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的代价
打印

 2000年阳春3月,一封举报信落在了礼泉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案头。

  来信列举了礼泉县植保植检站站长金铜自任站长以来,伙同会计、出纳等人侵吞公款,且数额巨大的事实。举报信虽未具真实姓名,但内容翔实,语言恳切,引起了检察长的高度重视。经过慎重考虑,他果断地在举报信上批示:反贪局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调查。

    怪哉,23万元公款不翼而飞

    反贪局组成了以局长为组长,侦查二科为主的调查组,于当月7日进驻植保植检站,对举报信反映的问题展开了调查。

  为了抓住战机,调查组仅两天就查阅了近5年的账目和数百本记账凭证,询问十多名知情人,虽未获得直接犯罪线索,但却发现了许多疑点:1.财务人员不予配合,拒绝提供账册资料,处处进行刁难。2.植保植检站是负责植物检疫的行政执法机关,上级规定各级植物检疫收费中必须使用国家统一印制的票证。查近5年的记账凭证,却没有一张国家印制的正式票证。3.该站一领导反映,他初到任时了解到单位财务管理混乱,职工反映强烈,曾向会计索霞询问单位收支情况,却遭到了索霞的严厉拒绝,并声言:单位的财务只能让站长一人知道,别人不能过问。4.职工反映会计索霞处还有一本黑账,只要把那本黑账弄出来,几个蛀虫的丑恶嘴脸就暴露无遗。5.历年的审计只是就账查账,依据的资料均由会计提供,一年前检察院虽派人对举报的问题进行过初查,对植保植检站的结论自然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调查组向检察长详细汇报了调查情况及发现的种种疑点。田检察长经过认真分析,提出“扩大调查范围,全面核查收入支出”的新方案。

  于是,一场查源核流的拉网式调查全面展开。

  为了加大办案力度,省植保植检站闻讯后立即派人加强办案。调查组首先调阅了从1995年以来县站从省站领回和交回的收费票证存根,逐笔核对存根上收费数额。结果发现,存根中记录的收费金额竟比单位入账金额多出238173元。可以断定这笔收入没有进账,也没有上交。那么这笔巨款到哪里去了呢?

欲盖弥彰,12.5万元账上尽作假

  查到这笔隐瞒238173元检疫费后,调查组又兵分两路,一路再进县植保植检站调阅所有账册和资料,另一路到该站的开户银行——县农业银行营业部核对往来账。这时,意想不到的是县农业银行会计声称植保植检站的往来账丢失,眼下无法提供。“银行账怎么会丢失呢?”岂不是弥天大谎?

  调查组找到了县农业银行负责人,要求对丢失客户账册的失职行为追究责任。在巨大的压力下,银行会计只得交出了植保植检站的往来账。

  经过查账,在1998年账中发现,当年3月该站出纳张某提走过7万元现金,却未入单位现金账。“这笔钱是被侵吞还是挪作他用”?调查组叫来张某,没想到张某遇惊不乱,只承认7万元是她提走的,但咬死不说款的去向。调查组分析张某是个吃硬不吃软的主儿,索性对其采取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这时张某才觉得再抵赖下去没有好果子吃,便挤牙膏般开始交代问题。

  原来,她为了发“黑财”,私自从银行提出7万元现金后,以个人名义入股到县农村合作基金会“借鸡生蛋”,同年11月取股息806.35元,据为己有。她还以站长金铜、会计索霞的名义在该基金会存入3.4万元公款。1999年9月1日,她生病请假,将手续及存单移交给会计索霞。1998年她和站长金铜、会计索霞、办公室负责人杨某、小车司机刘某私分过一次钱,她领了6000元,其余人分多少她不清楚,但每人都打有领条,均交索霞保管。另外,2000年3月11日,办公室负责人兼出纳杨某拿来支出12.5万元的各种白条子,让她补记到由她保管的黑账中,并软硬兼施地对她说这些支出都是假的,还告诉她如果被人发现了,就说是原来支出了没有入账,现在补记的。

枉费心机,订立攻守同盟

  张某的供述,使案件有了重大突破。但从已掌握的证据看,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合伙私分公款案,涉嫌犯罪者非但作了假账,还搞了攻守同盟。

  调查组认真分析了案情,决定从12.5万元假账入手,先撕开攻守同盟的口子,然后顺藤摸瓜,向纵深发展。

  张某记的12.5万元假支出,共40笔,跨越1995年至1999年5个年头。调查组从数百本记账凭证中逐一找出了这40张白条子。经仔细比对,发现笔迹新鲜,用同一种办公纸,且新旧丝毫不差。经笔迹专家辨认,开的40张白条均出自杨某一人之手。于是杨某被“请”到了反贪局。面对亲笔写下的40张金额为12.5万元的白条子,杨某精神防线崩溃,讯问不到一个回合,便如实供述了订立攻守同盟的全过程:

  “今年3月10日,也就是调查组去省站查收入票证存根的第二天,金铜就得到了消息,当晚把我和会计索霞叫到他家商量对策。他对我俩说,这次检察院动真格的了,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得赶快采取对策,你俩把账算一下,该补的补一下,并让索霞找他在银行当会计的亲戚,让在银行想办法给挡一下。当晚,由索霞口述,我执笔,一口气写了这40张支出白条子,我并不知这些支出真假,交张某补记入黑账,然后分别载入凭证。为了对付调查,我们3人还统一了口径,制订了君子协定。特意要说明的是,1998年,我参与了私分公款,拿了1.5万元。还有,今年初,会计索霞用张某移交的一张2万元的农村合作基金会股金票,从我手里换取了2万元现金未作支出。”

  杨某的交代,一举打破了与其同伙的攻守同盟。同时,调查组从该站小车司机刘某处证实他们私分公款的事实,追回了刘某领去的公款6000元。至此,一起由站长为首合伙私分公款的犯罪事实,基本上都被调查组掌握,使案件侦破看到了曙光。

会计开口全案真相大白

  为了加快办案进度,反贪局领导断然决定:对站长金铜、会计索霞采取了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

  在监控索霞房间的隔壁,调查组轮流对她的同伙张某、杨某、刘某展开了连珠炮式的讯问,使索霞若明若暗地听到一些谈话内容,惊得虚汗直冒,浑身颤抖。其实这并不是调查组的无意疏忽,而是针对索霞的侥幸心理使用的敲山震虎之计。索霞预感到灾难即将来临,大骂杨某没骨气出卖了她及其同伙。

  面对私分公款者的名单,索霞知道再狡辩则是徒劳的,便避重就轻地供述她1998年伙同金铜、出纳张某及杨某、刘某私分检疫费81458元的事实。然后缄口不语,试探调查人员的口气。主审检察官看出了她的心思,柔中带刚地说:“私分公款是明摆的,你重点交代12.5万元的去向问题。”索霞顿时乱了方寸,于是咬咬牙,便从头至尾交代了自己犯罪的全过程,并交出了238173元截留款的收入单据和未入账的支出及私分公款的领条。

  索霞在日记本的首页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生的最大乐趣是索取。”她的这个座右铭让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94年下半年,金铜荣升站长之职,掌握了站上的一切权力。他察言观色发现索霞和他臭味相投,一天便说出截留一些检疫费为自己谋好处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丑恶的犯罪活动。从1995年至1998年,他们先后截留了113013元不入账,不上交,存在账外。除了用于部分不合理支出外,下余的81458.41元在金铜主持下按权力和“贡献”大小,与索霞、张某、杨某、刘某私分,其中金铜分得34458.41元,索霞分得2万元,杨某分得1.5万元,其余2人各分得6000元。

  1998年下半年,县机关要进行机构改革,规定科级以下干部52岁要离岗,金铜得知后想再不抓紧捞一把,将悔恨终生。于是他指示索霞将未入账的125160元检疫费截留,转由出纳张某保管,然后打白条借去1万元。没过几天,又将借条抽走,把1万元全部私吞。会计索霞也步其后尘,采取同样手段,将2.3万元据为己有。1999年9月张某因病请假将余款移交给索霞,金铜又从索处索要了1.2万元现金,装进自己腰包。为了靠金铜这个“保护伞”为自己捞好处,2000年元月3日,索霞用张某移交的农村合作基金会2万元存单从杨某手中换取2万元现金,将其中1.1万元以金铜名字存入银行,并将存单交给了金铜,用1200元买了一件皮衣“孝敬”给金铜,自己则将7800元装进私囊。

  索霞主动坦白的交代使金铜不得不把自己的犯罪事实全部吐了出来。

身败名裂付出了沉重代价

  金铜、索霞等人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先后截留检疫费238172元,从中私分148458.41元,其中金铜得赃款67458.41元,索霞得赃款5.2万元,杨某得赃款1.5万元,其余2人各得赃款6000元。5个“蛀虫”均构成贪污罪。8月3日,礼泉县检察院依法将金铜、索霞以贪污罪起诉至礼泉县人民法院。

  2000年9月14日,礼泉县人民法院经过开庭审理,以贪污罪判处金铜有期徒刑5年;以贪污罪判处索霞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其他同伙均受到法律的惩处。

  金铜、索霞原本都是有作为有贡献的基层科技干部,都曾有过辉煌而骄傲的历史,终因贪欲恶性发展堕落成犯罪分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无疑,他们吞下的人生苦果,为世人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上一条: 创业维艰闯为先——记榆林市青云乡党委书记刘兴伟
下一条: “柳霸天”丑行录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