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难、邮寄难,这样的场景曾是榆林市横山区偏远山区群众售卖农产品的日常写照。如今,在横山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该区交通运输局拿出了“硬招实招”,一场“交邮融合”的变革正让山乡焕发新的生机。
“以前孩子上学要走两小时的山路,现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客车,再也不用黑天半夜赶路了。”近日,横山区殿市镇五龙山村村民望着停在村口的白色客车说道。今年以来,在横山区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区交通运输局组织恒泰集团通达公司投入18辆新能源客车,共开通42条“村村通”线路,像毛细血管般延伸至全区最后87个未通客车的行政村。48辆通村客车每日往返,精准对接村委会、卫生室、学校、集镇等区域,每年426.7万元的通村补贴让这项民生工程真正“通”到了百姓心坎上。
在横山汽车站农村客货邮综合服务点的货架上,放着小米、绿豆、羊肉等农特产品。“现在客车每天帮我们捎带农产品进城,当天就能送到客户手里。”党岔镇马坊村一位村民边打包货物边笑着说。横山区纪委监委督促区交通运输局创新“交邮融合”模式,为全区18个镇(街)和214个行政村设立了寄递物流服务站和寄递物流服务点,在保证运营安全前提下,重新发掘车辆的可用空间,推动客运车辆捎带邮递快件,实现“一线多运、一车多用”。每年30万元的“交邮融合”补贴,以及施行群众免费捎寄日常生活用品和小件农副产品等惠民政策,促进了县城和山区群众的物流往来。自开通城乡资源双向流通渠道以来,不仅解决了14万群众出行难题,更让横山羊肉、大明绿豆等地理标志产品搭上了时代的“快车”,大大提升了农副产品流通效率,让山区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也让老百姓的“山货”出了山、更多的“城货”进了村,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横山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