定,立足于动态监督,督察引导,及时纠偏,终止其错误行为继续发展。三是对已经造成错误事实,构成轻微违纪,但不够纪律处分,或者情节较轻,可不予处分的,如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职责不力,管辖范围内发生行业不正之风或腐败案件,造成一定影响;在行政效能方面存在行政不作为、执法管理不力、服务承诺不兑现、办事效率低,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问题,按照责令纠错制度的限定,立足于保护挽救,进行批评训示,强制纠错,使其认清问题危害,切实改正错误。

  目前,省委四个巡视组已对全省8个市(区)、6个省级部门、4个县(区)进行了巡视,先后对8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实施警示训诫谈话,虽然还只是初步探索,实施程序还需进一步完善,但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扩大实际效能的闪光点,创造监督防范最佳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巡视工作为警示训诫提供了有利的载体,警示训诫使巡视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提供了可能。但从巡视工作和警示训诫的实质看,做的都是对党员干部监督、教育、保护和挽救,都是做人的思想行为的塑造转化工作。要扩大警示训诫在巡视工作中的闪光点,巡视组的同志必须树立品德高尚的可敬形象、业务过硬的可信形象、情感真诚的可亲形象,主观构想才能变成现实。

  一是树立品德高尚的可敬形象。品德高尚的人,本身就是一本令人高山仰止的教科书,对周围的人不用言传就会产生影响教育和感染的作用。为了增强实施警示训诫的效果,提高巡视工作水平,巡视组注意对每个同志思想品德的培养和管理,巡视工作办公室先后制定了《巡视工作暂行规定》、《巡视工作人员守则》等7个制度规定,各组定期征求地市(区)、厅(局)的意见反映,针对存在的问题适时批评教育,对廉洁自律、勤奋工作、乐于奉献的同志及时表扬,培养出了良好的道德风尚,赢得了被巡视单位的敬重和爱戴,为开展警示训诫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是树立业务过硬的可信形象。实施警示训诫,通过讲政策、话道理,帮助同志认识改正错误,走向理想的彼岸。所以要让被警示训诫的同志在接受警示训诫时,听得入情入理,心服口服,实施警示训诫的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讲的都是教化人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问题。对此,巡视组要求每个同志联系实际学习业务知识,坚持每期巡视前集中进行培训,统一组织大家学习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党纪政纪法纪条规,以及巡视干部必备的业务知识,听取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介绍被巡视单位的有关情况,使大家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升业务素质,保证警示训诫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树立情感真诚的可亲形象。警示训诫制度在巡视工作中的运用,对每一个工作对象而言都是善意真诚的,出发点源于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真正体现了我党对犯错误同志一贯奉行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当然,内心情感真诚是通过外在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的,犯错误同志正是通过巡视组同志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对党组织产生亲近感和向心力的。为此,巡视组的同志每到市(区)、厅(局)开展工作,坚持做到说话和气,让他人觉得没有陌生感好接近;态度和蔼,让他人觉得没有畏惧感好相处;随和坦诚,让他人觉得没有隔阂感好交流。开展警示训诫工作,不论哪个党员干部问题多少或错误大小,他们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或改正。实践说明,情感真诚在巡视工作中实施警示训诫发挥出了感化人、感染人、感召人的积极作用。

  
  


上一条: 严格政策 大胆探索 全面推进警示训诫防线建设
下一条: 认真贯彻《实施纲要》 强力构建警示训诫防线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