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号”开到了神河镇
打印

7月11日上午7时许,晨雾还未散尽,潮湿的热气已经蒸腾而起,远处的山峦在暑气中若隐若现。一辆大巴驶出乡村公路,停在陕西省旬阳市神河镇社区广场。

“市里医院的专家来了!”得知消息的群众陆续赶来,队伍转眼间就排得望不到头。

车门打开,X光机检查、心电检查、妇科检查、B超检查一应俱全,俨然一个流动的小型乡镇卫生院。车外,15个“流动诊室”迅速搭建起来,26位专家各就各位。

“要搁以前,去市里医院来回就得折腾一天。”刚做完B超检查的村民金成芳眉开眼笑。

而这样的改变,远不止于此。

50公里外的甘溪镇中心卫生院,来自市里医院的专家韦祖锋正为当地群众取出深嵌在身体里的木刺。

“以前要做这样取异物的手术,我们想都不敢想。”甘溪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李安语气里难掩激动,“多亏了韦医生的驻点帮扶,现在咱卫生院也能做一、二级手术了。”

如今,像韦祖锋这样驻点帮扶的骨干医师,在旬阳市的各个镇(中心)卫生院已有20余位。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规范化的诊疗流程,更有先进的医疗技术,这样的改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旬阳市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山地面积占比大。受地形因素制约,部分偏远地区的群众面临看病远、就医难问题。旬阳市纪委监委调研时,有群众反映:“去市里医院看病,有时路费比药费还贵!”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旬阳市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督促市卫健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同时,针对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不互认,重复检查致使患者医疗负担加重、耗费大量医疗资源等问题,坚持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监管责任同向发力,办案、整改、治理一体推进,切实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和满意度。

为了把好事办实,旬阳市纪委监委督促全市医疗机构开展“地毯式”摸排,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截至7月10日,全市医疗机构共自查整改问题56个。

“我们通过现场查阅台账、实地走访、‘一把手’谈心谈话、点题交办等方式常态化跟进推动,督促市卫健局、市医保局和公立医疗机构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旬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镇卫生院拍的片子由市里医院出具诊断结果并纳入结果互认;医生拿不准的病例,线上就能请专家会诊。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不仅让群众少跑路、得实惠,也让医生连连叫好。”旬阳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周强说,不少镇卫生院医生接触疑难复杂病例的机会较少、诊疗经验相对有限,而现在借助远程医疗和结果互认机制,就可以直接参考各大医院的诊断结果,这相当于获得了常态化的远程培训,对提升业务能力帮助很大。

“我们就是要让优质医疗资源像山泉一样,流淌进千家万户。”周强说。

今年以来,旬阳市基层就诊率稳步提升,达到65.3%,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4.3%。通过“零差价便民药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一号管三天”“‘流动医院’巡回医疗”等惠民举措,累计为群众节省医疗费用300余万元,惠及群众超过4.2万人次。



下一条:让群众建房“更快一步”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