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渭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王强(右)带领年轻干部开展案件复盘分析。杜青 摄
9月的陕西渭南,秋风渐起,临渭区纪委监委的会议室内,一场围绕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界定的模拟案例讨论正在热烈进行。
“李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私自将单位公款存入银行的方式,将利息占为己有,其行为构成贪污罪。”一名年轻干部话音刚落,另一人紧接着发言:“李某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后,将本金转回单位账户,只将盈利及利息占为己有,其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充满“火药味”的业务练兵,如今已成为临渭区纪委监委培养年轻干部、持续推动干部作风能力提升的“日常课堂”。而这些变化还得益于临渭区纪委监委系统化的培养理念和创新的工作方法。
面对一些年轻干部容易出现的“理论用不上、实战慌了神、‘廉政弦’不紧”等问题,临渭区纪委监委打破“念文件、听报告”的传统模式,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将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与作风能力提升深度融合,打出理论塑魂、结对帮带、实战练兵、廉政教育等一系列“组合拳”,助力一批年轻干部快速成长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扎实的业务骨干。
“纪检监察是特别严肃的政治工作,专业能力很关键,它就像护身的铠甲似的,让我真切体会到,不管是监督检查还是执纪执法,都得在细节里见真章。”在最近一次主题活动中,年轻干部张鸽分享跟班学习及专案锻炼心得时说。
张鸽还提到“理论与实践衔接”“能力与作风并重”,这正是临渭区纪委监委培养年轻干部的重点。理论如何不走空?方法如何能致用?作风如何更扎实?临渭区纪委监委跳出“老路子”,把模拟案例搬进主题活动,将作风能力提升的要求贯穿全过程。
这一转变,极大激发了年轻干部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感,有效推动了干部作风能力提升。
不久前,临渭区纪委监委精心设计贴合工作实际的私分国有资产模拟案例,10名年轻干部现场答题,从案件定性、证据收集,到谈话策略、纪法适用,每个人都必须运用“纪言纪语、法言法语”登台陈述。“起初大家还有些放不开,后来争着发言、抢着提问,现场氛围彻底‘燃’起来了,在实战模拟中大家的作风能力得到了锻炼。”临渭区纪委监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虽然模拟案例让年轻干部掌握了“方法论”,但纪检监察工作的“真功夫”,终究要在实践中打磨。
针对年轻干部经验不足、实操生疏等短板,临渭区纪委监委建立起“老带新”“精带疏”“强带弱”的传帮带机制,并将优良作风和过硬能力传承作为帮带重点。“我的导师是位办案多年的室主任,不仅教我如何分析线索、谈话突破,还传授了很多沟通技巧和务实作风。这种‘手把手’的帮带,让我心里有底、少走弯路。”临渭区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干部李宁如是说。
与此同时,临渭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合办案和办案协作区机制优势,将办案一线打造成锤炼作风、提升能力的课堂。今年以来,已陆续安排30余名年轻干部到监督执纪执法关键岗位接受锻炼。
张鸽正是其中之一。年初,根据“三化”建设年行动关于加强实战练兵的要求,张鸽在一起留置案中跟班学习。在专案组领导的悉心指导下,他的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工作作风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前见到陌生人说话都会紧张,现在面对涉案人员,我能冷静地从他们的陈述里找到矛盾点。”张鸽说。
除了业务能力外,临渭区纪委监委同样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廉洁品格的塑造和务实作风的养成,将廉政教育与作风淬炼贯穿其成长过程。临渭区纪委监委紧盯干部调整提拔、新入职等关键节点,分层分类定制廉政教育“套餐”和作风能力提升计划。
廉政教育与作风培养并非泛泛而谈,而要紧密结合干部成长阶段精准施教。
临渭区纪委监委在新任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任前谈话中,除了常规廉政提醒外,还增设典型案例分析、作风要求提醒和廉政承诺环节。一位新提拔的镇纪委书记对此深有感悟:“任前谈话时领导分享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令人警醒。签订《廉政承诺书》,既是约束,更是责任,提醒我要时刻保持过硬作风。”
此外,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和作风锤炼活动也在持续开展。如组织年轻干部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观看警示教育片、走进廉政教育基地等,让他们“零距离”感受违纪违法带来的惨痛教训。
“我们通过持续性的教育引导和实践锻炼,帮助年轻干部绷紧‘廉政弦’、锤炼硬作风、提升真本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临渭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缑军杰说。
年轻干部的培养不是“自然生长”,而是要“精准滴灌、修枝剪叶”。在一系列扎实举措的推动下,临渭区年轻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作风能力实现整体提升。在今年开展的多次专项监督中,由年轻干部牵头或参与核查的问题线索数量同比增长显著,线索成案率也大幅提高,展现出良好的业务素养和务实作风。
“年轻干部有活力、有冲劲,学习能力强,通过系统化的作风能力提升训练,如今已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主力军’。”缑军杰表示,下一步,临渭区纪委监委将年轻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作为关键环节,持续完善机制,为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提供坚实队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