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反腐倡廉思想理论观点概述
打印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反腐败斗争处于重要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个主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积极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规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实践证明,胡锦涛同志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是对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指导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也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警钟长鸣,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的状况,导致共产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从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健康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利条件和坚强保障。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已经充分表明:“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我们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认真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失去政权的深刻教训,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本身就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就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才能形成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我们一定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抓好反腐倡廉建设,是关系执政党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抓好了,反腐倡廉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就有了坚实基础;反腐倡廉建设抓好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就有了重要保障。要“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各个方面。”  

 

    二、正确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判断形势,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  

 

    科学判断形势,必须充分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效。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有利。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认真解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呈现出系统治理、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科学判断形势,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当前,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易发多发的状况仍未改变。腐败活动正在向一些关键领域渗透,向一些社会领域扩散。高中级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严重,利用职权为特定关系人谋取非法利益问题比较突出。一些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腐败、生活腐化于一身。违纪违法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新兴经济领域案件和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作案呈上升趋势。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少事件和事故背后隐藏着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一些领导干部仍存在不廉洁问题。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果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而又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最终就必然会危及到党执政的基础,危及到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础。  

 

    科学判断形势,必须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我国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尚未根本消除。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产生的。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得以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必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努力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中国共产党是有力量、有办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的。我们既不能因为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成效而对存在的问题掉以轻心,也不能因为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就否定我们的工作成绩,更不能由此得出“腐败越反越厉害”这样的错误结论。  

第  [1]  [2]  页

文章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


上一条: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下一条: 创新服务机制 优化政务管理 着力构建高效便民的三级政务服务网络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