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伉俪”的家国情怀
打印

六十多年前,年轻的俄语教师周淼冬跟未婚妻徐婉珠随着交通大学西迁,来到了西安。在这里,他们成家、立业,展开爱情与理想的双翼,挥洒青春年华,致力教书育人,演绎了一段家国大爱背景下、平凡质朴却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

故事还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说起,宜兴青年周淼冬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俄文专科学校(大连俄专)毕业后来到上海,到交大任教。他的未婚妻、也是大学同学的徐婉珠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任教。虽然是异地恋,但心中的思念却让这对志同道合的恋人感情不断升温,分隔两地的3年间,他们平均一周一封信,倾诉爱情,相互鼓励,青春的阳光照在两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心里,面前的生活是一条坦途。

就在这时,根据国务院部署,交通大学将迁往西安。为了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教师可将家属带上随校西迁,爱人不在一起的可以调动。

1955年4月25日,周淼冬在上海给远在哈尔滨的未婚妻徐婉珠寄出一张明信片,告知学校搬迁的决定,明信片上写道:“最亲最的婉,来信收到,得知你教学工作得到学员们的爱戴,为你高兴。望你继续努力,爱护好自己的身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同学们对我的工作也很满意,我要继续努力……接到通知,我校要西迁要扎根西安,学校鼓励我们带上家属一起去,你是否同意和我一起前往大西北,贡献我们的力量?”

这是一封事关人生前途的询问信,也是一道理想与爱情的选择题,徐婉珠的答复是“愿意”。于是周淼冬向学校提出申请,请求将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的未婚妻徐婉珠调来交大。“我们俩都是党和国家一手培养出来的青年知识分子,理所当然地衷心拥护党的决定,积极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举家迁到西安扎根。”周淼冬说。

“1956年8月,我们俩回到久别的故乡江苏宜兴,处理掉家中的物品。九月下旬,我们带着婆婆以及上初中的妹妹,告别鱼米之乡的江南,乘5个多小时的轮船到达无锡,接着登上西去的列车。”徐婉珠教授回忆说,经过两天一夜的旅程,疲惫不堪的他们才到达西安火车站。因为当时没有公共汽车可以乘坐,他们坐了两辆人力三轮车,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才到达交通大学校园。同年,他们两人结婚,从此在古城扎根,在之后的几十年教学生涯里,周淼冬夫妇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外语人才,还编纂多部教学书籍。“我们两个人是志同道合,书一起编,工作一起做,相互扶持。”徐婉珠教授说。

从事俄语教学期间,他们夫妇参加编写了《俄语教科书》《俄语语法》《俄汉对照通俗科技文选》《科技俄语语法及翻译法》《泛读文选》等书籍。改教英语后,又编写出版了《大学基础英语读本》《四、六级词汇测试3000题》《阅读理解模拟试题》《英语词汇强化训练》等书籍。

为帮助大学生、研究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熟悉和使用科技英语,两人又编著了《英汉科技表达词典》,199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该书荣获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转眼就是几十年。2018年“七夕”之夜,周淼冬夫妇受邀做客央视三套特别节目《天下有情人》。“我们是1956年来的第一批西迁教授,她当时毫不犹豫地跟我一起来到了西安,让我很感动。”周淼冬教授拉着爱人的手说。

六十多年来,周淼冬夫妇当年的信件、结婚证都已经泛黄,但依然是两人心中最珍贵的东西,被完好保存至今。

当年,没有发达的通信条件,表达心意只能通过信件,正是在这样“不方便”的条件下,两人的爱情方显得格外浪漫与动人。

其中徐婉珠的一张照片背后写着这样的字:你的婉有改变吗?

从明眸皓齿到白发苍苍,如今周淼冬教授已90高龄,徐婉珠教授也88岁了,他们在一起60多年,携手走过了“钻石婚”,却依然像年轻情侣一般恩爱如初,那个亲密的爱称“婉”,就这样被周淼冬教授轻轻唤了65年。家中有一张相片,周淼冬教授细心地为妻子梳头,而妻子虽满头银发,表情却依然如少女般娇羞。这对“西迁伉俪”的感情始终纯净美好,家庭生活和谐幸福。他们的孩子也很优秀,在父母的影响下,工作努力,事业有成,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他们的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能够把家国大爱与个人命运、爱情理想结合在一起,特别令人感动和钦佩。”西安交大一位年轻教师说。(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上一条:心系秦腔家更暖
下一条:用双脚开创幸福人生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