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一座腾飞的金桥在塞上
打印


  自从电话这个先进通信工具普及后,人类生存的时间空间陡然缩短变小,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整天都似高速运转。

  放眼世界,组建"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为了使电信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当地经济腾飞,榆林电信分公司从1998年10月至2000年8月,迎着改革的春风,经历了邮电分离、寻呼剥离、移动分离等的重大变革,最终实现了主辅分离的公司化改制,走上了自我发展的轨道。

  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榆林电信分公司的命运兴衰需要经受几多磨难,几多考验。是喜是忧芽全体员工心里都是沉甸甸的。岁月匆匆,两年半飞速而逝,电信业的发展非但没受到丝毫影响,却一跃成为全省同行刮目相看的一枝吐芳争艳的奇葩。

  截至2000年底,全市传输光缆总长度达到4457.41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2.65万门,用户总数达15.3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7部/百人,村村通电话率达40%以上,超额完成了"九五"计划,并历史性地连续两年业务收入增幅全省第一。

  数字是枯燥的,但它辉映了榆林电信分公司党委一班人在边塞大漠创造的历史辉煌,凝聚着党委书记、总经理刘国义带领全体员工拼搏开拓的辛勤汗水和心血。

(一)

  1999年7月移动剥离,电信另起炉灶,独立运营之后,榆林市电信分公司组成了以刘国义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新的领导班子初上任,便把党风廉政建设当做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无论是党委会、职代会,还是职工大会,总经理刘国义逢会必讲:企业要腾飞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关键。为了杜绝权力过分集中,公司党委坚决推行政务公开,涉及企业重大事项,都是集体决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1998年以来,榆林市电信分公司每年建设投资都在亿元左右,在一般人眼里,这是相关人员发财的大好时机。但公司内部先后制定了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设备管理办法和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组建了由建设、财务、审计、监察、运维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招投标领导小组、设备选型领导小组,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任组长,一环套一环,推行公开管理,使计划建设投资管理真正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为了打开榆林市电信分公司这个市场,来自全国各地推销电信设备和承揽工程的公关人员,纷纷找关系、寻门路,千方百计与公司领导接触,人多得简直能把门槛踏烂。面对频繁的推销攻势,几位公司领导始终坦言:公司有规定,要谈业务,请找相关部门。这些话,犹如一堵墙,谁来都碰一鼻子灰。

  公司领导成员的一身正气,给设备选型领导小组和招投标领导小组的同志撑了腰、壮了胆。他们进设备,购物资,选施工队,一切公事公办,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公开招标,两年共节约资金400万元。同时,公司坚持工程竣工先审计后决算制度,层层设卡,两年来,共审减建设资金280多万元,有效地堵塞了国有资金的流失。

  有了党委一班人的好表率,公司的中层干部坚持廉洁奉公,高效工作,受到了群众的赞扬。

(二)

  榆林地处陕北边陲,毗邻毛乌素大沙漠,但榆林电信的发展同样也面临着移动、联通、铁通等公司的严峻挑战。如何保持中国电信发展的强劲势头芽总经理刘国义说:服务是关键。

  "用户就是上帝!"

  这既是公司领导逢会必讲的话题,也是榆林电信全体员工的信条。

  于是,榆林电信从上到下,将提高服务水平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推行星等级服务、承诺服务,对外聘请上百名社会监督员进行监督,开通"总经理热线"和"180用户投诉台"。在内部实行"告你没商量"制度,只要用户申告,不论员工有无责任,第一次罚款100元,第二次待岗处理。

  一次,神木县电信局某机线员接到用户障碍单,拖了两次没修好,造成用户电话中断了几天。"总经理热线"接到举报后,指令神木县电信局对这起责任事故严肃处理,神木局派人在1小时内为用户消除了障碍,并对上到领导、下到业务主管、组长和机务员都进行了相应的处理。面对每月只领基本生活费、待岗半年、参加"单个教育"的政治业务学习的处理结果,那位机线员后悔莫及。

  2000年5月,公司领导听到治沙女英雄牛玉琴想装电话,苦于附近没有线路,只好作罢的消息,立即组成调研组赴毛乌素沙漠调研,确定了施工方案。施工中,天不作美,沙尘暴频繁暴发,狂风有时吹得人东倒西歪,但施工队伍不畏困难,硬是顶风冒沙,披星戴月苦干一月,使牛玉琴及周边300多户治沙农民圆了电话梦。

  2000年初,随着电话用户的急剧增加,榆林市区经常出现用户缴费排长队的现象,公司领导闻风而动,积极与建行、工行联系,在城区迅速增加代收电话费网点40多个,解决了用户缴费难的问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0年底,全市电话装移修机及时率达98%以上,用户满意度达95.5%,攀历史新高。

(三)

  进入90年代,在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不论城市农村,电话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然而,山大沟深、经济落后的榆林农村装电话仍非常困难。老百姓吃尽了没有电话的苦头。

  电信分公司进行了调查,作出了榆林电信必须实现由城市向农村倾斜发展的战略大转移。

  "认准的事,说干就干。"公司党委一声令下,全市12个县区820多名电信员工,在80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不畏风霜雨雪,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为农村通电话,为农民架金桥"的特殊战斗。从此,曲曲弯弯的小路上,印下了电信公司领导现场指挥的行行足迹;烈日下风)中,闪现着电信人挖坑栽杆架线的身影......

  一滴汗水,蕴含着一份真情。2000年,全市共新建农村电话接入点84个,农村电话线路进度率由1999年度不到20%增长到40%以上,新增农村电话用户近2万户。开创了榆林农村安装电话的新篇章。

  定边县堆子梁镇小滩子村,是有名的辣椒生产基地和优质土豆产区,以前由于不通电话,种植的优质辣椒经常发生滞销。1999年,就有250多万斤近80万元的辣椒烂在了农民手里。2000年初当连接外部的银钱架到家门口时,一下子点燃了小滩子村装电话的热情,几天内,拥有325户农家的小滩子村就有117户家里响起电话声。同时,在定边县电信局的帮助下,该村上网介绍农副土特产品、发布供求信息,使小滩子村优质辣椒、土豆、洋葱等产品走出了黄土地,在南京、温州、长沙等地方创出了"天下第一椒"的品牌,农民创收达100多万元。

  心系榆林革命老区的820名电信人,每时每刻无不牵挂着人民群众,当地方党委政府号召给受灾群众献"爱心"时,榆林电信分公司的干部职工踊跃参加,捐资数万元,捐衣物近万件。按照扶贫计划,榆林电信分公司从1999年到2000年投资40多万元,帮助20多个贫困村走上了致富路,一部部电话也相继在这里安家落户。

  榆林市电信分公司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不仅推动了业务大发展,也推动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截至2000年底,全市12个电信企业有1个重新建成了省级文明单位,11个重新建成了市级文明单位,并连续11年被地方党委、政府评为榆林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真可谓是党风正,事业兴。

  面对一面面鲜红的锦旗、一个个耀目的奖牌,榆林电信人没有陶醉,没有满足。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党风、行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有一座座高峰等待他们去攀登。

  愿榆林电信这朵"塞上牡丹"在西部大开发热潮中越开越艳!


上一条: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乡镇纪检工作谈
下一条: 龙首塬上公仆情--记西安市公安局大明宫派出所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