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梦断好年华
打印


18万元退保金,令人疑窦丛生

  天津市某保险公司负责少儿保险业务的邓晨辉聪明能干,一米八几的高挑身材和英俊潇洒的外表在同龄人中是个佼佼者,可就在别人认为他年轻有为,事业有成的时候,他却于2000年4月10日将一纸辞职申请递到了公司总经理面前。原因很简单,他想出国深造。

  正在公司按照正常手续开始对邓晨辉负责的业务进行稽核时,一则消息令公司领导疑窦丛生。公司职员反映,2000年4月29日上午,邓晨辉为朋友李某办理“老来福”退保险手续时,因为没带朋友李某的身份证而被拒绝,邓晨辉说办不了就不退了。18万元的保险费,是笔不小的数目,怎么说退就退,说不退就不退呢?同时公司在查阅邓晨辉经手的账目时发现,在此之前他曾为李某退过一笔18万元的保险费。公司领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将此情况报告了河东区人民检察院。

  此时,邓晨辉正焦虑地等待批准辞职的消息,恨不得马上飞往美国。他万万没有想到,一张正义的法网正在向他张开。

飞往美国的机票已办好,但他却永远也无法成行

  4月29日下午4时许,在检察院的精心安排下,保险公司领导首先接触邓晨辉。然而任凭如何做工作,他始终否认一切,还摆出一副受委屈、受迫害的可怜相。与此同时,河东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的干警正紧锣密鼓地调查取证,仅用两个小时就初步掌握了他的一些涉嫌犯罪证据。办案人员认为,邓矢口否认,说明他已经早有准备,构筑了心理防线,有隐瞒重大问题的可能,而且他准备离岗辞职并已办妥出国手续,说明他早就策划好了,想逃往国外。基于以上分析,办案人员决定立即接触邓晨辉,调查取证工作同时进行。

  下午5时许,邓晨辉被“请”进了河东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

  眼神中的不安虽已写在脸上,但他仍旧摆出一副玩世不恭的神态。面对办案人员的发问,邓晨辉一通胡侃,然而,避实就虚毕竟掩盖不了真相。在办案人员一环扣一环的发问和证据面前,邓晨辉的心理防线开始有所松动,不得不承认了部分事实。

  1999年6月至7月,他从代办点某合作银行收取30余万元保费不入账,并假借朋友李某和刘某的名义在该公司买“老来福”保险,后又将保险退掉,套取现金18余万元。1997年,他利用负责少儿保险费结算工作的职务便利,多次采取从各代办点收取保险费不入账的方法,非法占有保险费40余万元。

  至此,案件打开了缺口。

  此时,邓晨辉已为自己办好了5月1日前往美国的机票,但他永远也无法成行了。

  河东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当即决定对邓晨辉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同时向市人民检察院、河东区委、区人大进行汇报,并下令对邓晨辉的住宅依法进行搜查。

名车豪宅,26岁的他已经一应俱全

  当晚11时,一辆满载检察干警的警车风驰电掣般地驶向邓晨辉居住的一个高档住宅小区。

  办案人员从小区保安那里得知邓晨辉经常驾驶一辆黑色奔驰S320高级轿车出入小区。很快,办案人员就在该小区找到了那辆黑色奔驰车。走进邓晨辉的住宅,办案人员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眼前是年仅26岁,结婚还不到一年的青年居住的房间。10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富丽堂皇的装修、豪华的高档家具令人目眩。大屏幕彩电在宽大的客厅里格外显眼,高级联想品牌电脑显示出主人的不俗。不光家具是名牌的,连洗涤用品都是美国进口的。虽然在邓宅没有搜查到对案件有实质性价值的东西,但可以看出追求高消费,享受奢华富贵生活是邓晨辉大肆敛财的主要动机。

  豪宅,名车,家当,岂止是邓晨辉交代的仅60万元就能买到的,更何况他参加工作仅有4年时间。看来,邓晨辉一案绝对没有这么简单,更艰难的侦查还在后面。

一把遥控钥匙打开罪恶之门

  繁杂的账目,混乱的记载,加之管理机制的不尽完善,办案人员无从下手。审讯邓晨辉,他一口咬定问题都已交代了。侦查工作陷入僵局。

  正当办案人员一筹莫展时,从邓晨辉手包中搜出的一把汽车电子遥控钥匙引起了办案人员的注意。尽管邓晨辉曾交代过这是一把没用的钥匙,但办案人员始终没有放弃,难道没有用的钥匙还要随身携带?或许这把钥匙会给案件带来转机?反贪局侦查二科副科长是这起案子的一线指挥员,这把遥控钥匙的来历与用途在他脑海中不知思考了多少遍。他想:邓晨辉在单位给人的印象不错,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善于伪装的人,他买轿车决不会让公司领导和同事知道,所以驾驶的轿车自然不会堂而皇之地停在公司门前,很可能会停在附近的停车场。几天来,这位副科长便在保险公司周围的停车场一个一个地转,并不时用手中的这把钥匙进行遥感呼应。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声令人惊喜的开锁声在天星河畔广场的一辆丰田越野车上响起……

  32本保险费收据和100余万元的“少儿六全”保险贴花凭证,完整地保存在车内。大量犯罪证据的获取,使这起特大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

  办案人员将该公司有关“少儿六全”保险的所有财务业务账,以及邓晨辉收取的保险费和在保险公司已下账的邓晨辉联系的保险费同时输入电脑,建立了邓晨辉案数据管理系统,然后进行比对,很快便把邓晨辉贪污的220余笔,共计430余万元的证据明细清晰地罗列出来。

法条倒背如流,妄图减轻罪责

  邓晨辉被拘留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管教人员要来《刑法》,企图从法律的缝隙中脱身。

  讯问中,邓晨辉十分注意用词的把握,有意回避贪污、占有、挥霍等字眼,并能熟练地背出《刑法》关于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法律规定。他一再声称自己是挪用公款,不是贪污,这样无疑是想减轻自己的罪责。他多年从事保险业务的经历,深知公司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几年来,公司多次对他负责的业务进行稽核,均未发现他贪污保费的问题,因此时至今日,他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丝侥幸心理。

  当办案人员将丰田越野车的照片和书证出示给邓晨辉时,他精心构筑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他仰面长叹:“完了,完了,这回全完了。”始终以谎言和沉默应对的邓晨辉不得不把自己贪污430余万元保险费的犯罪事实和盘托出。

虚荣心和贪欲把他引进犯罪的泥潭

  1995年,邓晨辉开始在保险公司工作。他凭着勤奋和聪明,很快对自己所分管的业务驾轻就熟。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邓晨辉开始不安于现状,对社会上有些挥金如土、潇洒自如的生活方式羡慕不已。在欲望和虚荣心的支配下,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开始蠢蠢欲动。他负责的保险业务涉及全市90余家,其中有银行的,也有个人的;既有现金、也有支票。自己经管的账多、钱多,而公司在管理上又存在漏洞,他感到有机可乘。1996年12月,他第一次向保险费伸出了罪恶之手。890元保险费收取后未入账便直接进了自己的腰包。随后的日子里,邓晨辉感到提心吊胆,寝食不安。但又过了一段日子,一切一如往常。邓晨辉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于是他开始了第二次,第三次……

  随着“得手”次数的增多,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把保险费装入自己腰包已成了一种惯性。从1996年至1999年,他共采取上述手段贪污220余笔保险费,合计人民币400余万元。

  他爱车,马路上奔驰而过的各式名车曾令他垂涎欲滴,如今买辆汽车已不在话下,开烦了就卖掉再换辆新的。他带着女友天南海北去旅游,住高级宾馆,购物动辄就是成千上万元,他飞来飞去,到西藏旅游数次,据他交代,在外出游玩上的消费就达数十万元。

  平日里,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以及对金钱的不屑一顾,他出手十分大方。一次他从机场打车回家,想起曾经坐过这辆出租车,就问司机,车这么破,还不换一辆?司机说,换车哪来的钱呀。邓晨辉听后便说:“我先借你15万,换辆新的,赚了钱再还我。”当时,他就给了司机15万元现金。

  案件侦破了,等待邓晨辉的将是法律的公正审判。让我们记住这个沉重的教训,希望像邓晨辉一样爱慕虚荣的人能悬崖勒马,别再重蹈覆辙。


上一条: 飞翔龙的梦想--记南泥湾钻采公司总经理、优秀企业家董义龙晓恒
下一条: 鸣奏在三秦大地的公仆曲——记蒲城县县委书记王绪刚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