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重要活动,李云安就穿上红军装。秦姗 摄
巍巍秦岭,绵延千里。横穿秦岭的傥骆古道,山路崎岖,连通中原沃土和汉中盆地。8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曾多次在这条古道上艰苦转战,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最终胜利到达陕北。
古老的傥骆道见证了那段艰辛的历史,傥骆道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陕西省太白县黄柏塬镇皂角湾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安家的一面土墙上,至今保留着一条当年红军路过此地时留下的标语:春荒到财东富豪家里去分粮食吃。
“我爷和我爹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人,忘不得根!”面对记者,李云安一边擦拭着保护红军标语的玻璃罩,一边介绍道:“这块标语,我们家三代人已经守了86年,这就是我们的根。”
既然追不上部队了,总要做些什么
守护这块标语的原因,要从李云安爷爷的故事说起。
1935年3月,红二十五军从汉中华阳镇北上到太白县黄柏塬镇的二郎坝,李云安的爷爷、湖北籍战士李定慈就在这支红军队伍里。
“爷爷给我讲过,在傥骆古道上的一场战役中,部队伤亡惨重,要不是战友的拼命保护,他可能都活不下来。”李云安给记者讲起他爷爷腿部受枪伤的事。
因为伤势较重,李定慈在当地老乡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养伤期间,他每天都在想什么时候可以归队,担心部队走得太远,自己跟不上。后来,伤口还未痊愈,李定慈就迫不及待地启程追赶大部队。
大概走了有一百多里后,李定慈腿伤复发,实在走不动了。休息时,看见路边土墙上红军留下的一条标语,就想着,既然追不上部队了,总要做些什么。
讲到这里,李云安哽咽了好几次:“爷爷总是跟我说,他忘不了那些牺牲的战友,总感觉他们还在身边,他说不做点什么于心不安。”于是,李定慈决定留下来,守护好红军留下的这条标语。
“爷爷啥都可以忍,但是别人只要一动标语,他肯定会发火。”李云安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在这边和小伙伴打闹。一次,有个小伙伴不小心把我推到红军标语墙上,爷爷刚好看见,那个严厉的表情吓得我再也不敢过来这边玩了。”
为了守护好这条标语,李定慈赶走了想要重新翻修祠堂的财主、劝走了前来捣乱的孩子、放弃了跟弟弟李定秀去福建定居的机会……这一守就是39年。
李云安正在擦拭保护红军标语的有机玻璃罩。秦姗 摄
“就是房子塌了,标语墙都不能塌”
“我敬佩爷爷用一辈子守护红军标语的精神。”李云安告诉记者,1974年的一天,久病卧床的爷爷把家人们召集起来,指着墙上的标语说,“因为有了红军,我们穷苦人家才有了饭吃,以后你们要和我一样守护好这条红军标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1980年的一天,雨下得很大,河里也发起了大水,这条留在土墙上的红军标语眼看着就要被雨水冲毁。
李云安清楚地记着当时的情景:他的父亲李明富先是扛来木头把标语墙支稳,然后找来油毡、塑料布,把红军标语盖住,最后又把自己身上的蓑衣脱下来盖到墙头上,所有的事情干完后,站在雨中默默看着红军标语,全然不顾自己被淋着……
村民吉方兴说,“李明富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房子塌了,标语墙都不能塌!”这件事后,李明富病了好几天。
在守护标语的同时,李明富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红军留下来的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偏远的二郎坝,早些年还没有通车,百姓出行不便,去趟县城来回要步行200多里。每次大家去县里购买化肥、农资以及其他生活用品,李明富都捡最重的背,沿路还要照顾其他人。提起李明富,乡亲们都说:“这个人和他爹李定慈一样乐于助人。”
曾有一个外地游人偶然看到这条红军标语,多次去李明富家软磨硬泡,想出高价买下,连墙带标语一起移走。然而,李明富只是冷冰冰地撂下一句话:“你就是给我一座金山,也别想买走!”
在李明富心里,红军标语不仅是父亲的嘱托,更是自己的命根子。
1982年秋,家里准备翻修房子,李明富用砖头为这块标语墙砌了外墙,三面青砖,盖成了一间偏房,红军标语在土墙上显得更加醒目。
“我爹经常对我们说,以后每年过年都要带娃儿们来这里,给他们讲讲红军的故事,讲讲你爷爷的故事,这要作为咱家的规矩传下去!”李云安说。
“让更多的人知道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
“自从我嫁到他们家以后,老爷子给我讲得最多的就是红军标语的故事,还让我教育好孩子,以后也要保护红军标语。”李云安的妻子说。
2008年,李明富老人去世了,他的儿子李云安又接过了守护红军标语的重任。
“咱不是专业的,也不知道有啥办法保护好红军标语,于是就东奔西跑,寻求好的保护方法。”
为此,李云安多次找到太白县文化馆的同志,汇报保护红军标语的情况,咨询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加以保护。
“记得有一次雪下得特别大,我坐班车去县城办事,碰上李云安,问他去干啥,他说去县里相关部门咨询如何维护红军标语,他说这已经是第三次为这事去县里了。”村民蒋万清说,李云安这种精神让他特别佩服。
在太白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县文化馆给这面红军标语墙装上了有机玻璃罩。
如今,这里已成为“太白县国防教育基地”“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白县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李云安自告奋勇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不管游客来的人数多少,李云安总是热情接待,不厌其烦地讲述着傥骆道上那场战斗以及红军队伍在二郎坝带领群众开展的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劳苦大众的故事。
“自从当上村支书,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2017年,李云安当选为皂角湾村党支部书记。除了义务讲解外,他在实际工作中,克服重重困难,带领乡亲们致富。
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皂角湾村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养殖,并利用黄柏塬天然的生态优势发展旅游业。经过3年的努力,皂角湾村5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收入从3000 元涨到1.7万元。
“人,忘不得根!我不但要把红军留下来的宝贵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更要用在实际工作中,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过上好日子。”带领乡亲们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李云安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