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陕西省靖边县龙升路便民服务摊点内,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烟火气扑面而来。
“以前没有固定摊位,天天想着怎么才能占个显眼的好摊位,有时候还因为占摊位和别人争执。现在好了,有了自己的摊位,晚来会儿也不着急了……”在便民服务摊点的一个摊位上,卖水果的王小良一边忙着给顾客称重一边说。
不久前,靖边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来到长城路片区开展走访调研时,不少流动摊贩向工作人员倾诉找摊位的难处。小小的摊位,看似微不足道,却承载着一个个家庭的生计与希望,维系着他们的生活。
经了解,该处地段有很多流动摊贩占用人行道,造成脏乱差、道路拥挤的现象,让城管部门的工作陷入两难境地:单纯采取“管”的手段,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无法满足摊贩的生存需求,反而加深了城管和摊贩之间的矛盾,令执法和管理工作更加被动。
于是,靖边县纪委监委将这一问题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依据“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进发展”的闭环监督机制,第一时间将流动摊贩找摊位难的问题反馈给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并明确要求其因地制宜,尽快规范摊位管理。
“流动摊贩的经营情况各不相同,有的专门逢大集来摆摊,有的只做早市生意,有的则专注于晚市。如何在充分利用现有摊位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摊贩的需求,是我们必须要破解的难题。”靖边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
为了维护城市道路整洁和市容环境,同时规范早夜市经营秩序,靖边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等相关单位积极行动,结合“地摊经济”的创新思路,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采取定点划线,明确摊位位置;实行限时经营,合理规划经营时间;推行摊贩自治,充分调动摊贩的积极性;加强城管巡查监管,确保管理有序。靖边县通过设置便民早夜市等疏导点,严格落实“721”工作法(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让管理部门主动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管理者变为贴心的服务者,真正为流动摊贩、果农菜农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在靖边县纪委监委的有力监督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曾经困扰流动摊贩和城市管理者的难题终于得以破解。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摊贩的经营环境,也重塑了城市的管理秩序,更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如今,在龙升路便民服务摊点,两座崭新的遮阳棚搭建了起来,为摊贩和顾客遮挡烈日;130个围桩整齐排列,清晰划定摊位区域;1座临时公厕的设立也为摊贩和顾客提供了便利。此外,相关部门还在积极规划1处临时停车场,进一步完善服务摊点的配套设施。而在建安路、长城路、滨河路及老车站附近,160余个摊位有序设置,基本满足了全县各大居民区的日常生活所需,也解决了县内果农菜农的销售难题,真正让“为民办实事”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