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 一百年
打印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画卷中,延安同时以“落脚点”和“出发点”的姿态,以十三年的时间为坐标轴,在百年党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5年10月19日,从江西出发的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自此,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不仅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更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

树高千尺,根扎沃土。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看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强大召唤力,也看到大生产运动的轰轰烈烈;听到“天下人心归延安”的时代呐喊,也听到《黄河大合唱》的雄壮嘹亮;我们看红旗漫卷,也看风雨苍黄,更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从这里喷薄而出。

从凤凰山到杨家岭,从转战陕北到东渡黄河。我们追寻一个个“红色地标”,追随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足迹,追问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

血脉相连,骨肉相依。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莽莽苍苍的黄土地,每一寸都饱含着陕西儿女的血与泪、魂与魄。

在延安这片热土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使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十三年,留下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励精图治的记忆,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灿烂华章。

这既是一种历史的巧合,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十三年,镌刻在百年大党的历史年轮中。延安时期是百年党史教科书中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篇章之一,延安也因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而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行的红色灯塔。

十三年,浸透在共产党员的血脉里。这片土地绘就了党的事业空前发展的壮阔画卷。共产党人不断锤炼意志、匡正作风,以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新的精神气魄,涵养清廉之风,铸就为民之魂。

多少悲壮,多少豪迈,多少光荣。十三年百炼成钢,一个真理颠扑不破:延安窑洞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和延安精神的光芒,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多少曲折,多少探索,多少奋斗。十三年长歌浩荡,一个信念更加坚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十三年早已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它以雄辩的事实向世人证明: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真如铁,恰是信念如铁、意志如钢;从头越,且看风光无限、前程似锦。


上一条:十三年 十三个地方
下一条:陕西省纪检监察史事回眸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