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奏在三秦大地的公仆曲——记蒲城县县委书记王绪刚
打印


  作为一个县委书记,手握重权,在75万人的大县干事业,要落个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没人提意见,实属不易。但蒲城县委书记王绪刚在位4年,却赢得了众口一词的好口碑。到老百姓当中走走,听听,山山水水间到处都传颂着王绪刚率先垂范、清政廉洁的动人故事。

  王绪刚出生在蓝田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黄土地上长大的他,最了解普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所以他对不怜惜老百姓疾苦大吃大喝的坏风气深恶痛绝。他到蒲城初任县委书记,第一板斧就是狠刹伤透民心的吃喝风。一次他听审计局长汇报,有个乡镇以多种名目用于招待,一年就吃掉16万元,气得他夜不能寐,第二天在全县干部会上重拳击桌,大发雷霆:“你们把蚭当啥吃哩,蚭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一个乡镇16万,全县31个乡镇,78个县级部门,算一算,想一想,它吃掉了党性,吃掉了原则,吃掉了老百姓的信任,天理难容!”

  王绪刚抓工作,向来有雷厉风行、干练果断的作风。在他的指示下,县上狠刹吃喝风的办法很快出台:县上和县级部门的干部下乡,一律不准进馆子吃招待饭;县上开会,城区干部一律实行走会;县政府成立采购中心,从源头上堵住吃喝风。“红头文件”一发,马上刹住了公款吃喝风。

  政府采购中心自去年3月运行以来,承办了8次大型会议,预算金额145.1万元,实际支出90.6万元,节支54.5万元。令百姓称道的是,全县31个乡镇先后都办起了机关干部灶,上边来人,不论官职大小,一律在灶上就餐,使得原来在各乡镇门口生意火爆的饭馆纷纷倒闭关门。

  蒲城县老百姓自古有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好了,德高望重的县委书记不论走到蒲城什么地方,下级好好招待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但王绪刚却有他的生活准则,他到基层调查研究或检查工作,始终坚持在机关灶吃饭;中午,两个菜,两个馍;下午,一碗面条,一碗汤。有位50岁的炊事员感动地说:“我先后为上级领导做过半辈子饭,王书记最好招待,吃的是廉政饭,留下的是爱民情。”

  有的人一当官,就想讲排场,拿上公款任意挥霍,以显示个人的权势和官威。王绪刚把这种人叫不知廉耻的“败家子”。他最崇尚的是勤俭持家的美德。一次王绪刚同政协主席、办公室主任到杨凌开会,中午5个人只花了16元在路边的小摊上吃了一顿饭;晚上,他同司机住在没有卫生间的房子,一个床位仅30元。有人开玩笑说他是穷抠,他却说:“一吃一住花几百元,相当有的农户黑水汗流干一年的收成,叫人心疼!”

  不知缘于何时,请客送礼这种官场“病毒”侵蚀到蒲城县这块圣洁的土地,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了倡导清正廉洁之风,带出群众拥护、党放心的干部队伍,1997年春节前夕,他在自家门上贴出对联:“拒收拜年礼从我做起,不送贺岁物请你带头”,横联是“共倡新风”。县上头天放假,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带着妻子儿女,悄悄到千里之外的兄弟家过年去了。他们一家人走后,送礼的人看到对联望而止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王绪刚的办公室,醒目地挂着这样一幅条幅:“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以此来警示自己。1999年11月15日,王绪刚去千阳县途中遭遇车祸,在宝鸡医院抢救,几天昏迷不醒。消息传回蒲城,100多名干部群众不约而同地前去看望。他脱离危险后,转院到西安红会医院治疗,蒲城的黎民百姓、乡村干部,有的提着滋补品,有的背着干馍,纷纷前来看望。王绪刚在病榻上握着一个个农民兄弟朋友和基层干部的手,噙着泪花说:“我不幸出了车祸,惊动了这么多人停下工作来看我,心里深感不安。”在场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有的人为表达关爱之情,趁王书记不留意,放下钱物悄然离去。王绪刚发现后,对陪护他的三哥说:“我对蒲城并没有做多少工作,但欠蒲城人民的情却太多了,等我病好了后,一定加倍工作,用以回报蒲城人民对我的厚爱。”

  夜深了,他三哥问绪刚:“你准备把送的钱物咋处理?”绪刚不假思索地回答:“你记清送钱物的姓名和单位,以后全部退还,一分不留。”

  12月21日,王绪刚病愈出院,第二天一上班,他头件事就叫工作人员通知送钱送物者,在自己的办公室把计17万元的钱物一一退还。消息传出,清官王绪刚的美誉迅速传遍蒲城15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了用这件事教育更多的人,12月23日,适逢召开全县科级以上干部会议,会上,王绪刚充满深情地说:“大家在我生命垂危的时候,牵挂我,看望我,我非常感谢。情,我领了;钱,我绝不能要。借单位的钱,还到账上;拿自己的钱,交给老婆……”他的话音刚落,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王绪刚常说:“反腐败是众人联手作战的一项系统工程,我就是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颗钉。”由于他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加之自身清政廉洁,不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支持纪检监察工作总显示出一身正气。

  还在他任县委副书记、县长时,县纪委为加强纠风工作,给他打报告申请增编7名干部、一辆吉普车,他从反腐败斗争的大局出发,破例批准了县纪委的报告,并每年划拨6万元经费,保证了县纪委纠风工作的顺利开展。他任县委书记后,非常理解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难处和苦衷,经常到纪委监察局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同志们反映工作上有啥困难,他都积极主动地解决,从不推诿拖拉。

  蒲城县纪委工作活跃,查办案件力度大,有的案件要请示县委书记王绪刚,他既不拖案,也不压案,旗帜鲜明地给纪委撑腰壮胆。他只要接到举报信,不论被举报者是谁,他都批转给纪委认真核查。县纪委先后核查5个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来自各方面的说情者30余人,求王绪刚手下留情,网开一面。他总是一句话:“我能得罪起个别违法违纪者,但得罪不起全县75万人民群众。要支持我的工作,就不要给我出这难题。”王书记顶着重重压力,排除一切干扰,保证了办案顺利进行,5个涉嫌经济问题的科级干部分别受到党政纪处分。有好心人劝王绪刚:“当官难得糊涂,别太死板得罪人。”王绪刚立马反驳道:“当县委书记如果怕得罪人,我就卸任回蓝田山沟种地去,何必占着茅坑不拉屎。”是非曲直,天地自有公论。每年上级进行干部测评,王绪刚的优秀率年年都是全县第一。

  有县委书记王绪刚的大力支持,蒲城县纪委监察局的工作一年跃一个新台阶,1995-2000年连续6年被渭南市纪委监察局评为目标管理责任制先进单位一等奖,1999-2000年连续两年被省纪委监察厅评为基层办案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市纪委监察局推荐蒲城县纪委监察局为全国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面对鲜花和荣誉,县纪委书记陈志云深有感触地说:“王绪刚是全县反腐败工作的领头雁,他用勤政廉洁的业绩和美德雕塑的一座丰碑,将永远耸立在全县75万干部群众的心中。”


上一条: 金钱梦断好年华
下一条: 县直部门纪检管理体制亟待创新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