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奢极欲荒淫腐化
没有受到制约的权力最容易导致腐败。
马科斯夫妇的财产在急剧地膨胀着。马科斯在就任总统前,自称拥有财产3亿美元,到了1985年,光是在纽约他就有3.5亿美元的财产。至今,马科斯的财产仍是个谜,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据说有100亿美元,这个数字能偿付菲律宾外债的40%。马科斯夫妇仓皇出逃时,带走了300个箱子,里面有数百万的现钞、50磅金条、一盒盒贵重的珠宝、一张张定期存款单和价值1000万美元的菲律宾币。
拥有如此巨大的财富,马科斯夫妇理所当然地不会放过大肆挥霍的机会。国内到处是他们的行宫,国外许多地方都有他们的豪华别墅。越是到统治晚期,他们越是沉湎于腐化堕落之中。挥金如土对伊梅尔达而言是真实的写照。
账单上清清楚楚地记着,有一次她上午买了100万美元的珠宝,下午又买了200万美元的古董。
他们居住的马拉卡南宫,其豪华的摆设以及过分炫耀的奢侈装饰品是伊梅尔达本人的象征:波斯地毯、法国镜子、中国花瓶、英式古典家具和奥布森挂毯……使之成了一个奢华无度的闺房。在他们的卧室下面有一个地下室,里面装满了20年来他们夫妇贪污而来的财产。
马科斯夫妇出走时,伊梅尔达在马拉卡南宫遗下3000双鞋子,式样和颜色各有千秋,全是世界名牌。在夏威夷有人提出意见:当你们一半以上的同胞仅仅为了买一双鞋就得不辞辛苦地流血流汗时,伊梅尔达竟然一人拥有3000双鞋,这未免有些过分了吧?马科斯竟然只是一笑置之。
除了这3000双鞋外,伊梅尔达的宫殿里还有尚未使用的2000件舞会礼服、500副乳罩、无数的世界上最昂贵的香水和抗皱美容霜……马拉卡南宫的腐败甚至使一位对一切都感到冷漠的美国国会议员受到了触动,他说这一切是他曾经见过的挥霍浪费中最恶劣的实例。
与马科斯一家生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菲律宾经济形势的严重恶化。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4%,通货膨胀高达63.8%,1000多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外债高达265亿美元,全国人口约有一半人生活在贫穷线以下。
1974年到1985年,作为总统夫人的伊梅尔达马不停蹄地来往于世界各地与马尼拉之间。每次出访都是兴师动众。政府官员、新闻记者以及亲朋好友少则五六十人,多则几百人,挤满一架甚至两架飞机,住的是一流宾馆,乘的是豪华汽车,耗资常达数十万美元。
伊梅尔达的频繁出访可让私营的菲航老板本尼•托达吃足了苦头。夫人出访通常要占用两架飞机,这样一来正常客运飞机就不够用了。航班要重新编排,闹得乘客怨声载道,业务大受影响。本尼•托达强咽苦水,本指望有好的报偿,可当他拿着账单送到马拉卡南宫时,不想却捅了马蜂窝,马科斯一纸命令,宣布菲航收归国有。本尼•托达血本无归。
“蓝带女士”是伊梅尔达外出时所率领的一群女仆,也是她显示威风、摆阔的象征。她们经常背着一个大大的鳄鱼皮袋,里面装着大捆大捆的钞票,到处奔走,为主子采购奇珍异宝。一段时间,伊梅尔达热衷追求那些亿万富翁的妻子们所佩戴的价值昂贵的珠宝首饰,每件价值高达数十万美元!不久,她又把兴趣转到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珠宝首饰上。
伊梅尔达从她经常光顾的纽约珠宝商那里听到了有关“神眼”这颗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的情况,钻石现在芝加哥一珠宝商手里。于是,这颗充满神奇色彩的钻石被占有欲极强的伊梅尔达以整整550万美元的高价收归己有。
穷奢极欲的马科斯夫妇在大肆挥霍的同时,还把巨额资金投放在房地产上。伊梅尔达在美国大肆置房买地,曼哈顿、纽约、新泽西、长岛都有她的房地产,仅在纽约第五大道买的一处房子,就耗资1.2亿美元。她向朋友袒露:“我丈夫喜欢金子,而我更喜欢房子。”
滥用权力独裁统治
马科斯夫妇在菲律宾的权力顶峰上呼风唤雨,随心所欲,通过巧立名目聚敛了巨大财富,在世界各地挥霍无度。他们深知财富来源于具有无穷魔力的权杖。为了继续增加财富,维持令世人仰慕的生活,他们就得牢固地占据马拉卡南宫。
1969年是菲律宾的大选年,届时马科斯总统任期已满,他理所当然要竞选连任。这次,马科斯凭借手中的权力和金钱取得了胜利。选举中,在菲律宾的66个省份中,有17个省发生了流血事件。大批穿着保安制服的“恐怖分子”横行无忌,他们占领了一省又一省的投票站,有46人被打死。
这些所谓的恐怖分子,都是马科斯培训的人才,在关键的时刻成为他连任取胜的一个撒手锏。在不少地方,投票箱被人偷梁换柱,里面塞满了伪造的选票。结果,马科斯以超过登记2000张的票数获得了胜利。
这次选举,马科斯花了血本。他花掉的竞选经费,折合成美元竟达1.68亿。与以前菲律宾总统选举最高只有300万美元相比,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马科斯竞选经费花费颇巨,但他不会在他那份巨额私人财产中动一根汗毛,菲律宾国库和菲律宾人民自然得做出贡献了。
由于花国库的钱数额巨大,从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来的钱和特别贷款还是堵不上亏空的国库,他被迫推行紧缩措施,使比索贬值50%。这意味着将有70%的菲律宾人民一年的收入降至不到200美元。此时的菲律宾,经过马科斯两个任期的搜刮掠夺,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各反对派也活跃起来反对独裁政府,人民开始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对马科斯政权的强烈不满,全国陷入一片混乱。
1970年1月26日,在国会的外面聚集起几万人的示威者,其中有工人、农民、学生、宗教人士。当马科斯夫妇走出国会大门时,示威人群唱起菲律宾国歌,随后又唱起《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选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当马科斯夫妇欲乘车离开时,人们开始向他们投掷石头、饮料瓶子、棍子、标语牌及其他能用上的东西。随后,示威者遭到军警的镇压,死伤几十人。
对和平示威者的无情镇压,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慨,纷纷谴责军警的残暴和滥用权力。学生开始行动起来,发起了菲律宾当代史上的著名“星期五流血事件”。
1月30日,在学生们预定的集会时间前,马科斯把学生领袖召到马拉卡南宫进行对话。学生要求马科斯保证不谋求连任并写下书面承诺,遭到马科斯拒绝。
随后,4000多学生冲进马拉卡南宫,与军警爆发了持续8小时的冲突。有6名学生死于非命,数百人受伤。镇压使学生由和平示威转向激进的武装斗争。
在镇压学生的同时,马科斯寻找借口打击对总统宝座构成极大威胁的反对党自由党主席小贝尼尼奥•阿基诺。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重复他对阿基诺的指控,暗示阿基诺是共产党。
1972年夏天,马尼拉爆炸事件频发,似乎到处都有“破坏分子”,到处都有“共产党”在活动。但熟知内情的人都知道,这是政府准军事组织所为,其目的是加剧人们的恐怖感,为即将到来的军事管制做准备。1972年9月22日晚,马科斯终于迫不及待地发布行政命令,在全国实行军事管制,逮捕了50多名被指控为企图以暴力和颠覆活动推翻政权的反对派政治家和新闻记者。3万菲律宾公民一夜之间成为阶下囚。其中包括菲律宾共和国参议员阿基诺和何塞•迪奥克诺。
既然马科斯掌握了绝对的权力,自然就为自己大捞特捞钱财创造了条件。几年后,世界银行贷给菲律宾20多亿美元。到马科斯下台时,菲律宾外债总额已突破300亿美元,菲律宾成了国际资本的奴隶,马科斯却借机大捞了一把。
他把日本侵略者山下奉文撤退时所藏的黄金找到归为己有,成为一个超级富豪;通过威逼利诱,他很快成了几百家企业的最大控股人。
马科斯滥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和亲属创造条件,实行家族统治。大女儿艾米仕途平步青云,位坐青年社联合会主席;儿子当上了老家北伊罗戈省副省长;马科斯的母亲是福利协会的领导人;马科斯的弟弟当上了全国医疗委员会主席,同时是20多个企业的负责人;他的两个妹妹,一个是北伊罗戈省省长,一个是菲律宾国际船运公司的理事;伊梅尔达的弟弟出任驻美大使。
1981年,一个名叫杜威•戴的商人,从各银行机构借了9000多万美元后卷款而逃。这下引起连锁反应,各家银行收缩借贷。而马科斯的密友们把巨款私吞,有借无还,面对银行的催讨,都卷起多年聚敛的钱财逃之夭夭。随着逃跑的人日益增多,呆账猛增,引发了全面的经济危机。
人们开始指责马科斯:亲友垄断、滥用外援外债。在国外的菲律宾反对派开始派人到菲律宾,开展点火运动,放火焚烧马科斯家族控制的商场、工厂、赌场等等,直接向马科斯家族宣战。军事管制、独裁统治已使整个菲律宾陷入空前混乱,菲律宾人民发出了反抗的信号,菲岛已到了暴风雨的前夜。(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