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龙城柳州。早春的风,拂着军营特殊的生日晚会。
夜航归来的战友,从机场边采来一捧野花,晶莹的露珠还不曾褪下。
“勇子,想你!”
四壁无语。白墙上,黑框中,微笑依旧。
笑容,定格在半年前———2003年7月23日,湖南邵阳,探亲的广州军区空军航空兵某部士官黄勇拼尽最后力气,将一位不慎溺水的大学生推向生之彼岸,自己却被卷入漩涡,22岁的青春成了永恒。
蜡烛亮了,23簇温暖的火苗。生命的光焰,灼灼跃动……
好兵黄勇
1998年12月,18岁的黄勇走进军营,哼着彼岸乐队的“十个美梦盖过了天空”。
新兵第一课,美梦与现实拉开了距离。
揉着酸痛的胳膊,他给中学好友写信:“一下子从喧嚣的城市来到冷清的军营,令人难以适应。白天训练,晚上还得到路灯下顶着北风踢正步,让毛毛雨刮耳光,真不好受……下午训练单双杠,我一个也做不来,可及格得8个,满分16个,不知道半个月后拿什么来考核?”
吃辣椒长大的湖南伢子,天生三分不服输。被誉为“南疆雄师,长空利剑”的英雄部队,更是一种无声的激励。走出部队的荣誉室,黄勇找来本团四位战斗英雄的画像,悄悄夹在日记本中。
军营如炉,悄然锻造着一块好钢。
家中就一个男孩,黄勇入伍前没洗过衣服。中队指导员徐永刚发现,这个新兵常往营区附近的洗衣店跑。叫住他,便嘿嘿一笑:“洗一件才三块钱!”“我帮你洗,打五折。”指导员转身走进水房,边洗边讲解要领。
第一个岗位是机务特设员。
空旷的机场无遮无拦,夏天地表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一身工作服刚被骄阳蒸干,又让汗水浸湿。冬天,刺骨的寒风直楞楞往身上扑往脖子里灌。可是,老兵们却像铆钉一样把自己铆在机场,100多分贝的飞机噪音中,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
进场第一天,师傅让他伸出双手:“机务就是战鹰的保护神。记住,你的左手托着国家的财产,右手托着战友的安危。苦点儿值得,再累,也不能出半点差错。”
一本《飞机维护规程》,他随身揣着,翻得卷了边。一次给飞机充完氧气后忘了签字,他在当天的日记里连写三遍“机务无小事!”不管哪架飞机遇到问题,有没有安排加班,他都主动留下来,边看边问,忙这忙那。
新兵训练结束,黄勇门门优秀,第一个获准单独作业。
披星戴月,日复一日。黄勇品尝着平凡的意义、艰苦的价值,感悟着“军人”两个字的丰富与深沉。
他爱唱歌,参军时,带来了两大本手抄的流行歌曲集。军营,让他感受到歌唱的另一种魅力。
在1999年6月9日的日记中,黄勇这样写道:“今天晚上在俱乐部练歌,大家热情都很高。以前不明白唱歌还能唱出军威、国威来,现在知道,军歌也许并不动听,但经我们当兵的一唱,效果就不同凡响!它是那么的雄壮,给人一种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令人心胸为之开阔。这种味道,是卡拉OK唱不出来的……”
人生不是一路顺流。
想考军校,名额有限。将失落甩在身后,黄勇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法律专业自学考试,两年苦读,顺利通过10门功课。
2000年底,义务兵服役期满。当财政所长的父亲在老家联系好了单位,一封封家书催得紧。去留两难,黄勇选择了军营,选择了大局。
2001年,二中队急需业务骨干,点名要调黄勇。正在预备党员考察期,到了新单位,一切还得从头来。黄勇只说了句:“需要就是命令。”
挫折和考验是道坎,黄勇却把它们变成一座桥,顺流逆流之间,完成了普通青年到优秀士兵的跨越。
“三百六十行,唯有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的,我喜欢这一行。”
参军4年半,3次嘉奖,两度评为优秀士兵,8次执行重大任务,两次参加重大演习,安全保障飞行820架次、450多小时。他维护过的11架飞机,优质率达100%。
2002年底,12名新兵分到中队。队长把他们交给黄勇,唯一的要求:“带出像你一样的兵!”
生命日记
黄勇走了,留下厚厚4本日记,记录着这个普通士兵的成长轨迹。
湖南邵阳,孕育过魏源和蔡锷的土地。从这里走来的黄勇,好学多思,刚烈中藏着沉静。他爱读书,从《毛泽东选集》到《邓小平文选》,从《东周列国志》到《鲁迅杂文集》,从《资本家巅峰丛书》到《信仰与理性的辩难》。多少次,指导员把他从水房的灯下赶回屋睡觉,最后只得特许他在学习室里呆到晚上12点。
结束一天繁累的工作,摊开日记本,白纸就是他耕耘的土地。浇水、培土、剪枝,年轻的士兵做着自己心灵的园丁。
一页页展读,人们不由得感叹:一个多么富饶的精神世界!
在这片园地里,根植着信念和理想,生长着激情与坚韧。
他爱亲人,爱朋友,但首先喊出“热爱自己”。
“2003年4月8日人要热爱自己。热爱自己,才会严格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坏毛病一丝一毫改掉,好品行一点一滴积聚。热爱自己,才能热爱他人,人格上不尊重自己,就不会把别人放在眼里。热爱自己,才能热爱工作,在工作中寻找自身价值,创造出卓越的成绩……”
从军之初,他曾抱怨“劳动之神格外眷顾我们”,不久却在日记中感慨“累,是一种锻炼,是人成长的历程”。
他从“人生苦短”中领悟到“只争朝夕”,继而思索:“人间最美好的是感动。不只是别人做了好事感动你,更重要是你做了好事感动了别人。感动别人就是享受自己,享受自己心灵中最美好、最诚、最善良的一部分。”
信念如灯,照着黄勇在平凡中感受美好、追寻高尚。
拨亮这盏灯的,是时代和生活。
在广州军区空军的党员档案中,有一份编号为2918的《入党申请书》。时间:2001年5月1日,申请人:黄勇。
“像鱼儿向往大海,鸟儿追求蓝天一样,我迫切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既非图名,也非图利,而是希望在党组织的关怀、培养下锻炼成长,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这样说了,也就这样做着。战友们说,有黄勇的地方,气温都要高两度!这个兵,是在用笔,更用行动,一字一句写着自己的生命日记呢。
吃苦流汗,第一个站出来的是他。冲凉休息,最后一个是他。
柳州的蚊虫厉害,新兵来了,他扯下自己的蚊帐,不容分说给对方挂上:“这儿的蚊子是我的老朋友,不咬熟人!”
军械员高苏平家里遇到了特殊困难,细心的黄勇发动全中队,把捐款送到了小高手中。
倔兵杨晓峰违纪被关了禁闭。黄勇找到他一夜长谈,心平了,气顺了,人踏实了。一年后,“刺头兵”成了优秀兵。
这个热心肠的湖南兵,谁有难处都逃不脱他的眼睛,谁遇到烦心事都愿意跟他倾吐。久而久之,上上下下都知道机务大队有个编外“黄指导员”!
日记,终止在2003年7月9日,两年没有回家的黄勇获准探亲。文书小佟送他上车。车快开了,黄勇突然叫住他:“对了!兰栋平睡觉打呼噜,乔智宁神经衰弱,回去别忘了提醒指导员,给他俩调换个房间……”
小兰和小乔,是黄勇刚带了7天的新兵。他们不知道,黄班长这一走,再没回来。
超越漩涡
2003年7月23日下午5时,邵阳松坡公园。一阵呼救从公园水库传来。
天旱,水库放水,一个游泳的男青年被涵洞的漩涡紧紧吸住。
不远处,几个年轻人正在聊天。一个红T恤率先冲过去,来不及脱衣就纵身跳进水里。涵洞吸力高达200多公斤,红色的身影转而潜入水底,双手抱住溺水者的腰,用肩膀奋力顶向岸边。
一个生命得救了。精疲力竭的救人者却被湍急的水流吸入涵洞,几分钟后,从140米远的分水口冲了出来,红色的T恤已成碎片……
这一切,被跑来营救的水库管理员唐坤雄看得切切。事后他才知道,身穿红T恤的救人者,是正在休假的空军战士黄勇。
消息传开,800多位家乡父老自发赶来,送这个22岁的普通士兵最后一程。他少年时生活过的大湾村,一村老少都来了。85岁的刘冰堂泪如雨下:这伢子,从小就是个“善人”!小学校组织学生给敬老院捐煤球,规定每人两个,8岁的勇伢子用编织袋装了6个。80多岁的伍红妹房子被冲毁,勇伢子接连一个星期,天天来帮她收拾砖瓦木料……
“我教过的学生中,黄勇不是学习最好的,却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朱享金是黄勇的中学校长。他还记得,黄勇上学时曾省下26元早餐钱给家境贫寒的同学交学费。黄勇牺牲后,这位一直为升学率劳神的老校长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今天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品质,怎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个青春的生命消逝在漩涡中,关于生命和青春的思索从湍流中升腾。
和所有年轻人一样,黄勇追求时尚、渴望创造、崇尚自我设计,读中学时就喜欢上网、蹦迪;到了部队,曾利用假日组织战友们搞“野外生存”训练。他曾憧憬,退伍后,要么当个汽车美容师,要么去攻读心理学。
与一些年轻人不同,黄勇更懂得脚踏实地的意义。他在日记中写道,“现在讲奉献,不是叫你把命掏出来,而是要身体力行地去干”。他在一言一行中完善着自我,调整着步履。
捂着军用胶鞋在机场连续工作,干机务的几乎都长脚癣。部队规定,不在岗时可以穿拖鞋。黄勇一双木屐,“嗒嗒”响了一路。
见团政治处主任陈斌盯着自己的脚,黄勇赶忙解释,部队统一发的塑料拖鞋不如木头的干爽。
几天后遇到黄勇,还是一双木屐,只是没了响声。小伙子抬起脚:鞋底,钉上了一层胶皮。这事谁都没有再提。黄勇牺牲后,陈斌去给他整理遗物,推开宿舍门,一眼看见床底下,一双拖鞋不知何时已经悄悄换成了塑料的,泪水顿时蒙住了眼睛……
对于青春与生命,黄勇有着自己的理解———
“人,只能活一次,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用这难得一次的机会,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生活呢?我相信,我会活得很精彩。我要活出自己的人生意义。”
他的读书笔记中,抄录着塞缪尔·厄尔曼的一段话:青春不是生命的一段时光。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指不懈的干劲,丰富的想象力和滚烫的情怀……在你我的心底,都有一座无线电台,它能在多长时间里接收到人间万物传递来的美好、希望、欢乐、鼓舞和力量的信息,你就会年轻多长时间。
生命只有一次,青春总共一回。它的光焰却可以超越时空,暖着周围的人,照亮前行的路。
2003年7月31日,黄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被追记一等功。2003年9月,广州军区空军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向黄勇同志学习的决定》。2004年2月,空军党委作出决定,向“自觉践行党员先进性的好战士”黄勇学习。
战友们至今不愿称黄勇“烈士”。他的床依然保留着,被子刀削般整齐。每晚点名叫“黄勇”,一个中队的官兵齐刷刷答“到!”
王瑛,黄勇从漩涡中奋力托起的大学生。当时,他已昏迷,不知恩人啥样。时隔半年,他还经常做梦,生与死的边缘,总有一双手在向上推着自己。
见到黄勇的女友时,这位衡阳医学院的学生没有更多话语,拿出一首小诗。我们的思绪,又被搅动。
《如果有来生———给恋人黄勇》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你/作为我的恋人
有情的你托起了别人的生命/无情的水吞噬着所有人的心/如花的生命纵然宝贵/但在你跳入的那一刻/你把它交付给了别人/你给予了另一个完整的家/你给予了另一对完整的恋人
我想你是一只猫/因为传说中/猫有九条命/所以我看得到/蔚蓝的天空中你那可爱的面容/我听得到/温暖的空气中你那爽朗的笑声/你和我之间/只有地球仪上的柳州和衡阳/转一圈你就来到了我的面前……
无愧于时代的英雄(短评)
黄勇,为抢救落水大学生牺牲的空军战士,他短暂的一生,如同一曲昂扬的生命赞歌,每个音符都闪着动人的旋律,展现出新一代青年的高尚情操。黄勇热爱自己,但他更热爱这个社会,在生死关头能够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迸发出人性中最夺目的光辉。黄勇是时代哺育的英雄。他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从小生活条件优越,没有太多坎坷经历。他入伍前没洗过衣服,他哼唱着流行歌曲踏入军营。是军营和社会,给予了他丰富的滋养,他的成长轨迹体现着新一代青年的各种优点: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勤学善思、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奉献社会、奉献人民的价值追求;注重修养、自我完善的道德水准;崇尚英雄、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淳朴善良的传统美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念与符合军队特殊职能要求的行为规范的完美结合,他无疑是人民解放军涌现出的许许多多英雄模范中的杰出代表,一个无愧于时代的青年英雄。
虽然再高的荣誉也换不回英雄的生命,一缕英魂会在生者心中永存。它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年代里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是大有作为的一代,能够继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新时期赋予的历史使命。
文章来源:(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