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泉县人社局工作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老人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礼泉县纪委监委供图)
“我要给你们提个建议!”2024年12月27日,在陕西省礼泉县城市新区小区,瘫痪老人张玉珍的丈夫张新江紧紧拉住记者的手说,“一定要好好表扬一下县人社局的工作人员,折腾了我几年都没办成的事,他们两三天就给办好了。”
这办不成的事,还要从一次日常监督说起。
“我老伴是残疾人,社保年审总是过不了!”“我们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操作,从村里跑到县里,太麻烦了。”……2024年5月,礼泉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大厅社保卡办理窗口察访时,不少群众反映“办点事情要从镇里赶到县里”,存在来回跑、多头跑、耗时长、难解决等问题。
群众“点题”了,礼泉县纪委监委迅速行动,立即向县人社局核实情况,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尽快解决群众这一急难愁盼问题,并充分发挥“室组”联动监督优势,共同梳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等,统一处置思路。
礼泉县纪委监委“派单”后,县人社局高度重视,多次同咸阳市社会保障卡管理服务中心沟通。该中心又积极与陕西省人社厅数据与网络安全监管中心沟通,争取将陕西省社会保障卡管理信息系统权限从县级下放至乡镇。省人社厅数据与网络安全监管中心经过研判表示,在保证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下放。
为了确保信息安全和操作规范,礼泉县人社局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要求乡镇劳保所所长及社保窗口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并作出安全承诺。“我们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社保卡下放业务及信息安全培训小分队,上门一对一培训,现场手把手辅导,确保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密码修改业务。同时,根据培训宣讲总结的经验,制定了《礼泉县社会保障卡服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礼泉县人社局信息科科长侯浩男说。
“点题”“派单”的工作方式,使监督任务更加具体、监督靶心更加聚焦,也让基层工作有了抓手,监督效果更加凸显。
在礼泉县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县人社局按照群众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全县12个镇(街道)、4个社区建立分账户,让群众在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可以就近办理修改实体社保卡密码等业务。截至2024年12月底,该县已有24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便享受到了便捷、暖心的社保服务。
“你看,现在修改社保卡密码多方便,在家门口就能把事办成。”在礼泉县赵镇便民服务中心的社保窗口,高云军只花不到1分钟就改好了社保卡密码,便捷的体验令他连连称赞。
“我们可以等群众,但绝不能让群众等,要让群众无论啥时候来都能办成事。”赵镇宣统委员程嘉平表示,考虑到乡镇居住的老年人居多,镇便民服务中心延长了工作时间,同时在每个服务窗口都公示了干部的联系电话,以便24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
礼泉县在完成社会保障卡管理信息系统权限从县到乡镇的下放后,县纪委监委督促县人社局靠前服务,针对特殊人群的需求,提供社保年审上门服务,让群众在家里也能办成事,进一步打通特殊人群社保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礼泉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以下简称“经办中心”)积极响应,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工作人员深入12个镇(街道)69个行政村,进村入户,面对面为215名特殊群众办理了社保业务。
71岁的瘫痪老人张玉珍,因行动不便导致社保卡一直未激活,自2022年1月起无法领取养老金。了解情况后,经办中心联合银行工作人员上门为她办理了社保卡激活业务。
77岁的王莲菜老人,因面部烧伤无法通过手机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经办中心工作人员到田间地头找到正在劳作的她,现场完成了资格认证。
石潭镇南其村的刘景成老人,由于长期在外工作且对政策不熟悉,多年未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人员得知他返回家中后,立即上门协助完成资格认证,同时补发了2021年至2024年的养老金。
……
从“群众点题”到“群众点赞”,礼泉县在社保服务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据了解,礼泉县纪委监委统筹“当下改”和“长久立”,督促推动县人社局针对排查出的问题举一反三、查找漏洞、建章立制,持续提升干部作风能力,修订完善了《礼泉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内控控制实施细则》等6项制度,确保社保服务改革措施能够长期有效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