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一毫私意自蔽”语出南宋朱熹所著的《中庸章句》,其意思是不要因一点点私心私欲而蒙蔽自己。私心者,一己之欲也;自蔽者,蒙昧不明也。人若为私心所困,则如明镜蒙尘、雾障千里,难见本真,终致迷失自我,误入歧途。
私心既生,则自蔽随之。《大学》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言正为自蔽之状。人若为私心所困,则智昏神乱,是非难辨。有的对自己产生的私心充耳不闻,自认为私欲不会影响公心,实则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有的在小事小节上失守,突破“底线”“红线”,放任自流、自我蒙蔽。因而,不以一毫私意自蔽,需从破除“掩耳盗铃”之愚、摒弃“放任自流”之弊入手,方能达致清明之境,实现心底无私天地宽。
掩耳盗铃者,自欺之极致也。“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私心愈大,则公心愈小,私念一多,则公念必少。诚然,由私欲引发的不公、不廉,当事人并非没有认识,但若是怀有不痛不痒、不深不透、不温不火的态度,甚至企图蒙混过关、逃避监督,带来的必然是自我麻痹、掩饰问题、敷衍了事。破除“掩耳盗铃”之愚,就要敢于正视私欲,摒弃刚愎自用、闭目塞听,不一味掩饰问题、虚与委蛇,坚决去私心、遏私欲、克私利,不断强公心、立公事、谋公利,真正做到去所私以行大义。
放任自流,看似洒脱,实为另一种形式的自我蒙蔽。回避问题,小错引发大错,量变引起质变,最终积重难返。纵观一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他们往往对“底线”“红线”没有清醒认识。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就这点私欲、这点爱好,吃吃喝喝没事,收红包礼金无妨,只要不拿巨款,就不会犯大错误。但殊不知,在吃喝享乐、小收小拿中,自身的思想观念已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在私心面前定不住神、立不住脚,贪欲的闸门一旦打开,就会愈陷愈深。给私心私欲贪腐行为“定规矩”,实则是开口子。因此,要以“祸患常积于忽微”之心对待小事小节,秉公道、去杂念、废私心,真正做到不为物役、不贪享受,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去私意方能不自蔽。毋庸讳言,党员干部有自己的基本权益和利益需求,但决不能同私心、私利、私欲混为一谈。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廓清自蔽迷雾、拂去明镜蒙尘,方能真正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