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崇德尚廉的三秦最强音
打印

2021年6月1日晚,中国国家话剧院,几声高亢激昂的黄河纤夫号子,拉开了话剧《路遥》晋京首演的帷幕。

舞台上,壮美的九曲黄河奔腾咆哮,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特质,也将作家路遥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人格力量跃然呈现,意蕴深沉,激荡人心,让人久久回味。

《路遥》成功在京演出并全国巡演,是陕西省纪委监委打造“一戏一剧一片”廉政文化精品项目、更好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在陕西省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大优秀廉政文化资源挖掘力度,全力推动廉政文化精品建设,不断加大廉政文化传播力度,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注入强劲动力。

文化滋养

推出廉政文化精品力作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关乎人,关乎人的情感,并能引起人的共鸣。话剧《路遥》是继新编秦腔廉政历史剧《关西夫子》后的又一精品力作,既是对那一代向着幸福不断前行的奋斗者的赞歌,也激励着今天的观众奋勇拼搏,走出更辉煌的人生之路。

用精神创作精品。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以东汉大儒杨震为代表的众多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为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他们的崇高风范和高尚品德,如同闪耀的星辰,照亮了夜空,照亮了大地,催人奋进。

2019年,陕西省纪委监委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廉政文化精品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全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廉政文化精品。

以精品奉献人民。近年来,陕西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先后支持创作推出新编秦腔历史剧《天地粮仓》、大型反腐倡廉现代剧《芝兰花开》、话剧《麻醉师》《共产党宣言》、红色剧目《延安保育院》《延河谣》、电影《黄克功案件》《钱学森》等一批优秀廉政文化剧目和廉政题材影视作品,还编辑出版了《三秦廉话》《经典家训品读》等精品书籍,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

2020年10月21日,一场以“秦风颂廉”为主题的廉政文物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精彩亮相,包括何尊、四十三年逨鼎等在内的百余件(套)馆藏珍贵文物,讲述了陕西历史上关于“廉”与“廉政”的制度、文化以及典型事例和生动故事,让廉政文化的多元表现更具内涵、更有看点、更富创意,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

文物静默,却非无声。2003年出土于宝鸡市眉县杨家村的四十三年逨鼎,曾“受邀”登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博物馆时光”栏目,刻在这尊青铜器身上的316个铭文,还原了西周时代周宣王对监察官单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的场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四十三年逨鼎铭文中蕴含的任官以廉、为政以德思想,体现了中国先民的政治智慧,同时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

“你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能贪图享受而放纵自己;你是监察官,要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不要欺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百姓;审理案件要明辨是非,公平公正……”祖先留下的文字,像是一场跨越2800多年的“遇见”,展示着中华先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

用明德引领风尚。从新编秦腔廉政历史剧《关西夫子》到电影《柳青》,从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到专题片《廉鉴》,陕西卓有成效地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不断探索和丰富廉政文化“活”起来的内涵,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立德行善。

史书万卷,无非是“家国”两字。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所展现的浓烈的家国情怀,深刻地影响着陕西的官风、民风、文风和社会风气。从历史中走来的他们,既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

在三秦大地的沃土上,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营养是廉政文化的广袤原野,红色革命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是廉政文化的宏阔蓝天,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凝聚思想共识,廉政文化精品项目正在走深走实,不断融入陕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实践之中。

主题巡演

唱响廉政文化时代主旋律

沧海横流有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陕西省纪委监委打响“廉政文化三秦行”巡演品牌,从更深的层次、更宽的领域,不断拓展廉政文化建设内涵,培育全社会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崇德尚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有群众的积极参与,廉政文化才有氛围,才有根基。2020年6月,现代廉政豫剧《荷塘清清》在宝鸡首演。全剧通过权与法、理与法、情与法的较量,塑造了一群血肉丰满、情深义重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奉公的感人形象,揭示了廉洁带来幸福、贪腐必致毁灭的深刻道理,让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警示教育。

从2019年到2020年,“廉政文化三秦行”共巡演46场,通过现场观看、电视直播、网络直播、手机APP直播等形式受众达62万余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廉政文化如何触及人的思想,廉政理念如何自觉地转化为人的行为,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话剧轻喜剧《家风》通过钱、李两家不同的家风对比,体现出良好家风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重要性,夯实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音乐剧《余子俊》通过讲述明代能臣余子俊“立三边雄镇,建塞上江南”的壮举,让更多党员干部受到启发和鼓舞。

一部部作品,就是一堂堂生动深刻的廉政教育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滋养初心、淬炼灵魂,让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话剧《路遥》剧照。(西安话剧院供图)

借助新媒体力量,廉政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也在不断提升。陕西省纪委监委在全省持续开展“清廉中国”微视频征集活动,同时面向全省征集“三秦之光 — —传统文物中的廉政故事”“本色 — —红色革命文物中的廉政故事”“三秦好家风”等系列微视频。其中,宝鸡市纪委监委制作的“宝鸡青铜器中的廉政文化”系列专题片,安康市纪委监委制作的VR《隔空遨游安康博物馆》都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进行了展播。

国以家为基,家以廉为贵。2021年4月21日,陕西省纪委监委联合省妇联组织召开“德润三秦”家风建设活动工作协调会,面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发布《陕西省“德润三秦”家风建设活动倡议书》,正式启动“德润三秦”家风建设活动。

良好的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防腐拒贪的“防火墙”。全省党员干部通过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主动到革命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家风展示馆等地参观学习,积极与家庭成员互致廉洁寄语,积极参与家风微视频、微动漫、公益广告、小品、歌舞等家风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制作,勤写勤记优秀家规家训和红色家风故事等形式,做“立家风”的引领者、“践家风”的行动者、“书家风”的示范者、“议家风”的倡导者、“诵家风”的参与者、“扬家风”的推介者,为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廉洁地标”

打造特色廉政教育阵地

2021年4月7日,陕西省纪委监委领导班子先后来到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瞻仰革命旧址,回顾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宝贵经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敢于向一切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问题开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陕西省纪委监委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用好廉政教育基地“活”教材,打造党风廉政教育的新阵地、新名片、新地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2021年6月10日,陕西省纪委监委机关以“庆祝建党百年·赓续革命精神”为主题,组织党员代表赴眉县扶眉战役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党旗前,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在这里回响。

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是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陕西省纪委监委2018年按照“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展品丰富、陈列先进、影响广泛、作用显著”的标准,对全省26个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按照“淘汰、提升、新批”原则,重新命名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20个;2019年,指导宝鸡市建成廉政教育展馆,并命名为“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截至目前,该基地累计接待省内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观团体264批次,教育党员干部1.3万余人次。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李象群创作的雕塑《旗帜》。(延安市纪委监委供图)

在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延安革命纪念馆,“铸魂 — —延安时期的从严治党”大型专题展览已累计接待观众 160万人次,激发起人们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在省级廉政教育基地韩城司马迁祠,“风追司马”廉政展馆通过司马迁笔下的公仪休婉拒送鱼人、虞公利令智昏终灭国等故事,把人们带入历史情境,让丰富而深刻的古代廉政文化入脑入心。

在市级廉政教育基地佳县神泉堡革命旧址,重温“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毛泽东题词,广大党员干部立志紧绷“廉洁弦”、常敲“拒腐钟”,永葆清廉本色。

廉政教育基地融教育和引导功能为一体,将廉洁元素与当地民风民俗、家训家风等结合起来,串珠成链,成为点缀在三秦大地上的一个个“廉洁地标”。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加持下,清廉元素展现出别样风采,廉政文化吸引力日益增强。陕西省纪委监委融媒体中心推出“打卡廉政教育基地 学悟党史筑牢根基”微视频创作展播活动;旬阳县红军纪念馆开设VR网上展馆,增强了党史教育的欣赏性、参与性、体验性,弘扬了廉洁文化,涵养了廉洁力量。

精神传承

为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迢迢复兴路,熠熠民族魂。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延安时期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伟大时期。从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到1948年3月23日中央机关东渡黄河离开陕北,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走过13年峥嵘岁月。

2021年6月30日,陕西省级领导集体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共同回顾延安时期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波澜壮阔历程。延安时期是百年党史中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篇章之一,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陕西省纪委监委立足百年历史新起点,紧扣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以延安、照金、马栏等地的红色资源为依托,把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纪律要求和奋斗精神,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相结合,让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为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2021年5月21日,由陕西省纪委监委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电影《柳青》在全国院线公映,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电影《柳青》讲述了作家柳青扎根皇甫村14年,创作出经典长篇小说《创业史》的故事,再现了柳青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以及他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艺术成就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

电影《柳青》中的一幕。宋雨 摄

影片以晨光之中柳青和女儿刘可风的对话开篇:“人这一辈子,不经过千锤百炼,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影片结束时,柳青面向广阔的关中大地说道:“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置于观众眼前的,是一次关于精神世界的探索。

“这部影片是一部集感动人、教育人、启发人、塑造人为一体的精良作品。”不少党员干部表示,要以柳青为镜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伟大的精神代代相传、永不磨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联结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共同支撑起14亿多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雄伟大厦。陕西省纪委监委通过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根”与“源”,充分彰显红色基因的“形”与“神”,不断强化对全省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真正把清廉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

打铁必须自身硬,挽住云河洗天青。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奋发向上的时代新风,具有陕西特色的廉政文化精品建设,已成为推动全省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崇德尚的“最强音”激荡在每一个三秦儿女心中。


上一条:韩城:黄河万古流 廉脉续千秋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