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基层减负攻坚战持久战
打印

为基层松绑减负,绝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必须常抓不懈的攻坚战、持久战。要打赢这场硬仗,就必须精准识别那些“穿了马甲”的新负担,拿出硬招实招,真正为基层干部“松绑赋能”。

说起基层负担,很多人会想到“文山会海”。但如今,一些负担已悄然“转型升级”,披上了“合理”的外衣。比如,打着“学习取经”旗号的跨区调研,队伍浩浩荡荡,行程紧紧张张,回来却只剩一叠照片和几句“收获很大”;名为“创新创建”的活动,方案精美、口号响亮,却让基层干部熬夜填表、突击补材料,真正的难题反而没空解决。

整治这类“精致”负担,不能停留在“砍会议、减文件”的表面,必须深入“病灶”,进行系统治理。一要先算一笔“成本账”。任何要基层参与的活动,上级部门不妨先算一笔“基层账”:这个会非开不可吗?基层要花多少人力物力来配合?设立这道“防火墙”,才能从源头挡住那些“为了存在感而折腾”的任务。二要让调研交流“带着问题去,拿着办法回”。学习交流不是“公费旅游”,调研考察不能“走秀打卡”。最好是“哪里痛,就看哪”,直奔问题现场,带回能落地的“真经”。三要警惕“伪创新”。现在有些工作,换个“马甲”就叫创新,出新口号就算政绩,搞得基层眼花缭乱、疲于奔命。真正的创新,应该是“怎么有效怎么来”,让基层能把力气花在刀刃上,把群众办事流程优化好,把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摘编自《青海日报》)


上一条:公车轮子不能“跑偏”
下一条:莫让“进一步”沦为责任空转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