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竹清高总绝尘
打印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曾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今潍坊市)知县。在任上为民谋福,体察民苦,公廉办案,是一大清官。他平生种竹赏竹胸有成竹,所作竹诗竹画竹子书法,得青竹之灵魂,世称三绝。竹子节亮风高清瘦正直的品性,是他做官为人的楷模,他的人生信条是竹子的化身。

  郑板桥出身微寒,少年丧母,看厌了豪门的眉高眼低,对世间贫贵悬殊苦乐不均的差异生出颇多怀疑迷惑。幼时随父学画卖画,后靠朋友资助才完成学业。读书识字使他逐渐形成博爱平等的人本理念,他借竹言志,“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他立志改变现实,只得走科举之路,康熙朝中秀才,雍正朝中举人,乾隆朝中进士,跻身仕宦早已过不惑之年。晚是晚了点,但毕竟争取到直接为民办事的权利。

  虽然板桥为七品,可仍与豪强格格不入,黑暗的官场生活很快粉碎了他仁爱均等的美好向往。看到人家贪污腐化、受贿行贿,拉关系走门子,吹吹拍拍结党营私,欺压百姓巧取豪夺的种种丑行,他无可奈何,心情十分苦闷。要么同流合污后藏污纳垢,要么洁身自好中独善其身,他必然选择后者。并抒竹明志,“我被微官困煞人,到君园馆长精神。请看一片萧萧竹,画里阶前总绝尘。”身处污境纤尘不染,是他立志做个清官的宣言。

  说到做到的郑板桥微服私访,问苦于民,了解到官吏盘剥、怨声载道的现实之后,曾向高层统治者发出了为民请命的呼吁。他写下诸如《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还家行》等同情人民的大量诗文,但却深深刺痛了上流社会,达官显宦极为反感。当时黄河下游水患灾荒连年,河南山东饿殍遗尸千里,郑板桥为解民于倒悬,自主开仓放粮赈灾,被统治者抓住了“把柄”而遭罢免。这样的结局板桥早有思想准备,遂题竹扬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表明了他与腐朽官场彻底决裂之心。不挣肮脏钱,保持了清正本色。从此他回到扬州故里,“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靠卖字画换钱谋生,真正成了自食其力的仁人。

  近几年在抓干部作风问题上,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提到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诗竹精神,理喻当官应乐于吃苦,到老少边穷苦难的地区去工作。温家宝总理无论在国内考察,还是在国外演讲,总要诵念郑板桥1735年任知县时的题竹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的冷暖,当官就要克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为我们各级干部,应该像郑板桥那样,倾听人民呼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

  


上一条: 以“画”为媒 用“心”关怀中纪委领导对户县廉政文化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同志与...
下一条: 为官应当重名节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