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纪检监察协会学习资料(2024年第10期•总第10期)
打印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加快构建数字纪检监察体系,深入推进大数据、信息化建设,着力解决数据重复填报等难点堵点问题,以科技赋能正风肃纪反腐各项工作。江西省纪委监委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领导主抓重点工作,通过创新大数据监督工作机制、构建大数据监督网络体系、研发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精准研判政治生态、及时预警廉政风险,为纪检监察各项工作插上智慧翅膀。重庆市纪委监委紧盯公权力监督中的堵点难点,以构建数字纪检监察体系为牵引,研发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动态掌握监督信息、定期研判行业问题、精准预警廉政风险、靶向开展专项监督,科技赋能助力日常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江西省纪委监委构建大数据监督平台助力精准监督

江西省纪委监委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突出领导主抓、强化统筹谋划,创新构建大数据监督平台,强化信息技术赋能,累计产生预警10余万条,助力反腐败防线前移,推动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一、加强统筹谋划,创新大数据监督工作机制。委主要负责同志就信息化工作指示批示50余次,要求创新大数据监督理念、制定一揽子方案。目标思路上,明确大数据监督目的是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日常监督预警,及时发现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实现路径上,推动汇聚公权力部门数据资源,通过数据碰撞分析发现公权力运行异常情况,实现自动预警提示。应用场景上,要求监督检查部门结合联系地区单位实际,聚焦“小切口”搭建监督场景,深化实化监督事项。持续加大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力度,深入开展大数据分析、电子数据调查实战练兵。开展信息化“金点子”、精品监督模型等评选活动,将信息化、大数据应用能力作为年轻干部评优评先、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

二、强化系统集成,着力构建大数据精准监督网。深化系统平台建设。围绕数字监督检查、数字审查调查、数字为民服务、数字综合管理、数字辅助决策等方面,建成集成统一的大数据监督综合平台、衔接综合办案、OA办公、视频会商等13个应用系统,初步构建起贯通全流程、全要素数字纪检监察体系的“四梁八柱”。丰富监督数据库。建立数据分级分类、授权管控机制,围绕监督对象权力运行事项,外部共享市场监管、自然资源、乡村振兴、公共资源交易、民政、财政、审计等20家单位40类公共数据资源,内部定向采集信访、党风、案管、监督、巡视等部门有关数据资源,形成24亿条基础数据的监督数据库。强化应用系统贯通协同。以大数据监督平台为依托,贯通廉政档案、派驻监督、巡视整改等应用系统,集数据收集、研判、预警功能于一体,推进监督信息化。以综合办案平台为枢纽,衔接一体化协查、办案数据分析、电子数据调查、案件审理等应用系统,助力案件查办工作。纵向打通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统建业务系统数据接口,横向打通大数据监督平台与综合办案平台数据接口,实现数据驱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三、加强预警处置联动,推动日常监督提质增效。加强日常监督预警。依托平台数据,围绕公权力运行,着力实现对领导干部及其近亲属经商办企业、关联交易、裙带关系、移居境外、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记录等8类情形的实时比对、自动预警,已产生预警信息1000余条,推动及时处置、整改落实。深入研判政治生态。依托大数据监督平台,汇总分析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信访举报、谈话函询、亲属经商办企、人物关系图谱等情况,多维度政治画像,综合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情况,纪检监察机关报告“三重一大”决策执行和日常监督、政治生态分析,审计报告等,可自动生成分析报告,为强化监督提供支撑。提高服务领导决策能力。针对突发舆情、重大事件,组建大数据分析小组,综合研判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领域问题,有效服务领导决策。比如,围绕纠治特权行为,梳理分析近3年全省公车违章情况,查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问题表现与趋势变化,推动分类施策、系统施治。

四、大力研发应用场景,推动提升专项治理效能。以“小切口+大场景”为抓手,聚焦国企、农业、教育、医疗、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研发12个专项监督场景,深入分析行业领域乱象背后腐败和作风问题,推动专项治理走深走实。比如,围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研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监督场景,发现利用EPC方式限制潜在投标人、违法分包转包、干部插手项目等6类突出问题,立案254件334人,留置49人,追赃挽损4.7亿余元。针对工程建设领域乱象,研发专项监督场景,推动全省专项整治,依法依规处置违规“挂证”927人,注销注册建造师2.4万余名,健全招标投标试行运用信用评价结果、施工许可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等一批制度规范。

重庆市纪委监委探索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科技赋能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纪委监委紧盯公权力监督中的难点堵点,运用大数据思维,运用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共享信息、研判问题、及时预警,科技赋能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市上线试运行营商环境、四风监督、惠民惠企资金补贴等3个监督场景以来,预警12981条、办结1014条,查实918条、查实率90.53%,处理人员131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人。

一、以综合场景应用为导向,体系化谋划大数据监督应用整体框架。一是聚焦“实战实效”,突出“监督有感”。做实“点上能力”,精准发现问题,抓早抓小,查处个案,形成震慑;做实“面上趋势性分析”,汇聚大数据监督成果,按照数据预警类、调查核实类两个主题,分区县、行业、系统等不同维度,汇总呈现趋势性问题,为各单位针对性牵头推进专项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二是突出监督框架的整体性协同性。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行权部门数据基础情况,一体谋划10个共性场景,按照“一件事”思路,体系化集成数据采集、数据建模、预警提示、核查办理、处理结果等环节,形成闭环监督应用,一屏掌控工作情况。后期迭代升级过程中,不断优化功能性、操作性和子场景内容丰富性。三是贯通现有监督应用平台。对上贯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将相关政务数据(惠民资金补贴发放数据等)自动推送“监督一点通”平台公开公示栏目,发挥群众监督优势;对外贯通“渝快政”和数字政务“民呼我为”应用,将“监督一点通”平台有关投诉事项对接分流至“民呼我为”应用办理模块,办理结果同步更新到群众手机端;将群众“随手拍”监督数据汇聚到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开展数据分析并预警提示,扩大使用群体范围,夯实综合应用场景。

二、以“点上应用”为抓手,赋能监督工作提质增效。一是严肃查处数据背后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在“四风”监督场景中,汇集财政、税务等综合数据和车辆基本信息,通过建立分析规则,自动实现数据碰撞,预警提示异常行为。市纪委监委某派驻纪检监察组在点对点核查预警问题时,以预警加油卡号为指向,顺藤摸瓜发现下属事业单位职工累计利用油卡套现数十万元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案件正在办理中;某区县纪委监委以预警异常行为为切入点,安排人员认真核查,发现未曾掌握的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案件正在办理中。二是探索建立行权“风险责任库”。分环节梳理廉洁风险,指引线下核查工作。如,惠民惠企资金监督应用预警提示某村社长涉嫌冒用脱贫户身份违规领取D级危房补助资金问题,承办部门以廉洁风险为指引,统筹线下核查工作,锁定村党支部书记、镇城建办主任、联系村领导3名责任人,分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三是优化工作流程,推动监督提质增效。落实全流程闭环管理,将原来各类专项检查、人工数据筛查、线下交办流转等20余个环节,通过数字化整合为问题分析、问题预警、问题处理3大模块10余个环节工作,形成“数据汇集—对比分析—异常预警—线下核查”的监督闭环,极大提高监督发现问题能力和核查效率。

三、以“面上提升”为目标,全面提升管党治党工作。一是精准定向开展专项整治。定期分析研判各监督场景发现的问题,按问题数量、问题环节分地域、单位统计排名,针对性开展地域性、行业性专项治理。某区县通过系统监测发现重复领取、骗取套取退耕还林资金问题高发,赓即开展专项整治,发现并整改签订退耕还林虚假合同、虚报补贴面积、虚假验收等共性问题7个,追回资金12.75万元。在营商环境监督场景中,预警发现并查处某区市场监管所王某刁难群众办事案,推动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窗口作风专项治理,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提高主动服务意识。二是做实“后半篇”文章。预警发现并查办了某区交通局工作人员洪某违规收礼破坏营商环境案,推动区交通局深化以案促改促治,积极整改问题,将交通服务审批业务并入区政务服务中心,主动接受监督。三是促进提升治理效能。预警发现企业申请办理“环保辐射安全许可”和“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高频出现重复申请信息,推动主责部门优化服务理念,在西南片区率先实施跨部门联审联办,减少办事环节4个,压缩审批时限18个工作日。


上一条:省纪检监察协会学习资料(2024年第11期•总第11期)
下一条:省纪检监察协会学习资料(2024年第9期•总第9期)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