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巧伪不如拙诚。
出处: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译文:奸巧伪诈不如笨拙而诚实。拙诚,是指心中不存恶念,诚心诚意地做事,或许有时行为举止略显愚直拙笨,但从不欺瞒别人。
品读:“布用线缝,木用胶粘,心用诚连”、“刻不赚钱,忠厚不蚀本”“刁巧伶俐奸,不如忠厚老实憨”。“贪是诸恶源,诚为万善本”等等,这些俗语无不道出诚信的重要。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孔子云:“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不作假秀才,宁为真白丁”;季步一诺胜过千金,商鞅变法立木求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类似的故事和典故不胜枚举,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在迅速发达的市场经济熏陶下,很多人摒弃了人类最基本的传统和优秀的东西,有不少人发出“诚信缺失”的感叹
有些人为了一己之欲,耍小聪明,玩潜规则等旁门左道,比如考试作弊蒙混过关,造假文凭得意晋升,靠剽窃捞取职称,弄虚作假疯狂敛财。比如一些商人及商家利欲熏心,见利忘义,像三鹿毒奶粉、达芬奇造假事件等,市场上商品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以劣冒优坑害他人,赚昧心钱黑心钱的人司空见惯。至于造假贩假危害健康和生命的虽天地不容却屡禁不止,早已不是什么独家新闻,此类事虽为数不多,但危害极大,造成了诚信的缺失和危及社会的良性运行。无孔不入的假货让我们深受其害,痛之切齿。
“拙诚”具有自己的后发优势,“笑在最后”才是重要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此话一语中的。生活中,饭歪门邪道都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蒺藜收茨蓬,乃千古定理。巧伪不如拙诚,老不哄,少不瞒。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一言九鼎,说到做到,不朝秦暮楚,不朝令夕改。诚信是立业之本,做人的准则,那个站在山头上大喊“狼来了!”的小男孩,不就是因为一再说谎,而导致说话无人听,最后被狼吃了吗?其实,吃他的并非是狼,严格地说是他那不诚信的品质。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一个人应有的本分。表里一致,言行一致,是衡量人品的一个重要标准。说话诚实,办事公道这也是最好的处世方法。因为诚实是一个人最大的美德,而巧伪则是最大的恶习和坏的品行。
那种自以为聪明,践踏道德,蔑视法律,不择手段追逐私利的,一旦东窗事发,不仅为道德所谴责,有的的还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到头来鸡飞蛋打,偷鸡不成蚀把米,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遭人唾弃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得其所哉了。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明星企业家失去了昔日的光环,常常黯然品味着“辛辛苦苦七八年,一夜回到创业前”的尴尬,他们感叹“造化弄人”。其实历史是公正的,也许是这些企业家当初太渴望迅速成功,却忽视了以诚为本的古训,在各种机会主义的行为中难免有“巧伪”的产生,当然要为此付出代价。
“巧伪不如拙诚”实在是一句处世最好的良言。是为人为事之应有理念和态度,于古于今都不过时。不论个人还是企业,不论为人还是处事,拥有了诚信,也就拥有成功的希望。当然,重要的是创建好的制度,让守城的不吃亏,让玩潜规则的四处碰壁并付出代价。我们期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