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刚过,在陕西省靖边县小河镇沙沟村的马铃薯地里,村民高九明弯腰从松软的土里刨出几个敦实饱满的马铃薯,用手抹了抹上面的泥土说:“瞧这‘金疙瘩’,现在收正是时候。”
眼前的丰收图景,与去年春天村里的焦灼氛围截然不同。彼时,受持续干旱影响,村里老井水位下降,致使6个村民小组1500亩农作物灌溉受阻,涉及349户1009位村民。
靖边县纪委监委的调研组刚进村,扛着锄头的村民们就围了上来。“群众的‘烦心事’就是监督的‘着力点’。”靖边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在现场办公会上决定,将沙沟村灌溉难题纳入民生实事监督清单。
在靖边县纪委监委的督促下,小河镇党委、政府向县财政局争取项目资金,系统实施水库修建、渠道改建等工程,仅用15天就完成了项目可行性报告。然而,该地块涉及村民小组多,土地流转困难大且意见不统一。为此,小河镇党委书记杨雄带领班子成员成立工作专班,进村入户协调沟通,最终成功流转1500亩土地,进行集中设施改造,改善种植条件。
土地流转的“堵点”打通后,沙沟村迅速进入水利设施建设的攻坚阶段。45天后,一座容积为1.3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在沙沟村建成,同时还新增了2台变压器。新铺的9000米管网把大理河流域的水引入蓄水池。
“治水”并未止步于沙沟村的田间灌溉。从一口井到多个村,改变正在延伸。
多年来,靖边县海则滩镇大石砭村受季节影响,水源保障率低,又缺乏集中供水设施,导致水质经常不达标。靖边县纪委监委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当即督促县水利局实地核查,并全程跟进方案制定、项目招标、资金使用等环节。在靖边县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各职能部门争取上级支持,为村里新建了日供水377吨的水厂。如今,该水厂已投产并保障大石砭村及周边1450人的饮水安全。
以沙沟村与大石砭村为起点,靖边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形成“专责+专业”的协同联动模式,对县域184个村1799个村民小组农田机井进行全覆盖排查,重点整治配套设施不全、电力中断、管护缺失等突出问题,同时全程跟进监督,确保项目规划、资金使用、施工建设等环节廉洁高效。
在靖边县菜薯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场“智慧革命”正在悄然发生。农技员郝治宏轻点水肥一体机触控屏,电磁阀同步开启,水肥混合液精准渗入马铃薯苗根部。“这种科技加持的种植模式一旦推广,就是咱农民增收的新盼头!”郝治宏笑着说。
科技赋能的种植模式,背后是生态保护与农民生计的深度融合。靖边县纪委监委推动建立靖边县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控机井用水量、设备状态,让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迈向“数字驱动”。
“通过实施漫灌改滴灌、喷灌改滴灌和智能水肥一体化项目,实现了亩均节水46%、节肥20%、节劳30%,粮食增产10%。”靖边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朱建文介绍,这不仅让农民的腰包更鼓,还有效缓解了地下水超采和大理河流域的生态压力。
正是有了强有力的监督保障,这些惠及农业、农村、农民的措施才得以落地生根。“我们要把监督保障、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拧成一股绳,持续纠治民生领域风腐问题,守好群众的‘粮袋子’。”靖边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